多多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2月1日) |
多多 | |
---|---|
出生 | 栗世征 1951 ![]() |
筆名 | 多多,毛头,白魔 |
文學運動 | 超现实主义 |
代表作 | 《蜜周》(1972) 《北方闲置的田野有一张犁让我疼痛》(1983)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1989) 《居民》(1989) 《在英格兰》(1989-1990) 《捉马蜂的男孩》(1992) |
獎項 |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 昌耀诗歌奖 |
受影響於 | 保罗·策兰,夏尔·波德莱尔,伊夫·博纳富瓦,勒内·夏尔 |
多多(1951年—),原名栗世征,现代诗人,被认为是当代汉语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多多的作品以抒情诗为主,其意象诡谲多变,节奏自然连贯,想象力大胆而奇特,被誉为中国诗坛的“抒情男高音”。他同时也是当代诗人中少有的对音乐性有深入探索的诗人,他的诗歌既继承了中国古典的声音技巧,也注重现代汉语的日常语言节奏[1]。另外,多多诗歌中充斥着戏剧性的张力,他长于构建意象之间的戏剧化的结构关系,塑造其中的矛盾性[2]。多多拒绝将自己归类,并自外于各种标签和诗歌潮流[3],但是因为他和“朦胧诗”、“今天派”关系密切,所以他也常常被视为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多也被公认为是朦胧诗人中诗艺最高的一位,曾被视为今天派的“最后的秘密武器”[4]。
多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写诗,自其创作伊始他的诗歌风格就有别于当时主流的“集体抒情”和“政治抒情”,被认为是更纯粹的抒情诗,但是因为其诗歌晦涩难懂,其人其诗知者甚少[5]。八十年代末,多多旅居欧洲,其诗歌却在中国国内开始经典化,为更多读者所知。2004年,多多回国并受聘为海南大学人文学传播院教授。多多归国在诗坛内引起剧烈反响,此后关于多多的评论大量出现,他本人也在归国后开启了他的新一个创作高峰[6]。2010年,多多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引起国内轰动[6]。
生平
生于北京,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后来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4年任海南大学教授,同年获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诗人奖。2010年,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作家。[7][8]
作品
- 《在风城》(1975年)
- 《白马集》(1984年)
- 《路》(1986年)
- 《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
- 《微雕世界》(1998年)
-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2000年)
- 《多多诗选》(2005年)
- 《多多四十年诗选》(2013年)
- 《诺言:多多集(1972-2012)》(2013年)
- 《拆词》(2022年)
参考来源
- ^ 黄灿然. 多多:最初的契约. 王东东 (编). 暮晚的向道:多多研究集. 华文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07553079.
- ^ 向卫国. 融合中西两大诗歌传统的典范——论多多诗歌的“音乐性”对“意境”与“戏剧性”的统一. 王东东 (编). 融合中西两大诗歌传统的典范——论多多诗歌的“音乐性”对“意境”与“戏剧性”的统一. 华文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07553079.
- ^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新诗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85. ISBN 9787301083567.
- ^ 韩东:又见多多 - 20世纪70年代诗人 - 读睡诗社官网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 Powered by Discuz!. www.dushui.ren. [2025-02-19].
- ^ 多多:对存在与虚无的诗性沉思,是为了治愈历史创伤_抒情诗_自然_诗歌. www.sohu.com. [2025-02-19].
- ^ 6.0 6.1 余旸. “技艺”的当代政治维度——有关诗人多多的批评的批评. 王东东 (编). 暮晚的向道:多多研究集. 2020. ISBN 9787507553079.
- ^ Staff writer. Chinese poet awarded Neustadt Prize at OU. Norman Transcript. 2009-10-29 [201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 2010 Neustadt Laureate Duo Duo. World Literature Today. March 2011 [201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0).
外部链接
![]() | 这是一篇與中国作家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