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蒙塔尼耶
- Afrikaan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Català
- کوردی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Jawa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Latina
- Lëtzebuergesch
- Lietuvių
- മലയാളം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Plattdüütsch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Polski
- پنجاب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संस्कृतम्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š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Tagalog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 Volapük
- 吴语
- Yorùbá
- 閩南語 / Bân-lâm-gú
此條目可参照法語維基百科和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8月5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Translated page}} 标签。 |
吕克·蒙塔尼耶 Luc Montagnier | |
---|---|
出生 | (1932-08-18)1932年8月18日 法国安德尔省沙布里 |
逝世 | 2022年2月8日(2022歲—02—08)(89歲) 法國上塞納省塞納河畔納伊 |
国籍 | 法國 |
知名于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现者 |
奖项 |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病毒學 |
机构 | 巴斯德研究院 |
吕克·安托万·蒙塔尼耶(法語:Luc Antoine Montagnier 法语:[mɔ̃taɲe],1932年8月18日—2022年2月8日[1]) ,法国病毒学家,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2] 吕克·蒙塔尼耶是世界艾滋病研究及預防基金會(World Foundation for AIDS Research)的共同奠基人和國際病毒聯盟(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Viral Collaboration)的總監。他得到超過20項大獎,包括第三等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6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1987年盖尔德納基金會國際獎和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蒙塔尼耶的会计师父亲喜欢在家里地下室做科学实验,这使蒙塔尼耶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兴趣。由于祖父患结肠癌,他决定投身医学。其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寻找艾滋病疫苗和疗法。
2010年11月,蒙塔尼耶受聘上海交通大学全职教授,并在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创建蒙塔尼耶研究所[3][4],专攻艾滋病研究。
研究
专利争夺
言論
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蒙塔尼耶於2020年4月17日接受法國Cnews电视台采访時表示:这一病毒是人工操纵的,至少部分如此。基础病毒主要取自蝙蝠,但是在这一病毒里加入了艾滋病毒的基因片段。因此,这不是自然病毒,这是一个生物分子专家的行为,出于什么目的,我不知道,但我的一个设想是,他们想以此制造对抗艾滋病毒的疫苗。[5]他认为该病毒上所具有的艾滋病病毒基因只有可能是在实验室实现的,其传播是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意外泄露所导致[6]。
但多位法国病毒学家反驳了蒙氏的结论。巴斯德学院教授西蒙-罗里赫(Etienne Simon-Loriere)对《世界报》說:这种病毒与自然病毒极为相似,很难怀疑是人工合成的。“如果要制造一个同样大的病毒,必须要有全球只有十几家病毒实验室才具备的技术才行,但更不可能的是科学家能够制造一个病毒能与人类受体ACE2结合。截至目前并不存在这样的机制。”另一位巴斯德学院教授Simon Wain Hobson也認為蒙塔尼耶教授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这是初学者的错误”。他說:蒙塔尼耶认为这两种病毒相似的原因是它們共有許多A组碱基,但同样的研究方式也会发现别的病毒的基因片段。[7][5]
參考資料
- ^ Service Checknews. Le professeur Luc Montagnier est mort. Libération.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法语).
- ^ news.bbc.co.uk, Nobel prize for viral discoveries. [2008-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 ^ 我校聘吕克·蒙塔尼任大学讲席教授_图_[永久失效連結]
- ^ 艾滋病毒发现者、2008诺奖获得者Luc Montagnier受聘上海交通大学. [2011-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5.0 5.1 新冠病毒人工合成? 法国诺贝尔奖得主卷入风暴.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 Robert Miller. Chinese Coronavirus Is a Man Made Virus According to Luc Montagnier the Man Who Discovered HIV. Gilmore Health News. 2020-04-16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 Coronavirus : le SARS-CoV-2 est-il sorti d’un laboratoire ?. Le Monde.fr (世界报 (法国)). 2020-04-17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法语).
外部連結
- The discovery of the AIDS virus in 1983.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Pasteur Institute.
- PROFILE: Luc Montagnier, Francoise Barre-Sinoussi - AIDS pioneers
1901年-1925年 | |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菲比格 / 1927年:瓦格纳-尧雷格 / 1928年:尼科勒 / 1929年:艾克曼、霍普金斯 / 1930年:兰德施泰纳 / 1931年:瓦尔堡 / 1932年:谢灵顿、阿德里安 / 1933年:摩尔根 / 1934年:惠普爾、邁諾特、莫菲 / 1935年:斯佩曼 / 1936年:戴尔、勒维 / 1937年:圣捷尔吉 / 1938年:海门斯 / 1939年:多馬克 / 1943年:達姆、多伊西 / 1944年:厄爾蘭格、加塞 / 1945年:弗莱明、柴恩、弗洛里 / 1946年:馬勒 / 1947年:科里、G·科里、奥赛 / 1948年:穆勒 / 1949年:赫斯、莫尼斯 / 1950年:肯德尔、赖希施泰因、亨奇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泰累尔 / 1952年:瓦克斯曼 / 1953年:克雷布斯、李普曼 / 1954年:恩德斯、韦勒、罗宾斯 / 1955年:特奥雷尔 / 1956年:考南德、福斯曼、理查兹 / 1957年:博韦 / 1958年:比德尔、塔特姆、莱德伯格 / 1959年:奥乔亚、科恩伯格 / 1960年:伯内特、梅达沃 / 1961年:贝凯希 / 1962年: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 / 1963年:埃克爾斯、霍奇金、赫胥黎 / 1964年:布洛赫、吕嫩 / 1965年:賈克柏、利沃夫、莫諾 / 1966年:勞斯、哈金斯 / 1967年:格拉尼特、哈特蘭、沃尔德 / 1968年:霍利、科拉纳、尼伦伯格 / 1969年:德爾布呂克、赫希、盧瑞亞 / 1970年:卡茨、奥伊勒、阿克塞尔罗德 / 1971年:萨瑟兰 / 1972年:埃德爾曼、波特 / 1973年:弗里希、洛伦兹、廷贝亨 / 1974年:克勞德、迪夫、帕拉德 / 1975年:巴尔的摩、杜尔贝科、特明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布隆伯格、盖杜谢克 / 1977年:吉耶曼、沙利、耶洛 / 1978年:亞伯、内森斯、史密斯 / 1979年:科马克、豪斯费尔德 / 1980年:贝纳塞拉夫、多塞、斯内尔 / 1981年:斯佩里、休伯爾、威泽尔 / 1982年:伯格斯特龍、薩米爾松、范恩 / 1983年:麦克林托克 / 1984年:傑尼、克勒、米爾斯坦 / 1985年:布朗、戈爾茨坦 / 1986年:科恩、列维-蒙塔尔奇尼 / 1987年:利根川進 / 1988年:布拉克、埃利恩、希欽斯 / 1989年:毕晓普、瓦慕斯 / 1990年:默里、托马斯 / 1991年:內爾、薩克曼 / 1992年:费希尔、克雷布斯 / 1993年:羅伯茨、夏普 / 1994年:吉爾曼、羅德貝爾 / 1995年:路易斯、纽斯林-沃尔哈德、威斯喬斯 / 1996年:杜赫提、辛克納吉 / 1997年:布魯希納 / 1998年:佛契哥特、伊格纳罗、慕拉德 / 1999年:布洛伯爾 / 2000年:卡爾森、格林加德、坎德爾 |
2001年-至今 | 2001年:哈特韦尔、亨特、纳斯 / 2002年:布伦纳、霍维茨、苏尔斯顿 / 2003年:劳特伯、曼斯菲尔德 / 2004年:阿克塞尔、巴克 / 2005年:馬歇爾、沃倫 / 2006年:法厄、梅洛 / 2007年:卡佩奇、埃文斯、史密西斯 / 2008年:豪森、巴尔-西诺西、蒙塔尼耶 / 2009年:布莱克本、格雷德、绍斯塔克 / 2010年:爱德华兹 / 2011年:博伊特勒、奥夫曼、斯坦曼 / 2012年:格登、山中伸彌 / 2013年:罗思曼、谢克曼、聚德霍夫 / 2014年:奥基夫、莫泽夫人、莫泽 / 2015年:坎贝尔、大村智、屠呦呦 / 2016年:大隅良典 / 2017年:霍爾、羅斯巴什、揚 / 2018年:艾利森、本庶佑 / 2019年:凱林、拉特克利夫、塞門扎 / 2020年:奥尔特、霍顿、赖斯 / 2021年:朱利葉斯、帕塔普蒂安 / 2022年:佩博 / 2023年:考里科、韦斯曼 / 2024年:安布罗斯、鲁夫昆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4年、1922年、1926年、1938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1940年代 |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 |||||||||||||||||||||||||||||||||||||||||||||||||||
| |||||||||||||||||||||||||||||||||||||||||||||||||||
| |||||||||||||||||||||||||||||||||||||||||||||||||||
| |||||||||||||||||||||||||||||||||||||||||||||||||||
| |||||||||||||||||||||||||||||||||||||||||||||||||||
| |||||||||||||||||||||||||||||||||||||||||||||||||||
- CS1法语来源 (fr)
- 自2018年5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 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
- 自2022年8月需要從法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 需要從法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 自2022年8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 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
- 含有法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CC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K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ibr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ortuga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