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葉蘭
台灣一葉蘭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目: |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
科: | 蘭科 Orchidaceae |
属: | 独蒜兰属 Pleione |
种: | 台灣一葉蘭 P. formosana
|
二名法 | |
Pleione formosana |
臺灣一葉蘭(学名:Pleione formosana)(臺灣話:Tâi-uân it-hio̍h-lân)[1],又名台湾独蒜兰、台灣慈姑蘭、山慈姑,是樹蘭亞科一叶兰属下的一个种。是生存於中高海拔地區的台灣原生種,於阿里山、溪頭地區有相當數量的野生族群分布,也是知名的觀賞植物。花期主要為春夏兩季,入秋之後以球莖冬眠。只發一葉,故名一葉蘭。[2][3]
生物資源
台灣一葉蘭(Pleione formosana Hayata),為蘭科一葉蘭屬之宿根落葉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於本島海拔700~2,500m 間的闊葉林或檜木林邊緣的陡峭岩壁上,尤其喜生於2,000m上下的盛行雲霧帶。其植物體由一個球莖及一枚葉子構成,花朵豔麗。新植物體之形成,可經由有性生殖,產生種子萌芽,即實生苗;也可由球莖上之芽再度發育為新植物體,為無性生植。其對生育環境的要求極為嚴苛,由於它們著生的棲地大部分缺乏土壤,除降雨時可短暫得到水分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須依賴空氣中的水氣,維持生活所需,因此相對溫度對它們的影響極大此外,台灣一葉蘭對生育地的庇蔭率亦有一定的要求,生長在遮蔭低於25%的較開闊環境,葉子會有灼燒枯黃的現象,假球莖也易腐爛;如遮蔭大於75%,缺乏陽光照射,假球莖雖能常生長,但開花率常偏低。一般而言,在遮蔭50%環境下之生長和開花最為正常。由此可知,台灣一葉蘭的野生族群為何常見於林緣裸露的陡岩表面與苔蘚、地衣混生,而甚少見於鬱閉、透光差的森林內的原因。
台灣一葉蘭屬 [阿里山台灣-葉蘭自然保留區-4] 岩生演替序列的初期植物種類,一旦其他植物入侵則族群數量即相對減少,或甚而絕跡。亦即台灣一葉蘭之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陽光,為陽性植物,因此經常生長在垂直的岩壁上,生育地如無適當的清理與整治,則一葉蘭將為其他的植物所取代。
台灣一葉蘭生育地屬台灣盛行雲霧帶中之檜木林及櫟林型,喬木以扁柏、紅檜、鐵杉、森氏櫟、台灣雲葉樹為主,林下灌草叢以玉山箭竹、杜鵑類高山越橘為主。本區稀有的植物,除台灣一葉蘭外,尚有阿里山千層塔、台灣檫樹、華參、阿里山十大功勞、威氏粗榧等。
參考文獻
- 锺国芳; 邵广昭. 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 台湾一叶兰.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 2022 [2024-10-11] (中文(台湾)).
- 台湾独蒜兰 Pleione formosana Hayata.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昆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