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千石
劉千石 Lau Chin-shek JP | |
---|---|
香港立法會議員 | |
任期 1998年7月1日-2000年6月30日 2000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 | |
前任 | (首設) |
继任 | 黃毓民 |
选区 | 九龍西 |
多数票 | 1998年:68,467 (33.33%) 名單首位 2000年:44,549 (25.00%) 名單首位 2004年:43,460 (19.09%) 個人名單 |
香港立法局議員 | |
任期 1991年10月9日—1995年1月18日 | |
选区 | 九龍中 |
任期 1995年10月11日—1997年6月30日 | |
选区 | 九龍南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註 1] 中華民國廣東省廣州市 | 1944年9月12日
政党 | 無黨籍 |
其他政党 | 港 港同盟(1990年-1994年) 香港職工會聯盟(1990年-2004年) 民主黨(1994年-2000年) |
母校 | 穗城(越秀)中學(小學部)[註 1] 竹朋小學[註 1] 廣州市第三十五中學[註 1] 廣州市培英中學[註 1] |
学历
|
劉千石,JP(英語:Lau Chin-shek,1944年9月12日—),生於廣州,1950年代被打為黑五類而在1962年逃港。[1]香港立法會議員(1991-1997、1998-2008)。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創會主席及前會長。
簡歷
早年工運參與
廣東順德人。[1]父親與叔伯一輩均從商,1950年代土改、鎮反、反右受衝擊,父親1960年(56歲)目睹右派鄰居被抓後恐懼猝死,叔叔40多歲死,其他堂兄40歲左右死。[1]就讀廣州市穗城(越秀)中學(小學部),畢業於竹朋小學,後來入讀黑五類子弟學校廣州市第三十五中學(初中)[註 1],畢業於廣州市培英中學高中年級[註 1]。因為黑五類身分難尋工作,1962年從廣州逃港。[1]1980年代初開始參與工會運動。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事件」。他加入支聯會,支持八九民運,自此被沒收回鄉證,不能返回中國內地。1990年4月,香港民主黨前身香港民主同盟成立,劉千石成為創黨黨員之一。1990年7月,香港職工會聯盟成立,劉千石當選主席。
立法會生涯
1991年起,他一直獲選為立法局(1991-1997)和立法會(1998-2008)議員。
1994年12月,劉千石因抗議香港政府偏袒資方而撤回《僱傭條例》草案,憤而辭去立法局議員職務,成為首位因抗議政府而辭職的立法局議員。職工盟的李卓人在補選中以無競爭對手情況下自動當選。同年的最後一屆立法局選舉,劉千石重回立法局。1997年6月30日,隨其他民主派的立法局議員一同「落車」,以示抗議臨時立法會。
2000年5月,沒有回鄉證的劉千石在當時的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的協助下,首次獲發回鄉證返廣州探望當時病重的母親,其後更可一直返回中國大陸。6月,他因同時持有民主黨和前線的會籍,遭民主黨革除黨籍。
2004年6月,劉千石突然提出泛民主派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大和解」,「加強彼此互信和溝通」,但遭泛民主派同僚指責此舉是討好中央,以換取更多機會返廣州探望母親。此後,他表現十分低調,甚少出席泛民主派的遊行活動,而他在立法會的投票意向亦偶然與其他民主派議員不同。
2005年6月,劉千石、鄭經翰和陳偉業在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曾蔭權,而沒有提名支持由大部份泛民主派推舉的李永達。
2005年12月21日,劉千石在立法會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方案投下棄權票,是唯一投棄權票的議員,也是25位泛民主派議員中唯一沒投反對票的。他在發言時說:「無論這次政改方案是獲得通過抑或被否決,都有一半人會失望。」最後,該政改方案得到34票贊成,24票反對,1票棄權,因沒得到最少三分之二議員支持而遭否決。
2008年爭取連任時,他拒絕出席所有公開論壇及活動,最終得票不足,終結在香港立法機關近17年的議政生涯,末席由梁美芬取。選後劉千石在香港電台一節目上,證實自己患上直腸癌,惟病情仍受到控制。[2]其後逐漸淡出香港政壇。
後立法會時期
2011年2月,劉千石被香港特區政府任命為首屆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委員,且一直獲得委任。
2015年12月,劉千石接受香港電台第一台香港家書訪問[3]。
2017年2月,公開支持林鄭月娥陣營。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昨日劉千石 今天民主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