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八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家系列條目

法家人物
春秋管仲士匄子产

戰國李悝吳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

法家著作

八姦法家思想之一。[1]韓非認為臣子有八種謀權的方法,勸喻君主要防止,並提出應對方法。韓非亦強調,若不防止八姦,會很容易招致亡國。[2]八姦分別為:同牀、在旁、父兄、養殃、民萌、流行、威強、四方。[3]

同牀

當君主回宮休息時,君主喜愛的美女在這個時候請求君主一些事情,通常都能夠得到允許。因此臣子可以藉機賄賂君主所喜愛的美女,使他們迷惑君主。[4]因此韓非建議,君主對於后妃,只娛樂他們的美色,不得聽從他們的要求。[5]

在旁

「在旁」即謂:「優笑侏儒、左右近習。」即是演員小丑、左右侍旁的親信。這些人只懂唯唯諾諾,奉迎君主的意思。君主還沒有下達命令就說「好的好的」、君主還沒有指使辦事就說「是的是的」,這些人都是有危害。[6]韓非建議,對於這些人勸喻他們不必多言。[7]

父兄

父兄就是王室的公子,是君主最親密的人;還有朝庭的大臣,是與君主商議政事的人,這兩種人的說話君主都需要聽從。但臣子可以使用音樂女色來引誘公子,也可用甜言蜜語來迷惑朝庭大臣,並以事成他們可以一同加官進爵來鼓勵他們。[8]韓非建議,對於他們的說話,如果有錯誤一定要處罰,不可任由他們妄言。[9]

養殃

君主愛大興土木、修建宮池來尋求自己內心的快樂,這是一種禍患。臣子可以藉此加重賦稅來娛樂君主,使他縱情放欲,從中培植自己的利益。[10]韓非建議,遊樂玩好一定要有法令的依據,不可隨意增減。[11]

民萌

臣子把公家的財物分散給百姓,讓百姓都稱讚自己的功績,蒙蔽了君主。[12]韓非建議,對於人民有利的措施,一定要由君主來親自發佈,不可把這些恩惠歸功於臣子。[13]

流行

君主在宮內與外界隔絕,因此臣子可以招攬各界的辯士,培養國家口才好的人來替自己進行宣傳,成為國內流行的言論,使君主的聲譽受到受威脅。[14]韓非建議,對於臣子的言論,君主必須考察實情,不可讓臣子互相議論。[15]

威強

君主把群臣和百姓當作自己是最強大的力量,大臣和百姓認為好的,君主則認為好;大臣和百姓認為不好的,君主就跟著認為不好。臣子可藉此培養自己的軍力,表明幫助他們就有利益,反對他們的就被處死。[16]韓非建議,對於這些人若在戰場上立功的必須賞賜,但若在鄉里間私鬥就不可赦免罪刑,不讓群臣之間圖謀私利。[17]

四方

君主的國土狹小,就要侍奉大國;兵力微弱就要畏懼兵力強大。大國有所要求,小國就要聽從;兵力強大的有所行動,兵力微弱的就要屈服。臣子明白這情況,就會加重賦稅來侍奉大國,利用大國的威勢來威脅君主,嚴重的更會勾結大國的軍隊來壓制國家。[18]韓非建議,對於諸侯的要求,合理的要求就允許,不合理的就拒絕。[19]所謂亡國的君主,不是說他失去了國家,而是喪失了國家的主控權,任由臣子來控制國政,這跟亡國都沒有分別。君主聽從大國本來為挽救國家的滅亡,但若任由臣子勾結大國,比不聽從更快滅亡,那不如不聽。群臣知道君主不聽從大國,就不會出賣國家。[20]

參考

注釋


參考文獻

  1. ^ 韓非與法家思想. 燦爛的中國文明. 香港: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8) (中文). 其它大部分篇目闡述法治思想及法、術、勢等治術思想,包括《揚權》、《制分》、《八姦》 
  2. ^ 賴炎元; 傅武光. 八姦. 韓非子 二版四冊. 臺北: 三民書局. 2013年11月: 68–69. ISBN 978-957-14-4670-7 (中文). 
  3. ^ 韓非. 韓非子-八姦.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互聯網 (中文). 凡人臣之所道成姦者有八術: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養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強,八曰四方。 
  4. ^ 賴炎元; 傅武光. 八姦. 韓非子 二版四冊. 臺北: 三民書局. 2013年11月: 69. ISBN 978-957-14-4670-7 (中文). 
  5.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明君之於內也,娛其色而不行其謁,不使私請。 
  6.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1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二曰在旁。何謂在旁?曰: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為人臣者內事之以金玉玩好,外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謂在旁。 
  7.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其於左右也,使其身必責其言,不使益辭。 
  8. ^ 賴炎元; 傅武光. 八姦. 韓非子 二版四冊. 臺北: 三民書局. 2013年11月: 69. ISBN 978-957-14-4670-7 (中文). 三曰父兄。何謂父兄?曰:側室公子,人主之所親愛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與度計也,此皆盡力畢議,人主之所必聽也。為人臣者事公子側室以音聲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辭言,處約言事事成則進爵益祿,以勸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謂父兄。 
  9.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其於父兄大臣也,聽其言也必使以罰任於後,不令妄舉。 
  10.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1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四曰養殃。何謂養殃?曰:人主樂美宮室臺池、好飾子女狗馬以娛其心,此人主之殃也。為人臣者盡民力以美宮室臺池,重賦歛以飾子女狗馬,以娛其主而亂其心、從其所欲,而樹私利其間,此謂養殃。 
  11.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其於觀樂玩好也,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進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 
  12.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1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五曰民萌。何謂民萌?曰:為人臣者散公財以說民人,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勸譽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謂民萌。 
  13.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其於德施也,縱禁財,發墳倉,利於民者,必出於君,不使人臣私其德。 
  14.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1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六曰流行。何謂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談,希於聽論議,易移以辯說。為人臣者求諸侯之辯士、養國中之能說者,使之以語其私,為巧文之言,流行之辭,示之以利勢,懼之以患害,施屬虛辭以壞其主,此之謂流行。 
  15.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其於說議也,稱譽者所善,毀疵者所惡,必實其能、察其過,不使群臣相為語。 
  16.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1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七曰威強。何謂威強?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為威強者也。群臣百姓之所善則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則君不善之。為人臣者,聚帶劍之客、養必死之士以彰其威,明為己者必利,不為己者必死,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此之謂威強。 
  17.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其於勇力之士也,軍旅之功無踰賞,邑鬥之勇無赦罪,不使群臣行私財。 
  18.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1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何謂四方?曰:君人者,國小則事大國,兵弱則畏強兵,大國之所索,小國必聽,強兵之所加,弱兵必服。為人臣者,重賦歛,盡府庫,虛其國以事大國,而用其威求誘其君;甚者舉兵以聚邊境而制歛於內,薄者數內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懼,此之謂四方。 
  19.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2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其於諸侯之求索也,法則聽之,不法則距之。 
  20. ^ 韓非. 八姦. 韓非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3段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所謂亡君者,非莫有其國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令臣以外為制於內,則是君人者亡也,聽大國為救亡也,而亡亟於不聽,故不聽。群臣知不聽則不外諸侯,諸侯之不聽則不受之,臣誣其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