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華民國—加拿大關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加拿大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中華民國

加拿大
代表機構
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代表
代表 曾厚仁 大使[註 1][4]代表 倪傑民[5]
James Stafford Nickel

中華民國—加拿大關係(英語:Canada–Republic of China relations、法語:Relations Canada–République de Chine),是指中華民國加拿大之間的關係。1913-197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80年代,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政治

外交

綠色國家表示在1971年的投票中反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其中包括加拿大

1913年,中華民國繼承清朝政府光緒卅四年(1908年)在英屬北美設置的總領事館,更名為中華民國駐坎拿大總領事館[註 2]。1931年,頒布《西敏法令》,加拿大成為獨立自治領。1932年6月14日,駐坎拿大總領事館更名為奧太瓦總領事館[6]加拿大則未設駐華使節,在華事務由英國駐華大使負責。

1941年8月29日,兩國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並商定互派公使

1942年,於首都渥太華設立中華民國駐加拿大公使館;於首都重慶設立加拿大駐中華民國公使館,中華民國駐奧太瓦總領事館關閉。

1943年12月11日,兩國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係。

1944年2月17日,中華民國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1944年3月,加拿大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並互派大使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結束後,中華民國還都南京。1946年,加拿大將大使館遷至南京。[7]

1947年8月20日,加拿大軍事代表團自日本到南京。[8]:8399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加拿大仍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但大使館沒有在臺北復館,亦未派駐大使。

1967年10月6日,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代表總統蔣中正赴加拿大訪問;9日,與加國總理皮爾遜(Lester Bowles Pearson)會商兩國加強合作問題;17日,返回臺灣。[9]:742

1968年7月16日,駐加拿大大使薛毓麒遞交備忘錄,對加國有承認中共意圖表示關切;1969年2月10日,對加國與中共進行建交接觸,再提抗議。[9]:756

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0],並與中華民國斷交,[11]15日,關閉大使館。[12]

1971年10月25日,加拿大投票反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1976年7月,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第二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然而賽前加拿大政府禁止中華民國代表團以其國旗國號入境參加,要求改名為「台灣」,在溝通無效後中華民國代表團於7月16日宣布退出該屆奧運會。

1997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加拿大在會前派遣特使向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呈遞總理克瑞強的邀請函,但由於政治因素無法實際參與,後指派總統府資政辜振甫為代表。[13]

2019年5月,加拿大外交部Twitter發文表示,恭喜台灣人民成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首例[14]

2020年1月,中華民國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加拿大外交部在Twitter發文表示「加拿大祝賀臺灣人民最近的選舉。民主、人權和法治作為社會的基石,將繼續在加強我們廣泛的民間、貿易和投資關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5]

2021年4月2日,臺灣太魯閣號列車發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加拿大外交部表示哀悼。[16]

2022年8月3日,七大工業國組織外長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針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兩岸局勢發表聯合聲明,重申該組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立場,呼籲中國勿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同時提到各成員國的「一中政策」與「對台立場」沒有改變,並鼓勵各方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以防誤解發生。[17]

2024年4月3日,臺灣東部發生大地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表示「加拿大已經準備好提供支援,並已經與臺灣官方接觸。」[18]

七大工業國組織領袖會議關於兩岸議題

2021年6月、2022年6月、2023年5月、2024年6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分別在英國在德國在日本在義大利召開領袖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皆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19][20][21][22]

支持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

加拿大國會政府部門多次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2003年4月、2006年5月,下議院外交暨國際發展委員會英语Canadian House of Commons Standing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O。[23][24]

2004年5月,加拿大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發言呼籲WHO應與台灣加強互動關係。[25]

2007年5月,衛生部長甘禮民英语Tony Clement首度在WHA發言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WHO活動。[26]

2009年5月,對於台灣獲邀成為WHA觀察員,外交部長坎農英语Lawrence Cannon表示,加拿大政府一向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衛生事務,認為在國際傳染性疾病快速散播之際,臺灣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深具意義。[27]

2017年5月、2019年4月,對於台灣再次無法參與WHA,外交部長方慧蘭在國會表示支持臺灣參與WHO等國際組織[28][29]

2018年5月,外交部國會事務代理人英语List of Parliamentary Secretaries of Canada表示,加拿大必將持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多邊論壇,臺灣的參與可為全球公共利益做出重要貢獻,對臺灣未獲邀感到失望。[30]

2020年1月,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國會表示支持台灣成為WHO觀察員[31]。4月,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在國會表示支持台灣成為WHA觀察員[32]。5月,在美國與日本領銜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洲與紐西蘭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向WHO對外關係執行主任艾里森英语Jane Ellison與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Steven Solomon)發出外交照會,敦促接納台灣成為WHA觀察員。[33]

2021年5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英國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首次直接提到臺灣,表示「我們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O活動與WHA,國際社群要能從所有夥伴獲利,包括臺灣抗疫成果」、「我們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34]

2022年5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德國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端,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WHA及WHO的技術會議。[35]

2023年4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日本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表示「我們重申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敦促兩岸問題和平解決。G7成員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包括所表明的一个中国政策)並未改變。」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則強調「我們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WHA和WHO技術會議,國際社會應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受益。」「如果國家性質並非必要條件,則做為正式成員參加;若國籍為必要條件,則以觀察員或來賓身分參與。」[36]5月,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澳洲辦事處英國在台辦事處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台協會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立陶宛貿易代表處、美國在台協會發佈聯合新聞稿,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WHO,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37]

2024年4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義大利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共同聲明》表示,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呼籲兩岸議題必須用和平方式解決。G7成員支持台灣以觀察員、或來賓的身分,有意義參與非以國家身分為前提的國際組織,包括WHA與WHO技術會議。聲明另指出,G7成員對台灣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包括現行的一中政策。[38]5月,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澳洲辦事處、英國在台辦事處、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台協會、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立陶宛貿易代表處、美國在台協會發佈聯合新聞稿,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WHO,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39]6月,G7在義大利召開領袖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重申此一立場。[22]11月,加拿大下議院全院無異議通過動議,將繼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以及《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並未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主權,也未決定台灣未來或在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的參與。[40]

加拿大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日期 種類 備註
2018年10月 卡加利號巡防艦英语HMCS Calgary (FFH 335) [41]
2019年6月17日 里賈納號巡防艦英语HMCS Regina (FFH 334)阿斯特里克斯號補給艦英语MV Asterix [42][43]
2019年9月10日 渥太華號巡防艦英语HMCS Ottawa (FFH 341) [44]
2020年10月2日 温尼伯号巡防舰英语HMCS Winnipeg (FFH 338) [45]
2021年10月14日 温尼伯号巡防舰 [註 3]
2022年9月20日 溫哥華號巡防艦英语HMCS Vancouver (FFH 331) [註 4]
2023年6月3日 蒙特婁號巡防艦英语HMCS Montréal (FFH 336) [註 5]
2023年9月9日 渥太華號巡防艦 [註 6]
2023年11月1日 渥太華號巡防艦 [註 7]
2024年7月31日 蒙特婁號巡防艦 [51]
2024年10月20日 溫哥華號巡防艦 [註 8]

人員互訪(1994年至今)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總統夫人周美青[53]、前總統蔡英文[54]、前副總統連戰[55]、總統府資政辜振甫[56]吳伯雄[57]姚嘉文[58][59]、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60]、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61]、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62]、考試院長許水德[63]、姚嘉文[64]、考試院副院長關中[57]吳容明[65]、政務委員馬英九[56]郭婉容[57]、楊世緘[66][62]、林逢慶[26]張進福[60]蔣丙煌[11]、交通部長蔡兆陽[56]林豐正[67]林陵三[64]、教育部長吳京[56]、經濟部長王志剛[56]、財政部長邱正雄[67]、法務部長陳定南[64]、文化部長龍應台[68]、科技部長陳良基[28]、銓敘部長邱進益[57]、吳容明[63]、考選部長董保成[11]、外交部政務次長高英茂[63][65]、外交部常務次長張小月[69]、審計部審計長蘇振平[62]、調查局長王光宇[62]、國際貿易局長林義夫[56]、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26]、警政署長侯友宜[26]、衛生署長侯勝茂[26]、環境保護署長張隆盛[70]蔡勳雄[71]林俊義[72]張祖恩[64]、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祝基瀅[56]焦仁和[57]張富美[72][69]吳英毅[73]陳士魁[74]、吳新興[28]、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72]、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范振宗[55]、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65]、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胡錦標[57]、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華加志[56][57][62]、尤哈尼[72]陳建年[63]夷將[26]林江義[74]、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哲和[63]李羅權[61]朱敬一[68]、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紀珠[57]、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丙坤[56][57]、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其南[65]翁金珠[26]、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樹[60]、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楊亭雲[56]、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璧煌[73]、台北市長馬英九[58]、高雄市長吳敦義[56]、台北市議會議長陳健治[56]、國立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74]

加拿大:下議院副議長喬高[56]、下議院工業科學暨技術委員會主席韋蘭英语Susan Whelan[57]、下議院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史葛洛英语Judy Sgro[75]、工業部長曼里英语John Manley[57]、工業部次長林曲(Kevin Lynch)[62][58]、國際貿易部長艾格頓英语Art Eggleton[56]、外交暨國際貿易部次長陳卓愉[62]、農業部次長愛德華茲[65]、前外交部長艾斯威西英语Lloyd Axworthy[63]、前國防部長楊道格英语Doug Young (politician)[62]、審計長鐵樹德英语L. Denis Desautels[56]、投資局長塔波(Paul Thoppil)[26]、政風署長威爾遜(Howard R. Wilson)[56]、食品檢驗署長費登[65]、國庫委員會國會事務次長傑克森英语Ovid Jackson[56]、自然科學暨工程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平托英语B. Mario Pinto[28]、人權委員會主席瑞恩西(Michelle Falardeau-Ramsay)[63]、國家研究委員會主席卡提英语Arthur Carty[56][57][72]、哥倫布(Pierre Coulombe)[65][26]麥道高英语John R. McDougall[11][74]、國家科學顧問卡提[64][26]、安大略省長李博[76]、愛德華王子島省長季茲英语Robert Ghiz[11]、英屬哥倫比亞副省長米勒[56]、渥太華市長何姿蔓英语Jacquelin Holzman[56]華森[62]、大溫哥華管理局理事會主席穆爾(Greg Moore)[74]、溫哥華市長李健堡英语Larry Campbell[65]、溫哥華代理市長雷建華英语Raymond Louie[74]、艾德蒙頓市長史密斯英语Bill Smith (Alberta politician)[56][64]、溫尼伯市長簡萬里[62]卡茨英语Sam Katz[11]、伯靈頓市長麥凱塞克英语Rob MacIsaac[57]、萬錦市長高鴻思英语Don Cousens[57]、卑詩大學校長史壯偉英语David Strangway[56]派珀英语Martha Piper[57]、多倫多大學校長皮理察英语Robert Prichard[62]、維多利亞大學校長史壯(David Strong)[56][57]、西門菲莎大學校長司徒翰英语John Stubbs (educator)、亞伯達大學校長菲沙英语Roderick D. Fraser[57]、卡加利大學校長懷特英语Terry White (academic)[57]、皇家藝術人文暨科學院長葛恩冬(Yvan Guindon)[60]

代表機構

1986年12月25日,加拿大政府於首都臺北設立具大使館功能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處理領事事務。[11][77][5]1995年9月,另設高雄分處,但無核發簽證功能。[56]目前已關閉。

1991年1月8日,中華民國政府於第1大城設立類似功能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多倫多總處(駐加拿大代表處)。同年4月,於第3大城設立駐溫哥華辦事處。1992年7月,於首都設立渥太華辦事處。1993年8月3日,駐加拿大代表處由多倫多移駐渥太華,更名為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並改設駐多倫多辦事處[11][78][4]2023年12月4日,於第2大城亦是法語區設立駐蒙特婁辦事處[79]

事件

2018年6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施壓,加拿大航空在官網將台灣改列為中國的一部分。對此,加拿大駐台代表馬禮安(Mario Ste-Marie)表示,加拿大政府反對中國對加拿大企業施壓,加航的做法是商業決定,政府不會介入。加國政府的一中政策很清楚,即是「認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在台灣議題上,加拿大「注意到」(take note of)中國對台灣的主張,但不背書或反對。至於兩岸關係,馬禮安則說,加拿大支持維持現狀[80][81]

2018年7月,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宣布将台湾列入反倾销调查,但是在发布的新聞稿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称呼,而非加拿大政府慣用的台湾(Taiwan)。驻加拿大代表陳文儀对此表示关切,加拿大外交部回應「加拿大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和台灣地位,不會因為CBSA發布的新聞稿而有任何改變。」加拿大前駐台北代表、前駐北京大使馬大維(David Mulroney)則表示,對經濟議題,使用Taiwan絕對恰當,改成Chinese Taipei是走向錯誤方向。如果CBSA不是刻意的,有必要儘快更正,以維護政策的正確和延續[82]

2020年7月,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接見加拿大駐台代表芮喬丹(Jordan Reeves),就雙方關切的議題交換意見。[83]但芮喬丹「全程」翹著二郎腿與蔡英文會談,引起失禮的議論;[84]30日,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逝世,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發表聲明以示哀悼,肯定其在經濟與民主發展上的貢獻。[85]

2022年10月,前加拿大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使瑞典语Minister (diplomat)倪傑民(James Stafford Nickel)接任駐臺代表。[86]

經濟

加拿大龐巴迪公司製造的臺北捷運文湖線車輛。

2023年3月30日,加拿大下議院加中特別關係委員會公布全名為「加拿大與臺灣:動盪時局中的堅定關係」(Canada and Taiwan: A Strong Relationship in Turbulent Times)之臺灣報告書共18項建議,加拿大政府於9月回應同意大部分建議內容。其中有關促進加臺貿易與投資關係如:支持原住民族經濟貿易合作協議英语IPETCA(IPETCA)目標以促進雙方原住民族之經濟賦權、探索與臺灣半导体產業合作以強化加拿大創新之機會、與臺灣展開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正式談判程序、由國際貿易部長英语Minis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iversification在臺灣簽署FIPA、將臺灣申請加入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之入會案列作優先評估、支持加拿大產業拓展包括臺灣之印太地區出口市場多元化。[87]其中FIPA於2023年12月22日由駐臺與駐加代表在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簽署。[88]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加拿大第1大城多倫多、第3大城溫哥華設立台灣貿易中心[89]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則在首都渥太華設立駐加拿大代表處經濟組[90]

2022年,出口至加拿大自行車暨零組件的市場佔有率(市占率)34.12%,是加拿大第1大進口夥伴;电动自行车市占率18.23%,是第2大進口夥伴;資通訊產品市占率5.57%,是第5大進口夥伴;汽車零組件市占率0.93%,是第8大進口夥伴;電子類產品市占率1.23%,是第9大進口夥伴;機械設備市占率0.87%,是第13大進口夥伴;航太產品暨零組件市占率0.61%,是第12大進口夥伴;醫療器材市占率1.12%,是第15大進口夥伴;食品市占率0.49%,是第26大進口夥伴。[91]

近年的兩國貿易額,金額美元[92]
年分 貿易總額 年增減 排名 出口至加拿大 年增減 排名 自加拿大進口 年增減 排名
2018 4,500,957,365 17.692% 23 2,538,614,213 15.168% 17 1,962,343,152 21.126% 24
2019 4,200,161,861 6.683% 23 2,380,958,732 6.210% 18 1,819,203,129 7.294% 25
2020 3,707,789,078 11.723% 24 2,170,825,144 8.826% 18 1,536,963,934 15.514% 26
2021 5,369,543,805 44.818% 23 3,009,690,733 38.643% 18 2,359,853,072 53.540% 25
2022 5,793,541,848 7.896% 24 3,301,260,902 9.688% 17 2,492,280,946 5.612% 25
2023 4,629,991,723 20.084% 25 2,634,680,893 20.192% 19 1,995,310,830 19.940% 27

2023年的兩國貿易項目如下:

出口至加拿大的前10大項目為: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螺旋鈎、車用螺釘、鉚釘、橫梢、開口梢墊圈與類似製品;自動資料處理機、磁性或光學閱讀機機動車輛所用之零件與附件不鏽鋼扁軋製品;集成电路;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經護面英语Cladding (metalworking)鍍面塗面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熱軋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非動力之兩輪與其他自行車等。[93]

自加拿大進口的前10大項目為:煤磚英语Briquette煤球與煤製類似固體燃料醫藥製劑鐵礦石及其精砂;豬肉;礦物或化學鉀肥木材;未經塑性加工;積體電路;大豆鐵屬廢料、重熔用廢鋼鐵鑄錠英语Ingot等。[94]

投資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截至2024年2月,台商對加拿大的總投資金額約5.9億美元,共112件。另根據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投資監測報告,2003年至今總投資金額約9億加拿大元。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台商在加拿大投資經營規模擴大,涉入產業類別廣泛,特別是大溫哥華地區大多倫多地區已成為台商在北美地區經營的重鎮之一。[87][91]

台商主要集中於加拿大前3大城的多倫多蒙特婁溫哥華。主要經營行業包括電腦及其周邊設備、資訊服務紡織食品禮品電子及電氣產品房地產家具餐飲傳播媒體貨運服務、金融服務旅遊服務等。金融業有加拿大兆豐國際商業銀行(4家分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1家子行4家分行)、第一商業銀行(2家分行)、XREX(取得加拿大貨幣服務業務牌照);交通運輸有中華航空長榮航空長榮海運陽明海運等;製造業有能元科技(由和信集團、怡和財顧、東元電機、勤益紡織、台湾纸业等共同設立)、台積電(在渥太華設立研發設計中心)、杏輝藥廠、保瑞藥業、鷺島酒莊(是卑詩省第1大葡萄酒出口品牌)、Viva Pharmaceutical等;資訊業有宏碁(是臺灣在加拿大的最大品牌企業)、華碩台达电子友達光電趨勢科技研華科技威聯通科技鴻海科技集團等;農業有台湾糖业公司(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臺灣蝴蝶蘭供應商)、寶島蘭園等;貿易及經銷業有東元電機正新輪胎、Tomcom Link等;零售業有統一企業(1980年在溫哥華成立加拿大企業有限公司,2005年於多倫多成立六福食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進口亞洲地區各項食品及日用品。1993年另與加拿大僑商共同成立大統華超級市場,為加拿大最大的亞洲生鮮超市,已開設24家分店)、國華臺灣食品公司(是加拿大唯一專營臺灣食品的進口商)等;新聞業則有聯合報系世界日報[91]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截至2024年2月,加拿大在臺灣的總投資金額約20.8億美元,共1,399件。另根據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投資監測報告,加拿大2021年對亞太地區投資中,臺灣排名第3,共28億加拿大元。2003年至今總投資金額則超過40億加拿大元。[87]加拿大國際事務部於2018年在臺灣啟動「加拿大新創科技加速器計畫」,協助前往臺灣發展技術與商業合作,其中,加拿大北陸能源英语Northland Power彰化外海投資開發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即是一例。[91]

會議

目前舉辦的有:台加經貿對話會議,每年輪流在兩國首都臺北渥太華舉行,至2023年已舉辦第19屆。台加農業合作會議,每2年輪流在臺北或渥太華舉行,至2023年已舉辦第15屆。以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舉辦的雙邊會談等。[87]

臺商組織

目前成立的有:加拿大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多倫多台商會(Taiwan Entrepreneurs Society Taipei/Toronto,TESTT)、多倫多台灣商會(Taiwan Merchants Association of Toronto,TMA)、加拿大卑詩省台灣商會、蒙特婁/渥太華台灣商會、魁北克台灣工商文化協會、愛城台灣商會、亞省台灣商會、魁北克台灣青年專業協會、多倫多台灣青年專業協會、加拿大玉山科技協會等。[91]

交流

僑民

蒙特利尔唐人街

在建立中华民国之前,孙中山曾3次到过加拿大的温哥华[95]。1911年1月,孙中山在温哥华唐人街冒雨演讲,感慨“人心如此,革命必成功矣”[96]。1923年,加拿大總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自由党政府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排華法案),完全禁止华人移民,华人自此成为加拿大唯一被拒的族裔。接下来的25年,越来越多的排华法案得到通过,大部分工作不接受华人,因此很多华人开始自己的餐馆洗衣店生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萨斯喀彻温省安大略省,华人雇主不允许雇用白人女工,因此大部分华人生意没有外族裔参与。

一些加拿大华人在铁路修建英语History of rail transport in Canada好后在加拿大定居,但由于政府严格的限制和沉重的徵费,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家庭带到加拿大,甚至他们与非华人的接触也有官方和民间的各种限制,这使得一大批唐人街和华人社区在很多城市的不良地区建立起来。

1930年代起的大萧条时期,华人的生活比其它加拿大人的生活要困难得多。在艾伯塔省,加拿大华人领到的救济金金额不到其它加拿大人的一半。由于排华法案禁止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很多华人男性没有妻子儿女在身边,被迫独立面对一切困难。193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加拿大华人的男女比例为12.4:1。为了抗议排华法案,加拿大华人每年都会在7月1日加拿大自治領日时关闭店铺,抵制这个被他们称为“羞辱日”的节日。

截至2017年,定居在加拿大的台灣人估計約26萬人;在台灣的加拿大人(含雙重國籍)則約6萬人。[28]臺灣人移民加拿大與美國相比則晚得多,是於1980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移民者多以高經濟、高知識水平者,故多聚集在溫哥華、多伦多卡加利等城市的郊外高級住宅區。

學術

兩國定期召開雙邊高等教育會議。加拿大政府每年提供台灣學者「加拿大研究獎助金」;2004年起,中華民國政府則開辦「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給予加拿大學生赴台研習。中華民國教育部與多所加拿大大學簽署設立「臺灣研究講座」協議。截至2012年,加拿大68所大學台灣50所大學共簽署148項學術合作協議。[68]截至2017年,加拿大在台灣的留學生約600餘人;台灣在加拿大的留學生約3,000人。[28]

2017年10月,中華民國科技部長陳良基率團前往加拿大,參與和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共同舉辦的「臺加科技合作20周年慶祝活動」及「醫療器材物聯網應用雙邊研討會」開幕儀式。[28]

觀光

台灣人每年前往加拿大從事觀光、商務考察、探親及留學等各種活動約7萬人次;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7年加拿大赴台旅客則超過11萬人次。[28]

援助

1938年,加拿大人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到中国的抗日戰爭前线,最終在中國境內去世[95]

2020年4月,對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中華民國外交部提供加拿大政府40萬片口罩,另提供疫情嚴重的3省10萬片口罩。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表示感謝,強調「台灣慷慨捐助有助於挽救生命」。[97]5月,加拿大外交部長商鵬飛只強調「感謝各國提供加拿大醫療物資」,未提到「台灣」,總理杜魯道則表示「我很樂於感謝台灣的慷慨捐助」,小型企業、出口推廣暨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與中華民國經濟部長沈榮津通話,重申加拿大感謝台灣捐助口罩共同對抗疫情。[98]

司法

犯罪事件

2016年12月,中華民國高雄市警察局破獲專騙海外華裔女子的詐騙集團,逮捕1名主嫌與6名同夥。已知有23人被騙,其中有5人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加拿大華裔,且都是在微信接受交友邀請而誤入陷阱。由於詐騙案發生地點在台灣,因此受騙女子並未向加拿大警方報案,台灣警方已聯絡到5名受騙女子當中的4人,但只有1人同意前往台灣作證,有的是怕中國大陸的父母擔心,有的則是怕目前交往的另一半知道自己曾誤入桃色陷阱。[99]

協定

雙邊文件[100][101][87]
日期 簽署 備註
1935年3月30日 《中加領事官等用品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1944年3月22日 《中加關於加拿大依照一九四三年加拿大戰爭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Canada during World War II撥款(聯合國互助)法案以加拿大戰爭供應品供給中國所適用之原則之協定》
1944年4月14日 《中加為廢除在中國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事件條約
1946年2月7日 《中加財政協定》 [註 9]
1946年9月26日 《中加通商暫行辦法換文》
1965年11月4日 中華民國政府加拿大政府關於商定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度紡織品球鞋貿易限額英语Restraint of trade之換函》
1966年5月27日 《中加商定一九六七至六八年度棉紡織品貿易限額之換函》
1969年11月7日 《中加關於一九六九至七○年度棉紡織品貿易限額之換函》
1990年10月22日 《(中華民國外交部)北美司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間關於開設直接空運服務事務換文》
1994年11月10日 《中華民國-台灣與加拿大間貨品暫准通關證英语ATA Carnet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加拿大商業總會分別為中加之保證機構所締結之執行議定書》 [註 10]
1994年12月12日 台北農業委員會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間農業合作備忘錄》
1995年4月15日 《中華民國交通部電信總局電信研究所與加拿大北方貝爾研究公司英语Bell-Northern Research間技術合作協定》
1996年7月8日 《臺北外交部北美司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環境合作瞭解備忘錄》
1996年10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亞伯達大學學術合作協議》 [56]
1997年10月2日 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科學技術合作)瞭解備忘錄》 [註 11]
1998年1月19日 臺北交通部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海事體系技術合作計畫瞭解備忘錄》 [註 12]
1998年1月21日 《台加電信資訊科技合作瞭解備忘錄》 [註 13]
1998年5月15日 《中加(拿大)國際快捷郵件服務瞭解備忘錄》
1998年11月 國立臺灣大學多倫多大學學術合作協議》
國立清華大學與多倫多大學學術合作協議》
[57]
1998年12月14日 《中加(拿大)有關臺灣若干紡織品輸入加拿大之意願聲明延期換函》
1998年12月20日 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有關原住民事務合作瞭解備忘錄》 [註 14]
1999年6月15日 《台加飛航安全合作計劃瞭解備忘錄》
2001年9月17日 《台加地震工程備忘錄》
《台加電磁相容性檢驗相互承認協定英语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換函》

[註 15]
2003年5月12日 臺灣加拿大雙方郵政總局國際快捷郵件瞭解備忘錄及其施行細則》
2004年1月 亞伯達省艾德蒙頓市台北市貿易城市宣言》
《亞伯達省艾德蒙頓市與台中市貿易城市宣言》
《亞伯達省艾德蒙頓市與高雄市貿易城市宣言》
[64]
2004年5月14日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間教育合作備忘錄》 [註 16]
2005年4月11日 《農業委員會於臺北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農業及農糧科學合作綱領》 [註 17]
2006年11月16日 《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加拿大工業部防制濫發電子郵件政策及策略合作瞭解備忘錄》
2007年3月28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為執行亞太經濟合作(APEC)電信設備符合性評鑑英语Conformity assessment相互承認協議第2階段程序換函》
2008年9月15日 加拿大金融機構監理總署英语Office of the Superintend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及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間關於相互合作之瞭解備忘錄》
2009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瞭解意願書》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滑鐵盧大學瞭解意願書》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多倫多大學瞭解意願書》
[102]
2009年6月22日 《臺加競爭法適用瞭解備忘錄》
2010年 《台加技術合作人員訓練計畫備忘錄》
《台加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泰瑞法克斯研究院英语Terry Fox Laboratory瞭解意願書》


[61]
2010年4月15日 《台加青年交流瞭解備忘錄》
2010年12月6日 《臺加通訊科技合作方案瞭解備忘錄》 [註 18]
2011年4月11日 《台加花卉貿易合作備忘錄》
2011年6月 中華民國教育部與多倫多大學設立台灣研究講座協議》 [73]
2011年9月 《中華民國教育部與渥太華大學設立台灣研究講座協議》 [73]
2011年11月1日 《臺加暑期研究生研習合作瞭解備忘錄》
2012年4月16日 《臺加關務合作協議》
2013年4月22日 《台加數位內容合作備忘錄》
2013年11月18日 《臺加航權協議》 [103]
2014年1月29日 《台加牛肉協議》 [註 19]
2014年6月5日 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與加拿大金融交易及報告分析中心英语Financial Transactions and Reports Analysis Centre of Canada關於涉及洗錢及資助恐怖分子情資英语Financial intelligence交換合作瞭解備忘錄》
2014年12月1日 《台加衛生研究合作瞭解備忘錄》 [11][註 20]
2015年4月 國立成功大學與渥太華大學合作備忘錄》 [74]
2015年8月14日 《臺加醫療器材合作備忘錄》
2015年10月27日 《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西門菲沙大學臺灣研究講座合作瞭解備忘錄》 [105]
2016年1月13日 《台加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英语Double taxation及防杜逃稅協議》
2018年1月31日 《臺加專利審查高速公路英语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瞭解備忘錄》 [註 21]
2018年12月12日 《臺加木構造建築備忘錄》
2020年5月27日 《臺加有機同等性相互承認協議》
2020年6月 《臺加金融科技合作協議》
2020年12月9日 《臺加运输安全合作瞭解備忘錄》
2023年12月6日 《臺加供應鏈韌性合作架構》
2023年12月22日 《臺加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 [88]

簽證

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加拿大可以免簽證
加拿大護照加拿大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中華民國可以免簽證。

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並且在臺北外交部核發的中華民國護照駐外館處核發的護照則不適用)之中華民國國民可先上網申請電子旅行授權許可證(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zation,eTA),核准後,可以非工作性質的免簽證入境加拿大停留最多6個月。經加拿大轉機,亦須申請eTA。[106][107]

持有加拿大護照加拿大國民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可申請再延期90天。[108][109]

此外,兩國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額的18-35歲青年為期1年的度假打工簽證(必須未曾參與加拿大IEC計畫或取得中華民國青年交流停留簽證)。[110][111]

交通

航空

受到2003年全球金融海嘯影響,退出台灣市場的加拿大航空,於2017年6月9日復航台北-溫哥華直飛航線,以波音787-9客機每周7天執飛。[112][113]

雙邊航班來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7月2日)[114]

客運

 中華民國  加拿大(按照都會區人口排列)
臺北 多倫多長榮航空
溫哥華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加拿大航空[註 22]

駕車

中華民國與加拿大同意免試相互承認英语Mutual recognition駕駛執照,持有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可在加拿大駕車約3個月。持有中華民國核發的駕駛執照且經由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驗證,居住於安大略省魁北克省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可向該省申請免試換發同等車類的加拿大駕駛執照英语Driver's licence in Canada[114]

注釋

  1. ^ 2012年9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1][2]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3]
    註:部分駐外機構名稱雖使用「辦事處」,但層級等同「代表處」,館長為代表。
  2. ^ 當時加拿大常譯作坎拿大。
  3. ^ 與美軍杜威號驅逐艦聯合穿越臺灣海峽,亦是美軍近年來首次聯合他國艦艇穿越台灣海峽[46]
  4. ^ 與美軍希金斯号驱逐舰聯合穿越臺灣海峽。[47]
  5. ^ 與美軍锺云号驱逐舰聯合穿越臺灣海峽。[48]
  6. ^ 與美軍芮尔夫·约翰逊号驱逐舰英语USS Ralph Johnson聯合穿越臺灣海峽。[49]
  7. ^ 與美軍裴拉塔號驅逐艦英语USS Rafael Peralta聯合穿越臺灣海峽。[50]
  8. ^ 與美軍希金斯號驅逐艦聯合穿越臺灣海峽。[52]
  9. ^ 1947年5月28日補充
  10. ^ 1996年4月22日換文
  11. ^ 1998年9月11日續簽、2001年9月27日修正、2007年11月12日、2012年8月29日、2017年8月15日續簽
  12. ^ 2005年9月15日續簽
  13. ^ 2001年5月22日、2007年7月12日、2010年12月6日、2016年1月15日續簽
  14. ^ 2008年10月29日續簽
  15. ^ 2002年6月7日換文
  16. ^ 2007年6月6日續簽
  17. ^ 2008年11月25日、2011年6月13日續簽
  18. ^ 2016年1月15日續簽
  19. ^ 2023年4月13日修正
  20. ^ 2023年5月9日續簽[104]
  21. ^ 原訂效期3年,2021年2月1日延長為永久合作計畫
  22. ^ 斜體 表示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而暫停臺北航點。

參考資料

  1. ^ 外交部針對本(8)月31日媒體報導我駐無邦交國家代表對內改稱「大使」事,特澄清說明.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2. ^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中央通訊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3. ^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4. ^ 4.0 4.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0). 
  5. ^ 5.0 5.1 駐臺外國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编). 北京政府駐外使領人員年表(1912∼1928) (PDF).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4). 
  7. ^ 加拿大大使馆◎南京民国建筑网. www.njmgjz.cn. [2018-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2). 
  8.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9. ^ 9.0 9.1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日期簡表.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2).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05). 
  12. ^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附錄五、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13.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11月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24). 
  14. ^ Foreign Policy CAN. Congratulations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the first in Asia to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LGBTQ2 #LoveisLove. Twitter. 2019年5月17日. 
  15. ^ 岳東卿. 蔡英文贏得台灣大選 加拿大政府祝賀. 大紀元新聞網. 2020年1月13日 [2020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14日). 
  16.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全球政要及友人持續對我國台鐵列車事故表達關懷及慰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年4月4日 [2021年4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1日). 
  17. ^ 王少筠. 共軍演習前夕 G7外長聯合聲明: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中時電子報. 2022-08-04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18. ^ 海青青. 花蓮強震/加拿大總理對台灣表達慰問 準備提供援助. 中央廣播電臺. 2024-04-04 [202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0). 
  19. ^ 簡恒宇. G7領袖峰會公報首度提台海和平 要求再度調查中國新冠疫情起源. 風傳媒. 2021-06-13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20. ^ 林育立. G7公報再度關切台海 鼓勵和平解決爭端. 中央通訊社. 2022-06-28 [202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21. ^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七大工業國集團」領袖峰會聯合公報重申重視台海和平穩定,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與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5-20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22. ^ 22.0 22.1 孫宇青、蘇永耀. G7:台海穩定很重要. 自由時報. 2024年6月16日. 
  23.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加拿大國會外交委員會通過動議案支持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3年4月4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24.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對加拿大聯邦眾議院外交暨國際發展委員會通過支持我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之決議表示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6年5月19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25.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本年WHA我國友邦繼續大力助我推案,外交部深表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6年5月23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6日). 
  26.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27.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各國公開支持我獲邀成為本(2009)年「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9年5月11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28日).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02). 
  29. ^ 美英加歐公開挺台參與WHO 台籲世衛速邀請.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30.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誠摯感謝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歐盟公開支持臺灣出席本(107)年第71屆「世界衛生大會」(WHA).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年5月15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2日). 
  31. ^ 胡玉立. 武漢肺炎延燒 杜魯道首度公開挺台成WHO觀察員. 中央社. 2020年1月30日 [2020年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30日). 
  32. ^ 胡玉立. 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 重申支持台灣為WHA觀察員. 中央社. 2020年4月30日 [2020年5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6日). 
  33. ^ 中央社. 美日加英法德澳紐八國 力挺台灣成為WHA觀察員. 聯合新聞網. 2020年5月10日 [2020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31日). 
  34. ^ 簡恒宇. G7外長公報首次直接提到台灣 表態挺台加入WHO、籲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風傳媒. 2021年5月6日 [2021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35. ^ 游凱翔. 外交部:世衛大會將舉行 G7外長公報挺台具意義. 中央社. 2022-05-15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36. ^ 林翠儀. G7外長會議閉幕 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自由時報. 2023-04-19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37. ^ 仇佩芬. 【不顧中國反對】8國駐台代表處發聯合新聞稿 挺台參與世衛大會. 上報. 2023-05-18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38. ^ 石秀娟. G7外長聲明:台海和平對國際安全繁榮不可或缺. 中央通訊社. 2024-04-20 [2024-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2). 
  39. ^ 國際組織司. 外交部誠摯感謝理念相近國家駐台機構聯合聲援力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衛生大會」.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4年5月24日 [2024年5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5月27日). 
  40. ^ 胡玉立. 加拿大眾院通過挺台動議 反制中國曲解聯大2758號決議[影]. 中央通訊社. 2024年11月7日. 
  41. ^ 加國巡防艦通過台海 駐台辦事處:與表達立場無關. 自由時報. 2019-06-20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42. ^ 加拿大軍艦首度行駛台海中線 呼應美印太戰略. 上報. 2019-06-19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43. ^ 加拿大軍艦過台海還開啟AIS?國防部回應了. 風傳媒. 2019-06-19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44. ^ 加拿大軍艦航經台灣海峽 國防部全程掌握. 中央社. 2019-09-10 [2019-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45. ^ 蔡宗憲、吳書緯. 稀客!加拿大軍艦穿越台海. 自由時報. 2020年10月4日 [2020年10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46. ^ 德国之声. 美加軍艦聯合穿越台灣海峽!中方叫囂:勾連挑釁、攪局滋事、性質惡劣. 風傳媒. 2021-10-17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47. ^ 中央社. 美國第七艦隊:美加軍艦聯袂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 經濟日報. 2022-09-21 [202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48. ^ 吳書緯. 美、加軍艦今天一同通過台海 國防部證實. 自由時報. 2023-06-03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49. ^ 中央社. 美加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加拿大政要支持挺台:台海屬於國際水域. 聯合新聞網. 2023-09-10 [202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6). 
  50. ^ 黃凡甄. 美加軍艦再次「穿越台海」 第7艦隊:展現對印太地區承諾. 中時新聞網. 2023-11-02 [202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51. ^ 黃靖媗. 加國軍艦蒙特婁號通過台海 外交部:與所有理念相近國家合作. 自由時報. 2024年8月1日. 
  52. ^ 楊明珠. 美國加拿大軍艦穿越台灣海峽 日媒:目的在於牽制中國. 中央通訊社. 2024-10-21. 
  53. ^ 倪嘉徽. 訪溫哥華圖書館 周美青為童說故事. TVBS新聞台. 2010年2月6日 [2019年3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54. ^ 歐陽夢萍. 蔡英文抵加拿大 受到僑胞熱情歡迎. 中央廣播電臺. 2024年11月21日. 
  55. ^ 55.0 55.1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 第五節 邀訪外賓與出國訪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56. ^ 56.00 56.01 56.02 56.03 56.04 56.05 56.06 56.07 56.08 56.09 56.10 56.11 56.12 56.13 56.14 56.15 56.16 56.17 56.18 56.19 56.20 56.21 56.22 56.23 56.24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57. ^ 57.00 57.01 57.02 57.03 57.04 57.05 57.06 57.07 57.08 57.09 57.10 57.11 57.12 57.13 57.14 57.15 57.16 57.17 57.18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58. ^ 58.0 58.1 58.2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59. ^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 第五節 邀訪外賓與出國訪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60. ^ 60.0 60.1 60.2 60.3 《中華民國97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4). 
  61. ^ 61.0 61.1 61.2 《中華民國99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7). 
  62. ^ 62.00 62.01 62.02 62.03 62.04 62.05 62.06 62.07 62.08 62.09 62.10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63. ^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64. ^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中華民國93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65. ^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中華民國94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66.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8月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24). 
  67. ^ 67.0 67.1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五節 邀訪外賓與出國訪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68. ^ 68.0 68.1 68.2 《中華民國101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7). 
  69. ^ 69.0 69.1 《中華民國95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6). 
  70.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加拿大將於本(八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加拿大溫哥華.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4年3月19日 [2019年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4日). 
  71.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6月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16). 
  72. ^ 72.0 72.1 72.2 72.3 72.4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73. ^ 73.0 73.1 73.2 73.3 《中華民國100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7). 
  74. ^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30). 
  75. ^ 北美司. 外交部誠摯歡迎美國與加拿大慶賀團及美加各界人士來台出席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4-05-19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76. ^ 張若霆. 駐多倫多台北經文處舉辦慶祝馬蕭就職酒會. 大紀元新聞網. 2008年5月21日 [2020年6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3日). 
  77. ^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3). 
  78. ^ 代表處簡介.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79. ^ 北美司. 我國「駐蒙特婁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正式揭牌運作.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年12月5日 [2023年1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3月3日). 
  80. ^ 中央社. 加航被迫矮化台灣 加代表:反對中國對企業施壓. 聯合新聞網. 2018年6月7日 [2018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2日). 
  81. ^ 沈呂巡》一個中國 國際社會N種表述. 中國時報. 2016-12-06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82. ^ 加國CBSA以中華台北稱呼台灣 駐加代表關切. 中央社. 2018-07-28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2). 
  83. ^ 顏振凱. 接見加拿大駐台代表 蔡總統:盼加入CPTPP. 風傳媒. 2020年7月7日 [2020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17日). 
  84. ^ 林綺薇. 加國駐台代表見蔡英文翹腳 黃暐瀚喊「總統被羞辱」:加拿大應道歉. 風傳媒. 2020年7月14日 [2020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18日). 
  85. ^ 王奕璇. 【李登輝辭世】永別阿輝伯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法國辦事處哀悼. 上報. 2020年7月31日 [2020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8日). 
  86. ^ 呂伊萱. 加拿大駐台代表倪傑民履新:我們都相信民主. 自由時報. 2022年10月4日 [2022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8日). 
  87. ^ 87.0 87.1 87.2 87.3 87.4 雙二組美加科. 加拿大(Canada)經貿檔 (PDF).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4年3月20日. 
  88. ^ 88.0 88.1 台灣與加拿大今天在台北簽署「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23年12月22日. 
  89. ^ 全球網絡.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90. ^ 本部駐外單位.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91. ^ 91.0 91.1 91.2 91.3 91.4 加拿大投資環境簡介 (PDF).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 2023年9月. 
  92.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93. ^ 近二年我國對當地出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94. ^ 近二年我國自當地進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95. ^ 95.0 95.1 新华网:加拿大概况. [2014-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7). 
  96. ^ 孙中山先生的华侨情――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 [2014-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1). 
  97. ^ 汪君邯. 「台灣慷慨捐助能挽救生命」 加拿大謝台捐贈50萬片醫療口罩. 新頭殼. 2020年4月28日 [202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3). 
  98. ^ 中央社. 外長謝各國不提台灣 加拿大總理秒答:感謝台灣慷慨捐助. 自由時報. 2020年5月9日 [2020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9日). 
  99. ^ 明報專訊. 台灣詐騙集團微信邀請交友 加國5寂寞華女被騙財拍裸照 怕父母或另一半知悉 僅1人願意到台灣作證. 明報加東網. 2016年12月24日 [2017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31日). 
  100.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101. ^ 國家基本資料表.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102. ^ 《中華民國98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103. ^ 《中華民國102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7). 
  104. ^ 北美司. 我國與加拿大簽署「衛生合作瞭解備忘錄」,台加公衛合作邁入新階段.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年5月11日 [202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5月22日). 
  105. ^ 北美-溫哥華-1041029. Flickr. 2015年10月27日. 
  106. ^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107. ^ 免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108. ^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109. ^ 英國籍、加拿大籍人士免簽證入國後申請延期停留送件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110. ^ 青年度假打工. 中華民國外交部. 
  111. ^ 加拿大籍人士參與來臺度假打工計畫簽證申請相關說明.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112. ^ 朱沛雄. 加拿大航空台北-溫哥華直飛航線首航. 自由時報. 2017年6月9日 [2018年4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7日). 
  113. ^ 鄭超文. 加航787楓葉機首航台灣 台北溫哥華天天直飛. 聯合新聞網. 2017年6月9日 [2018年4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7日). 
  114. ^ 114.0 114.1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