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丁卯戰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丁卯之役
丁卯戰爭

1627入侵朝鲜
日期1627年1月—1627年3月
地点
结果 朝鮮向後金妥協,後金軍隊退出朝鮮
参战方
朝鮮
大明
後金
指挥官与领导者
朝鮮:
朝鮮仁祖
李立 
張晚
金尚容
張遴
金宗敏
李光立
大明:
毛文龍
阿敏
濟爾哈朗
阿濟格
岳託
姜弘立
兵力
不詳 30000人
丁卯戰爭
汉语名称
繁体字 丁卯戰爭
简化字 丁卯战争
朝鲜语名稱
諺文정묘호란
汉字丁卯胡亂

丁卯戰爭[1]又称丁卯胡乱,指的是1627年后金入侵朝鮮的战争。

1623年,朝鲜发生政变,仁祖被西人党拥上了王位。他一反光海君的中立政策。此外,仁祖又允許军以朝鲜为据点进攻后金。于是在1627年,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便率军三万,入侵朝鲜。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后金兵逼近朝鲜首都汉阳,迫使朝鲜屈服。阿敏与朝鲜使者在平壤会盟,宣布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双方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但是朝鲜并非真心与后金结盟,仍暗中支持明朝,为后来的丙子战争埋下了祸根。

背景

1619年,明朝討伐後金努爾哈赤[2]朝鮮国也發兵一萬人至富察之野協助。結果明朝薩爾滸戰敗,朝鮮軍主帥姜弘立向後金投降。此後,朝鮮君主光海君畏懼後金的實力,對於明朝後金兩者之間持中立的外交政策。

1623年,朝鮮西人黨推翻了光海君,擁立朝鮮仁祖仁祖反正)。西人黨上臺後,奉行反後金親明的政策,停止了與後金的貿易。同時,明朝的將領毛文龍以朝鮮的鐵山城為根據地,不斷襲擊後金,這又給後金入侵朝鮮一個藉口。

1624年,朝鮮將軍李适發動叛亂,推翻仁祖,擁立興安君李瑅為王。不久被仁祖鎮壓,李适被殺。李适的支持者韓潤鄭梅等逃往後金,勸說努爾哈赤侵略朝鮮。努爾哈赤也做好了進攻朝鮮的準備。但因代善的反對,努爾哈赤暫時取消了這一計畫。

戰爭过程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後金皇太極派遣阿敏濟爾哈朗阿濟格岳託碩託等將,領三萬人,以姜弘立韓潤鄭梅李英芳朴蘭英吳信男等八名朝鮮將領為先導,大舉南下。後金军先渡鴨綠江,擊敗明軍毛文龍部於鐵山,毛部遂败退皮島(今北韓椵岛)。隨後於十三日包圍義州,正式入侵朝鮮;十四日包圍凌漢山城,迫近宣州定州,威脅安州。後金派出使者勸降朝鮮守將,凌漢山城大將金搢、宣川府使奇協、郭山郡守朴惟健皆將後金來使斬首,表示絕不投降,並馳報朝廷。[3]

十六日,後金兵攻克義州

朝鮮仁祖直到十七日才得到後金入侵的奏報,此時後金兵已經包圍安州,安州將要淪陷。仁祖下令啟用張晚為都體察使,由金起宗陪同前往北方前線指揮;派畿甸之軍前往海西支援,其餘部隊由李時白捍衛京城漢陽。還派李曙南漢山城申景禛臨津金自點江都,將戶曹雜物和版籍全都帶往江都,打算若戰敗便撤往那裡。又派金完率海西別勝軍一千七百名前往支援。仁祖還下令加強平壤的防禦。[4]朝鮮仁祖開始時便對戰局持悲觀態度,主張把兵力重點防守南漢山城、京城漢陽以及江華島一帶。而此時朝鮮朝廷收不到北方的戰報,領議政尹昉甚至以為後金不再繼續南下。在申欽的建議下,仁祖將支援安州的軍隊調回來守衛臨津江一帶。[5]

二十一日,後金兵攻破凌漢山城定州郭山等地,大將定州牧使金搢、郭山郡守朴惟健被俘虜,宣川府使奇協則不屈而死。後金兵強迫被俘虜者剃髮易服,遭到眾多朝鮮人的拒絕。於是後金兵對當地進行屠城,殺死不服從的軍民數萬人,焚毀糧草百餘萬。[6][7]平安兵使南以興得報後,遣人遺書於姜弘立、朴蘭英,希望停止戰爭。消息傳到漢陽,人心惶惶。仁祖派壬辰倭亂時的老將李元翼前去南方徵兵收拾人心。[8]二十二日,阿敏派投降的朝鮮人獻書,要求和談。仁祖命令張晚回書拒絕,聲稱誓死不從城下之盟,還要向明朝討救兵。[7]

二十四日,後金兵在鄭梅的引導下渡過青泉江,圍攻安州。後金兵至平壤,平壤守軍不戰而潰。平壤以東諸城全無士氣,張晩、金起宗飛書馳報。而黃州平州兵器極其缺乏,仁祖遣申景瑗進救黃州、平州。後金兵至肅川城下,城中守軍潰散,守將平安監司尹暄率軍官四十餘人逃往中和。仁祖急催忠清、全羅兩道水軍北上增援。[9]

二十五日,安州陷,守城的平安兵使南以興率諸將聚集中軍大營,引燃火藥自焚而死。明朝的援兵都司王三桂陣亡。同日,後金騎兵長驅直入,渡大同江,直抵中和[10]黃州兵使丁好恕率千餘人棄城而走,逃往蒜山。為了穩定軍心,仁祖下令將平安監司尹暄斬首,以黃州兵使丁好恕戴罪立功。[11]阿敏以平壤為後金中軍的大本營,派先鋒前往黃州。朝鮮援軍的將領申景瑗之軍夜驚潰散,平山成為一座毫無防守之力的城池。後金騎兵逼近王京漢陽,朝鮮國中震恐。仁祖多次遣使求和,皆被後金置之不理。仁祖留金尚容守漢陽,自己以戎裝南巡的名義逃往露梁[12]隨後沿著陽川、金浦、通津,逃往江華島。當得知平山開城遭到後金兵的屠城之後,仁祖決定將都中百姓一起遷往江華島避難。[13]命南方新徵得的三道精兵防衛江華島,又派李曙將兵器送往江華島。[14]

此時,皇太極與諸貝勒擔憂明朝和蒙古諸部會趁機襲擊後金,命阿敏同朝鮮議和。於是阿敏駐軍平山,遣使主動向朝鮮提出議和。正月二十九日後金將遣使議和的消息傳到江華島,雖然朝鮮許多大臣不願與後金議和,但仁祖力排眾議,決定要親自接見來使。[15]權璡亦持朝鮮求和國書前往中和,阿敏大喜,將中和的金兵調回平壤。[16]

二月二日,阿敏、濟爾哈朗遣使赴江華島,正式向朝鮮遞交要求議和文書。其內容為:[17]

仁祖拒絕與明朝斷交的要求,[17]留住了後金使者,遣姜絪為回答使。另一方面,派人加強南漢山城的防衛,還派人增援前線的張晚。

五日,朝鮮仁祖派晉昌君姜絪前往阿敏軍中投遞求和文書。但由於後金使者未歸,阿敏懷疑朝鮮不想議和。七日,阿敏遣使赴江華島,詰問朝鮮繼續派兵的意圖,以及國書繼續使用天啓年號的緣由,威脅將拒絕不退兵。[18]就這樣,雙方一直僵持達一個月之久。

二月十四日,朝鮮仁祖派族弟原昌君李玖[19]獻馬百匹、虎豹皮百張、綿綢苧布四百疋、布萬有五千赴後金軍中,以示願意談判。二月二十八日,後金使者劉興祚[20]巴克什庫爾纏至江華島。三月三日,朝鮮仁祖與後金使者劉興祚等人在江華島宣讀誓文,正式和好。

朝鮮方面的誓文為:

後金方面的誓文為:

雙方約定:

  • 後金為兄國、朝鮮為弟國,雙方訂立兄弟國的盟約。
  • 朝鮮停止使用明朝天啓年號
  • 朝鮮遣王子李玖赴後金為人質
  • 後金、朝鮮互不侵犯對方的領土。

交涉期間,阿敏贪图平壤城的財寶,有意占据朝鲜之地自立为王,因此故意不承認和約,縱軍隊在平壤掠奪數日。李玖只好再次與阿敏盟於平壤城。在得知和議對後金有利以後,皇太極同意從朝鮮撤軍,並制止了阿敏的企图。在侵略的第四個月,後金軍隊主力開始撤回瀋陽,僅留三千人守義州。九月,在朝鮮仁祖的再三請求下,後金從義州全部撤軍,釋放李玖及朝鮮俘虜,定議春秋輸歲幣互市

戰後

朝鮮被迫與後金互市,並向後金進貢。在與明朝關係惡化之後,後金的經濟至此得以恢復。

戰後,朝鮮仍舊視明朝為宗主國,並派人上表,將戰爭經過告訴明廷。[21]

學者徐東日認為,丁卯戰爭使得朝鮮蒙受巨大屈辱和苦難。在此之前,朝鮮人一直自視為文明之邦,將女真人視為蠻夷;丁卯戰爭以後,朝鮮人對女真人的態度由蔑視轉為敵視。

雖然朝鮮向後金朝貢,後金也給予朝鮮賞賜品,但兩國的關係依然緊張。執掌朝鮮朝政的依然是反後金親明的西人黨。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不少朝鮮大臣認為明朝助朝鮮擊退日軍,朝鮮理當與明朝交好抗擊後金。因此朝鮮拒絕廢除明朝年號,並依舊保持與明朝的關係。這為後來1636年後金(清)的再次入侵(丙子胡亂)埋下了伏筆。

參見

腳註

  1. ^ 中文學術界名稱據《朝鮮朝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第61頁
  2. ^ 努爾哈赤在《朝鮮王朝實錄》中以「老乙可赤」的名字登場。
  3.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日條」
  4.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十七日條」
  5.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十九日條」
  6. ^ 《清史稿·朝鮮傳》
  7. ^ 7.0 7.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條」
  8.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條」
  9.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四日條」
  10. ^ 《明史·朝鮮傳》
  11.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五日條」
  12.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六日條」
  13.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條」
  14.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八日條」
  15.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九日條」
  16.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二月一日條」
  17. ^ 17.0 17.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二月二日條」
  18.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二月七日條」
  19. ^ 中國史料稱之為「李覺」
  20. ^ 《朝鮮王朝實錄》稱之為「劉海」。
  21. ^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四月一日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