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生物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生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物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植物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植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植物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农业专题 (获评初級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农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农业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飲食专题 (获评初級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飲食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飲食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从条目移出

==名称辩误==
===黍与糜===
该作物在中国的正式名称是“{{ruby|黍|shǔ}}子”还是“{{ruby|糜|méi}}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355—92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356-92黍米》,看来“黍子”是正式名称。但是,权威的农学专著《糜子》(柴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糜子”是正式名称。需要进一步资料判定。

陕西省的该作物品种命名,“榆黍某号”系列是糯性的,“榆糜某号”系列是粳性的,(“榆”是指榆林黍糜主产区),
各种辞典工具书中的传统说法:“糜,音méi,不黏的黍,亦称‘穄’”。此外,《說文解字》:「穄,糜也。似黍而不黏者。」

现代使用习惯对黍、糜不做严格区分,经常是互相替换使用。

===稷是黍还是粟===
在[[北魏]]之前,黍在中国早期历史中是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因此黍在先秦历史文献中有很多别名或细分的名称,如穄,𪎭,秬,秠等。在北魏以前,稷为粟,并无分歧。而在南朝宋到唐朝时,有人提出稷为黍的说法。古代伟大的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者)、[[徐光启]](《农政全书》作者)都认为稷就是粟;而古代的本草家如《唐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近现代的植物学著作认为稷就是黍,或称稷是不黏的黍。

现在的研究<ref>{{Cite web |url=http://www.agri-history.net/scholars/yxl/yxl32.htm |title=游修龄,《论黍和稷》,出处:农史研究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access-date=2011-02-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825003802/http://www.agri-history.net/scholars/yxl/yxl32.htm |archive-date=2011-08-25 |dead-url=yes }}</ref>表明,“稷”是粟而不是黍。其主要观点是:
*考古发掘及古文献记载表明,先秦时期主要粮食品种为粟(谷子);
*甲骨文黍、稷字形不同;
*中国古代的“[[五谷]]”概念(一作“稻、黍、稷、麦、菽”,一作“麻、黍、稷、麦、菽”),如果把稷理解为不黏的黍,则把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粟(小米)排除在外了,明显不合理,因此五谷肯定是包括了黍米(黄米)、稷米(小米)、麦(小麦)、大豆这四种粮食。
*唐以前未见以稷为穄,唐以后误以稷为穄触目皆是。
*从植物学上讲,一种野生植物在驯化栽培的过程中会产生野生型的该作物的'''伴生杂草'''。这种伴生杂草被认为是栽培种与野生祖先种的“[[基因渗入|渐渗杂交]]”(introgression)的产物,与驯化栽培种相似,特别是在幼苗期极难分辨,给农民铲地除草带来大麻烦。古籍记载,粟(稷)和黍(穄)各有其伴生杂草,粟的伴生杂草是莠(亦作稗);黍的伴生杂草是稂(亦作“蓈”、“𪐄”)。据《国语·鲁语上》:“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餼不过稂莠。”[[三国]][[吴]]的[[韦昭]]注:“莠草似稷而無實”。显然莠草似稷,莠草是粟的伴生杂草,结论为稷就是粟。

以上章节很明显是原创研究,故从条目移出到此作为参考--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30日 (三) 09:3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