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醉酒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填海前之醉酒灣 (圖中較後左邊之海灣),前右方海灣是荃灣,而背景的島嶼是昂船洲

醉酒灣(英語:Gin Drinkers Bay[註 1],為一香港地名,為英文名Gin Drinker's Bay)反譯所得,正名葵涌澳[來源請求],又稱醉翁灣垃圾灣(英語:Lap Sap Wan[註 2]),常被謬稱為葵芳,是香港新界葵青區昔日海灣,位於葵涌西部,即下葵涌[1],因1970年代填海工程消失。 由於區內港鐵車站以「葵芳」(英語:Kwai Fong)命名,公營房屋亦以葵芳邨命名,故「葵芳」被一些香港人廣泛作地名使用,惟其並非正式地名。

歷史

曾是海灣的醉酒灣是防線的其中一端

醉酒灣原是荒蕪地區,十九世紀末本港的垃圾是交由承辦商用木船運載到海上傾倒,每天處理量約20至30噸,若遇著惡劣天氣便將垃圾卸入醉酒灣,故早年的地圖上也標注該地帶為「垃圾灣」。1930年代,駐港英軍為加強香港防禦,特意修築由新界西部醉酒灣至新界東部西貢區牛尾海防線,並命名為醉酒灣防線(英語:Gin Drinkers Line[2],惟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香港保衛戰之時,日軍僅以兩天時間便突破防線。1955年,政府開始在官塘灣填海發展工業區[3][4],因此再改於醉酒灣和青洲之間築提傾倒垃圾。[5]

發展

1960年代末期,香港政府發展荃灣區,便在醉酒灣填海。接近內陸的地方興建了公共屋邨葵興邨葵芳邨,分別於1970至1973年間落成。

近海邊的又分為兩部份,南部興建葵涌貨櫃碼頭葵涌道,北部則成為垃圾堆填區,因此又有垃圾灣的稱號。

地底集體運輸系統路綫圖1967年建議方案。圖中「垃圾灣」即今之「葵芳站」、「貨港」即今之「荔景站

葵涌貨櫃碼頭

自1960年代起,歐美國家開始興起貨櫃運輸,取代散貨運輸。六十年代末期,政府決定在葵涌興建貨櫃碼頭,便在醉酒灣進行填海工程。醉酒灣水深、人煙稀少卻又鄰近市區,因此成為發展貨櫃碼頭最佳選擇。

1979年開始停用的醉酒灣堆填區

醉酒灣堆填區

當局在1955年為適應環境需求,決定將九龍灣東部海岸闢為新工業區,擬將近茶果嶺官塘垃圾堆填區(當年稱為「官塘垃圾池」)封閉以便進行填海工程,市區垃圾轉而傾倒至荃灣醉酒灣[6],當局計劃由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東南角起築起長1550尺的碎石堤壩[7]接連大波蘿島,形成一個半方形的海灣,以防止垃圾復流出海,工程由華益建築公司承建,1955年2月開始建築堤壩並於當年年底大致完成,醉酒灣堆填區隨即開始運作[8]。醉酒灣堆填區(英語:Gin Drinkers Bay Landfill)佔地290,000平方米,1979年關閉。

1970年代,政府將醉酒灣近荃灣華人永遠墳場和鄰近火葬場的一帶地區列為「厭惡性行業工業區」,供處理動物皮毛加工等行業進駐,大部分是製造皮革,原因是這類工業往往產生厭惡臭味。[9]

1982至1985年,政府計劃發展逾30公頃葵涌公園,興建緩步徑及各種休憩設施,而因垃圾堆填區的垃圾因自然腐化而釋放沼氣,公園用地一直封閉,及後康文署在2000年接管葵涌公園發展計劃,署方曾探討不同的發展方案,但進展不大,2009年只開設到一個佔地約4公頃的小輪車場,至今餘下的23公頃土地仍未發展,令公園一直封閉至今。2013年4月,康文署被審計署發表的一份審計報告中點名,批評其管理休憩用地不完善,當中更認為葵涌公園發展的緩慢情況無法接受。[10]

香港單車聯會在葵涌第37區醉酒灣堆填區(即原葵涌公園近海一帶)42萬平方呎地皮(約4個香港大球場草地面積)興建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為全港首個BMX單車公園,為2009年東亞運動會提供場地。單車聯會計劃興建BMX單車公園連附屬設施,包括面積6622方呎的附屬食堂、管理辦公室、小型商店、單車貯物室、洗手間及更衣室,以及可容納約1000個座位觀眾席。聯會計劃於該處興建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BMX泥地競速場地,場內設有1條350米長標準場道及人造山丘作起步點,另設一條60米長練習路線。場內會有駐場教練,亦會設有開放時間。

註釋

  1. ^ 此爲香港政府使用的官方英文名稱。
  2. ^ 此名雖然並非官方名稱,但也十分常見於坊間應用(包括其英文拼讀),尤其是1960和70年代,例如在1967年由英國顧問公司進行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就建議醉酒灣一帶設立“Lap Sap Wan”(即垃圾灣)一站,後隨葵涌新市鎮發展和醉酒灣堆填區停止運作此名才逐漸淡出。實際上垃圾灣村位於荔景站一帶。

參見

參考資料

  1. ^ Consultation Zone of Gin Drinkers Bay Landfill and Location of Landfill Gas Monitoring Points. 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 [200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2. ^ Ko Tim Keung, Jason Wordie. Ruins of war: a guide to Hong Kong's battlefields and wartime sites. Joint Pub. (H.K.) Co. 1996: 216 頁 [2009-04-19]. 
  3. ^ 香港工商日報. 九龍灣東岸官塘 大規模填海. 1954-08-21. 
  4. ^ 華僑日報. 荃灣官塘兩處填海設工業區官塘三年可成荃灣利用垃圾緩進. 1954-09-21. 
  5. ^ 華僑日報. 官塘垃圾池改設在醉翁灣了使用垃圾填海不許闖入檢拾廢物. 1955-10-27. 
  6. ^ 《工商晚報》,官塘垃圾池將遷醉酒灣,1955年1月13日
  7. ^ 《香港工商日報》,醉酒灣續興築千餘尺堤基,1955年9月7日
  8. ^ 《工商晚報》,醉酒灣垃圾池全部工程提前完成,1955年11月20日
  9. ^ 快閃香港:厭惡性行業工業區. 香港電台. 2021-06-07 (中文(香港)). 
  10. ^ 存档副本. [2014-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外部連結

  • 葵涌堆填區地皮建BMX單車公園,明報,2007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