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才胡同
39°54′46″N 116°21′50″E / 39.91291°N 116.36383°E
| ||||||
---|---|---|---|---|---|---|
地點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丰汇园小区 宏汇园小区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校区 | |||||
起點 | 太平桥大街 | |||||
終點 | 西单北大街 |
辟才胡同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现已拓宽为交通干道。[1]
简介
辟才胡同为东西走向,东起西单北大街与灵境胡同相连,西到太平桥大街与广宁伯街(二环外则为月坛南街)相接。全长877米,平均宽32米,为沥青路面。[1][2]
元朝时,此地有大石佛寺,属元大都咸宜坊。《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先寺僧掘地得石佛一”,“寺盖由此得名”。明朝时,该胡同称“大石佛寺”,以寺得名。清朝改称“劈柴胡同”,相传这一带曾经有劈柴市场。清朝该胡同为镶红旗地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天津人臧佑宸在该胡同内创办了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同时谱写了校歌,歌词为“辟才,辟才,辟才胡同中。苍苍、菁菁、槐柳兼柏松。是何处?私立第一两等。开辟人才、开辟人才,胡同著其名。”并以“劈柴”二字的谐音“辟才”,将该胡同改称“辟才胡同”,取开辟人才之意。辛亥革命后,该学堂停办。“辟才胡同”这一胡同名则沿用至今。[1][2]
辟才胡同曾经开办过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殖边学堂、北京筹边高等学校等学校。1917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开办后,不久即迁至辟才胡同,后来多次变更校名,如今原址上是由该校演变而来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校区。[3]
2000年,辟才胡同实施了拓宽改造工程。周边的不少小胡同消失,辟才胡同被改造成一条宽40余米,上下四车道的交通干道,连接西单商业区和北京金融街。辟才胡同两边是丰汇园等新建的居民小区。[4]辟才胡同的拓宽改造工程于2000年开工,当年11月15日之前竣工。改造前,辟才胡同最窄处只有5米宽。改造后,辟才胡同从5米拓宽到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5.6米,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宽5米,方砖步道宽5.2米,此外道路南北两边还有各宽2米的绿地隔离带。辟才胡同还是北京市公交车进胡同的第一条示范线路,在改造工程完工后通有公交车。[5]
辟才胡同过去是众多名人生活过的地方,但现在胡同两侧的四合院均已被拆除:
- 张岱年旧居:1909年5月23日,张岱年生于辟才胡同的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中。[4]
- 文绣旧居:抗日战争胜利后,36岁的文绣在《华北日报》社谋得校对的职位。社长将其表弟、国军少校军官刘振东介绍给文绣。1947年,文绣和刘振东结婚。婚后,他们租住在白米斜街的三间房内。1948年,刘振东退伍从商,开办货运车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振东因曾为国军军官而被监督管制,在管制期间表现良好,经查无历史罪恶,1951年便解除管制,分配到西城清洁队当清洁工。文绣和刘振东为工作方便,乃搬到辟才胡同西口的一个小院内。两年后,1953年9月18日,文绣逝世。[4]
- 慈禧太后旧居:慈禧太后的出生地一直众说纷纭。如今一大部分清史专家认为慈禧太后可能出生在北京辟才胡同。理由一,慈禧太后同父同母的妹妹在慈禧太后入宫后4年,即咸丰五年也参加了选秀,排单上写有:“此女属满洲镶蓝旗,叶赫那拉氏,父亲惠征,住劈柴胡同”。理由二,慈禧太后家属满洲镶蓝旗,顺治帝入关后,京师八旗分城居住,镶蓝旗住区位于宣武门以里,阜成门以南,满洲镶蓝旗都统衙门在华嘉寺胡同14号,辟才胡同正位于该区内,且距离华嘉寺胡同很近。理由三,据慈禧太后的后人称,其家家谱内载慈禧太后的出生地为北京劈材胡同。根据其后人们回忆,慈禧太后的出生地约在辟才胡同中部路北的一个院落中,门前有一株银杏树,门内立有一朱漆影壁,入门两边为游廊。但因辟才胡同全部院落均已拆除,现已无从查考。[4]
- 刘宝全开办的茶社:京韵大鼓创始者之一、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曾在辟才胡同开办茶社。[4]
- 焦晃旧居:演员焦晃是北京人,早年住在辟才胡同。[4]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217页
- ^ 2.0 2.1 辟才胡同,北京市地情资料网,2009-3-16.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萧红的“北漂痕迹”:每一封给萧军的信都滴苦汁,网易,2009-01-21[永久失效連結]
- ^ 4.0 4.1 4.2 4.3 4.4 4.5 辟才胡同 从幽静小巷到通街大道,中国经济网,2007年07月31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年03月4日,.
- ^ 疏通四条“卡脖路” 辟才胡同通公交,新浪,2000年08月22日.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