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蘇里高豬籠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里高豬籠草
苏里高猪笼草的上位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属: 猪笼草属 Nepenthes
种:
蘇里高豬籠草 N. surigaoensis
二名法
Nepenthes surigaoensis
Elmer (1915)[1]
異名

同物异名

异物同名

蘇里高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surigaoensis)是菲律宾棉兰老岛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200米处。[6]

种加词surigaoensis”来源于模式标本的采集地苏里高半岛(Surigao Peninsula)。苏里高猪笼草与美林猪笼草N. merrilliana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里高猪笼草被认为是美林猪笼草的同物异名[6]

植物学史

1912年9月,阿道夫·丹尼爾·愛德華·埃爾默棉兰老岛阿古桑省卡巴巴兰的从达瑙湖去往马赛山(Mount Masay)顶峰的步道附近海拔1700米的地区[4],采集到了苏里高猪笼草的模式标本[7]苏里高猪笼草的模式标本为编号为“Elmer 13705”标本[注 1]中的一部分;该标本还包含了部分有柄猪笼草N. petiolata的材料。[2]部分原始材料存放于茂物植物园植物标本馆(BO)[2],另一部分可能存放于菲律宾马尼拉菲律宾国家植物标本馆(PNH)[4]美国纽约植物园植物标本馆(NY)中还存放着一幅等模标本[8]

1915年3月27日,阿道夫·丹尼爾·愛德華·埃爾默在1915年的一期《菲律宾植物学小册》Leaflets of Philippine Botany中正式描述了苏里高猪笼草。[1][9]阿道夫·丹尼爾·愛德華·埃爾默在其模式描述作出了以下描述:[注 2][1]

1915年3月27日的《菲律宾植物学小册》中的三页,其中包含埃尔默对苏里高猪笼草的原始描述

B·H·丹瑟在其1928年开创性的专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将苏里高猪笼草归入了美林猪笼草[2],并写道其“可能”是该物种的一个同物异名。[10]关于这个两个类群的关系,B·H·丹瑟写道:[注 3][2]

马修·杰布马丁·奇克在他们1997年的专著《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中也继承了B·H·丹瑟的解释。[3]在他们2001年的作品《猪笼草科》中也仍将其列为同物异名。[4]

2007年,托马斯·格罗内迈尔(Thomas Gronemeyer)沃尔克·海因里希再次发现了苏里高猪笼草的模式种群。[6]他们在2008年的一期德文杂志《露叶茅膏菜》中建议将该类群提升至物种地位。[11]斯图尔特·麦克弗森也支持这个观点,在其2009年的专著《旧大陆的猪笼草》中即包含了对于该物种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6]

苏里高猪笼草还曾被错误的认为是一种杂交种。Yasuhiro Fukatsu在1999年发表的“猪笼草属物种和杂交种表”中[5]认为苏里高猪笼草可能是翼状猪笼草与美林猪笼草的杂交种,即美翼猪笼草N. × merrilliata[7]

形态特征

苏里高猪笼草的下位笼

苏里高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5米的高处。[6]茎可分枝,直径可达1.25厘米,节间距可达14厘米。[1][11]其通常攀附于周围的植被,偶尔依靠倾斜的树干生长,但也可能沿着地面匍匐生长。[1]

苏里高猪笼草的叶片革质具柄,为线形至略微的披针形,可长达40厘米,宽至5厘米。叶尖急尖钝尖叶基渐狭形成一个槽状的叶柄。叶柄强烈的下延至茎部。叶尖两侧可能不等长,相距可达4毫米,这也常见于美琳猪笼草。这两个物种叶片两侧的宽度也可能不等。苏里高猪笼草笼蔓是猪笼草属中最长的,可达120厘米。[6]

分自成熟攀援茎的侧枝,示其下位笼和极长的笼蔓

苏里高猪笼草的下位笼通常通体为圆柱形或椭圆球形,但其基部也可能略微膨大。可高达24厘米,宽至9厘米,通常高16厘米,宽7.5厘米。腹面具一对可宽达20毫米的笼翼翼须可长达16毫米。略呈圆柱形,可宽达2.5厘米,两侧和基部较宽。唇肋可高达1.5毫米,间距可达2毫米,唇齿可长达2.5毫米。唇基部拉成为一个非常短的唇颈,唇颈中间通常具宽约几毫米的狭缝。唇的外缘向外弯曲或略呈波浪状。笼盖为椭圆形至卵形,可长达8厘米,宽至6厘米。其下表面无附属物。笼盖基部的后方具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可长达22毫米。[6]

苏里高猪笼草上位笼的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为漏斗形,上部为圆柱形或略微膨大。其体型小于下位笼,可高达15厘米,宽至6.5厘米。上位笼的笼翼仍高度发达,可宽达15毫米,翼须可长达13毫米。有极少数上位笼的唇为锯齿形。其余形态特征类似于下位笼。[6]

苏里高猪笼草的花序总状花序。其可长达40厘米,基部含花朵在内的最大直径可达6厘米。总花梗可长达18厘米,花序轴可长达25厘米。部分花梗带两朵花,分支处可长达8毫米,花梗整体可长达16毫米。前部的花具窄苞片花被片为椭圆形,可长达5毫米。偶尔其宽度可能会不等。雄蕊柄可长达6毫米,宽至1毫米。[6]

产自马赛山的苏里高猪笼草成熟的植株,其捕虫笼和笼蔓上覆盖着橙色至棕色的粗毛被,可长达1.8毫米。其余大部分营养组织无毛。需要进一步的实地考察才能确定这些是否是其整体典型的形态特征。[6]

苏里高猪笼草的茎和笼蔓为黄色至绿色,中脉靠近茎的基部可能为浅橙色。幼叶和老叶都为绿色;这与美林猪笼草一致。下位笼一般为绿色、黄色或浅橙色,但其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变为通体全红。捕虫笼的内表面为黄色至橙色,并具有紫色或黑色的斑点。笼盖和唇的颜色与捕虫笼外表面相同,但老旧的捕虫笼其外表面可为暗紫色。上位笼的颜色通常较浅,主要呈黄绿色,偶尔其内表面具红色或紫色的斑点。[6]

尚未发现苏里高猪笼草的任何变种变型[6]

生态关系

苏里高猪笼草是菲律宾棉兰老岛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目前仅在两个地区发现了苏里高猪笼草的种群:棉兰老岛北部的马巴霍山脉(Mabaho Range)马赛山,及棉兰老岛中部的潘托浪山脉(Pantaron Range)的一个小山峰。[6][12]其还可能存在于迪奥达山脉(Diuata Mountains)及其他相邻的高海拔地区。[6]斯图尔特·麦克弗森的专著中苏里高猪笼草的海拔分布范围为800米至1200米[6],而埃尔默的原始描述中给出的海拔为约1750米。[1]

与苏里高猪笼草之间存在着密切近缘关系的两个物种:美林猪笼草的下位笼(左),贝里猪笼草的上位笼(右)

苏里高猪笼草陆生于山脊上,似乎仅存在于阴暗的低地山地森林中,其植被茂密,可达8米高。[6]斯图尔特·麦克弗森认为该物种特别长的笼蔓是为了适应其植被茂密的原生地。特别长的笼蔓可使高处的茎长出的下位笼能够触及地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捕捉昆虫的概率。[6]

尚未发现苏里高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6]

目前的关于该物种的资料还不足以正确的评估其保护状况。2009年,斯图尔特·麦克弗森将其两处原生地描述为“分布广泛、量大且人迹罕至”。[6]马巴霍山脉的铜冶金工业仅限于低海拔地区,因此尚未直接威胁到该物种的生存。[6]

相关物种

苏里高猪笼草与美林猪笼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以至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个物种。它们的区别在于,苏里高猪笼草具有强烈下延的叶片,特别长的笼蔓,同时笼蔓和捕虫笼上的粗毛被。[6]它们的捕虫笼在形态上非常的相似,不过苏里高猪笼草的上位笼有发达的笼翼。[6]

苏里高猪笼草与美林猪笼草的生态位也不同。苏里高猪笼草仅存在于阴暗的低地山地森林中,而美林猪笼草通常存在于更开阔且阳光更充足的地区。此外,美林猪笼草是真正的低地物种,其通常生长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最高不超过900米。[6]

苏里高猪笼草也与贝里猪笼草N. bellii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但苏里高猪笼草的体型较贝里猪笼草大很多,特别是捕虫笼和花序。[6]

注释

  1. ^ 在模式描述中被错误的标为“number 12705”。
  2. ^ 阿道夫·丹尼爾·愛德華·埃爾默在蘇里高豬籠草的模式描述中的描述原文:[1]
  3. ^ B·H·丹瑟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对这两个类群的关系的描述原文:[2]

参考文献

  1. ^ 跳转到: 1.0 1.1 1.2 1.3 1.4 1.5 1.6 Elmer, A.D.E. 1915. Nepenthacea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p. 2785–2787] In: Two hundred twenty six new species—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aflets of Philippine Botany 8: 2719–2883.
  2. ^ 跳转到: 2.0 2.1 2.2 2.3 2.4 2.5 Danser, B.H. 1928. 26. Nepenthes Merrilliana Mac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érie III, 9(3–4): 249–438.
  3. ^ 跳转到: 3.0 3.1 Jebb, M.H.P. & M.R. Cheek 1997. 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Blumea 42(1): 1–106.
  4. ^ 跳转到: 4.0 4.1 4.2 4.3 Cheek, M.R. & M.H.P. Jebb 2001. Nepenthaceae. Flora Malesiana 15: 1–157.
  5. ^ 跳转到: 5.0 5.1 Fukatsu, Y. 1999. The List of Nepenthes species and Hybrids. (PDF versionPDF)
  6. ^ 跳转到: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7. ^ 跳转到: 7.0 7.1 Schlauer, J. N.d. Nepenthes surigaoens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8. ^ Specimen Details: Nepenthes surigaoensis Elmer (isotype). 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9. ^ Nepenthes surigaoensis Elm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IPNI).
  10. ^ Danser, B.H. 1928. Nepenthes petiolata Dans., spec. nov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érie III, 9(3–4): 249–438.
  11. ^ 跳转到: 11.0 11.1 (德文) Gronemeyer, T. & V. Heinrich 2008. Wiederentdeckung von Nepenthes surigaoensis am Naturstandort auf den PhilippineN. Das Taublatt 60(1): 28–33.
  12. ^ (德文) Gronemeyer, T. 2009. Hochland Nepenthes auf Mindanao. Das Taublatt 63: 18.
  • Co, L. & W. Suarez 2012. Nepenthacea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s Digital Flora of the Philippines.
  • (德文) Gronemeyer, T. 2008. Nepenthes auf den Philippinen – Ein Reisebericht. Das Taublatt 60(1): 15–27.
  • Macfarlane, J.M. 1927. The Philippine species of Nepenthes. The Philippine Journal of Science 33(2): 127–140.
  • McPherson, S.R. & V.B. Amoroso 2011. Field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the Philippin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 (德文) McPherson, S. & T. Gronemeyer 2008. Die Nepenthesarten der Philippinen Eine FotodokumentatioN. Das Taublatt 60(1): 34–78.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