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曼α斑點1號
星云 | |
---|---|
觀測資料: J2000 epoch | |
子分類 | 萊曼α斑點 |
赤经 | 22h 17m 25.97s[1] |
赤纬 | +00° 12′ 38.9″[1] |
距離 | 1.15 × 1010 光年 |
星座 | 寶瓶座 |
物理性質 | |
半径 | 300,000 ly |
名稱 | SMM J221726+0013,[1] WBG2010 C11 |
萊曼α斑點1號 (LAB-1)是位於寶瓶座南部的巨大宇宙氣體雲,它與地球距離約115億光年,紅移是3.09。它是在2000年被Charles Steidel和同事們[2]在帕洛馬天文台使用200英吋(5.08米)的海爾望遠鏡進行高紅移星系巡天時意外發現的[3]。這些研究人員一直在調查年輕宇宙中的星系豐度,而當時他們穿過現在被稱為萊曼α斑點的兩個天體[2]—排放出氫的萊曼α線的巨大濃稠氣體。[4]。
LAB-1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萊曼α斑點,所以它被編為第1號,是這類天體的原型[3]。它也是這類天體中最大的,跨越了300,000萬光年,是銀河系的3倍[4]。由於高度的紅移(Z=3)和組合了萊曼α斑點的紫外線性質,使得這個斑點呈現綠色[4]。歐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遠鏡的影像顯示,很多來自斑點的光都是極化的,這個比率約為20%,在半徑45,000秒差距(145,000光年)處達到峰值,形成環繞著斑點的一個巨大的環[5]。
目前還是不清楚這種天體為何會發射出萊曼α的發射線。It is still unclear as to why this object is emitting the Lyman-alpha emission radiation. 它是仍然不清楚為什麼此物件發光的萊曼 α 發射輻射。科學家認為這些光來自斑點中心區域的星系。如此強的光可能來自活躍星系或積極吸收物質的黑洞[4]。一個候選的理論是這些光是低溫氣體落入早期的星系,這些有可能來自絲狀體(星系可能是這些纖維交互作用的產物),但是極化的模式不認同這種說法[2]。
圖集
-
電腦模擬的萊曼α斑點。[6]
-
左:以萊曼α線(黃色)、紅外線(紅色)、以及紫外線(藍色)觀測的萊曼α斑點1號。在左上角的圓形藍色斑點是一個巨大的星系。右: 藝術家想像在相對較近的距離看見的斑點。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SIMBAD Astronomical Database. Result for SMM J221726+0013.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 2.0 2.1 2.2 Bower, Richard.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the Giant Blobs. Nature. 2011, 476 (3760): 288–89. Bibcode:2011Natur.476..288B. ISSN 0028-0836. PMID 21850099. doi:10.1038/476288a.
- ^ 3.0 3.1 Steidel, Charles C.; Adelberger, Kurt L.; Shapley, Alice E. Lyα Imaging of a Proto–Cluster Region at z = 3.09.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0, 532: 170–82. Bibcode:2000ApJ...532..170S. arXiv:astro-ph/9910144 . doi:10.1086/308568.
- ^ 4.0 4.1 4.2 4.3 Giant Space Blob Glows from Within. ESO Press Release. 2011-08-17 [201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 ^ Hayes, Matthew; Scarlata, Claudia; Siana, Brian. Central powering of the largest Lyman-[alpha] nebula is revealed by polarized radiation. Nature. 2011, 476 (3760): 304–07. Bibcode:2011Natur.476..304H. ISSN 0028-0836. PMID 21850104. arXiv:1108.3332 . doi:10.1038/nature10320.
- ^ ALMA Uncovers Secrets of Giant Space Blob. www.eso.org.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