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塔爾·盧比斯
穆赫塔爾·盧比斯 Mochtar Lubis | |
---|---|
出生 |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巴東 | 1922年3月7日
逝世 | 2004年7月2日 印尼雅加達 | (82歲)
公民权 | 印尼 |
奖项 |
穆赫塔爾·盧比斯(印尼語:Mochtar Lubis,[moxˈtar luˈbɪs],1922年3月7日—2004年7月2日[1])是一位印尼記者和作家,亦是《大印度尼西亞報》的創辦人。著有印尼首部被譯成英文的長篇小說《雅加達的黃昏》。他是印尼建國領袖及首任印尼總統蘇卡諾的反對者,並因此被監禁。[2] 他被描述為一位「在文藝復興時期中出類拔萃的男人」。
生平
盧比斯於1922年3月7日在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巴東出生,其父親為拉亞·班達博丹·盧比斯(Raja Pandapotan Lubis)一名高級公務員。[3]他是家中12個孩子中的第六個。[4]
早於兒童時期,盧比斯已經開始寫作。他寫的儿童文学故事獲報紙刊登。[3]當他還是一個青少年時,他經常長途跋涉進入蘇門答臘的叢林探險,並在後來寫了關於叢林探險的文章。[5]
從高中畢業後,盧比斯便於北苏门答腊省尼亞斯島擔任教師。然而,他於一年後離開了尼亞斯島,並到達雅加達擔任銀行職員。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於1942年佔領印尼後,盧比斯開始為日本人工作。其工作主要是為日軍翻譯國際新聞。[3]
於1945年,印尼獨立。之後,盧比斯加入了印尼新聞社安塔拉,並擔任記者。[6]於1947年,他為安塔拉報道了亞洲關係會議。同時,他亦寫了小說《路無盡頭》(Jalan Tak Ada Ujung),並加入了印尼視覺藝術家協會。[3]
於1949年,盧比斯創辦了日報《大印度尼西亞報》,並成為日報的主編。他在《大印度尼西亞報》上多番批評印尼總統蘇卡諾,並因此被被囚禁了無數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是被囚禁於东爪哇省茉莉芬,由1957年至1966年。[6]
於1975年2月4日,日本總理田中角荣到訪印尼,並因此引起暴動。盧比斯被指與暴動有關,並因此被逮捕。[7]《大印度尼西亞報》亦在報道政府腐敗後被關閉。[6]盧比斯在沒有得到審訊的情況下被監禁了2個月,並於1975年4月14日獲釋。他在獲釋後指出,其他囚犯亦在沒有得到審訊的情況下被監禁了好幾年,如印尼空軍長官奧馬爾·達尼。[7]
除了《大印度尼西亞報》,盧比斯還創立了不少雜誌和基金會,其中包括於1970的印尼火炬基金會[3]、雜誌《地平線》和印尼綠色基金會。[4]盧比斯也經常直言不諱地談及印尼新聞自由的急切需求。[6]並贏得了「坦誠」的聲譽。[3]於2000年,他獲國際新聞學會列為過去50年的50位世界新聞自由英雄之一。[8]
盧比斯在晚年患了阿兹海默病,並於2004年7月2日病逝,終年82歲。[9]他的遺體被葬於妻子旁邊。[7]有數百人參加了他的葬禮,其中包括記者和作家。[9]
個人生活
洛佩茲的妻子是西蒂·哈麗瑪。哈麗瑪死於2001年。他們二人共育有3個子,以及8個孫子。在妻子死後,盧比斯指出自己不會再愛任何女性。[4]
獎項
於1958年,盧比斯與羅伯特·迪克獲頒拉蒙·麦格塞塞奖。拉蒙·麦格塞塞奖是一項每年頒發給亞洲有傑出成就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10]
於1967年,盧比斯獲頒自由新闻金笔奖。自由新闻金笔奖旨在表彰「以文字或行動的方式捍衛和促進新聞自由的個人、團體或機構」。[11]
作品
長篇小說
年份 | 標題 | 譯名 | 註釋 |
---|---|---|---|
1950年 | Tidak Ada Esok[1] | 沒有明天 | |
1952年 | Jalan Tak Ada Ujung | 路無盡頭 | 獲頒國家諮詢機構文化獎[1] |
1963年 | Senja di Jakarta | 雅加達的黃昏 | 印尼首部被譯成英文的長篇小說[1] |
1966年 | Tanah Gersang | 不毛之地 | |
1975年 | Harimau! Harimau! | 虎!虎! | 獲提名為圖書主頁基金會年度最佳圖書[1] |
1977年 | Maut dan Cinta | 死亡和愛情 | 獲查亞拉亞基金會頒發獎項[1] |
短篇小說集
年份 | 標題 | 譯名 |
---|---|---|
1950年 | Si Jamal[1] | 美女 |
1956年 | Perempuan[1] | 女性 |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Lubis, Mochtar. Harimau! Harimau! Eighth printing. 2008. Yayasan Obor Indonesia: Jakarta. Pp. 213-214. ISBN 978-979-461-109-8.
- ^ Hill, David. Mochtar Lubis. Inside Indonesia. 2005-07-01 [200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3).
- ^ 3.0 3.1 3.2 3.3 3.4 3.5 Her Suheryanto. A Fresh look at the legacy of Mochtar Lubis. The Jakarta Post. 4 April 2010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 ^ 4.0 4.1 4.2 4.3 A. Junaidi. Loyal, outspoken, loved: Mochtar's friends remember. The Jakarta Post. 16 August 2004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 ^ Lubis & Lamoureux 1991,第vii頁
- ^ 6.0 6.1 6.2 6.3 A. Junaidi. Press freedom fighter, writer Mochtar Lubis passes away. The Jakarta Post. 3 July 2004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 ^ 7.0 7.1 7.2 Warief Djajanto Basorie. The irrepressible and intimate Mochtar Lubis. The Jakarta Post. 9 September 2008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World Press Freedom Heroes: Symbols of courage in global journalism. 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 2012 [26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6).
- ^ 9.0 9.1 9.2 Press freedom champion Mochtar 'only feared for his Juliet'. The Jakarta Post. 4 July 2004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 ^ 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ees by Category - Journalism, Literature, and the Creative Communication Arts. Ramon Magsaysay Award. [200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31).
- ^ Andrew Heslop. About the Golden Pen of Freedom. 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2011-03-24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1).
參考書目
- Eneste, Pamusuk. Bibliografi Sastra Indonesia [Bibliography of Indonesian Literature]. Magelang, Indonesia: Yayasan Indonesiatera. 2001 [2013-10-19]. ISBN 979-9375-1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印度尼西亚语).
- Lubis, Mochtar; Lamoureux, Florence. Tiger!. Singapore: Select Books. 1991. ISBN 981-00-226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 Mahayana, Maman S.; Sofyan, Oyon; Dian, Achmad. Ringkasan dan ulasan novel Indonesia modern [Summaries and Commentary on Modern Indonesian Novels]. Grasindo. 2007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印度尼西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