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
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 | |
---|---|
مُحَمَّد ابْن الْحَنَفِيَّة Muḥammad ibn al-Ḥanafiyya | |
凯桑派第四伊玛目 | |
前任 | 侯赛因·本·阿里 |
继任 | 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约公元637–638(回历16年) |
逝世 | 公元700–701年 麦地那 |
宗教信仰 | 伊斯兰教 |
兒女 | |
父母 |
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阿拉伯语:مُحَمَّد ابْن الْحَنَفِيَّة,羅馬化:Muḥammad ibn al-Ḥanafiyya, 约637–700, 回历15–81年),一译伊本·哈乃菲耶、伊本·哈乃菲叶等,是第四任正统哈里发、什叶派第一伊玛目阿里·伊本·塔利卜之子。在第二次穆斯林内战期间,他被什叶派视作是合法的伊玛目,其后在凯桑派教义中是核心人物。
生平及影响
出身
第四任正统哈里发、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伊本·塔利卜生有三子,其中侯赛因和哈桑是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所生,而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则是由哈尼法部落(即哈乃菲部)的哈乌拉·哈乃菲亚和阿里所生。
哈尼法部在先知穆罕默德死后拒绝向哈里发阿布·伯克尔缴纳天课,并自立该部落的穆赛利玛为先知,与穆斯林作战。后被哈立德·本·瓦利德率军击败。因此许多哈尼法部落的成员均被俘虏为奴隶,而阿里·伊本·塔利卜后来为哈乌拉·哈乃菲赎回自由,阿里在妻子法蒂玛去世后便娶了哈乌拉为妻,生下了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1]
早期事迹
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被刺杀后,阿里继任为哈里发,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便伴随阿里征战,成为了其卫兵及旗手。661年,阿里在库法遇刺身亡,不久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一世便攫取了哈里发之位,669年,阿里之子哈桑死于麦地那,可能是穆阿维叶指使下毒所置。哈桑之弟侯赛因继任家族首领,据说在安葬哈桑时,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说服了侯赛因将哈桑安葬在麦地那的拜基尔墓地。[2]
卡尔巴拉之战
680年,倭马亚的耶兹德一世即位,侯赛因收到库法人的消息说他们支持侯赛因而不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是耶兹德,因此决定出发前往库法。据说反对此事,因为库法人曾背叛阿里和哈桑,而他们应该留在麦加或者前往也门藏身。[3]但侯赛因决心前往库法。在680年,侯赛因一行前往库法的途中,他们遭到了倭马亚军队的拦截。[3]在卡尔巴拉之战中,侯赛因阵亡,侯赛因阵营中的妇女儿童被俘,并被押送到叙利亚的倭马亚首都大马士革。而据称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被迫向耶兹德宣誓效忠。[4]
穆赫塔尔起义
侯赛因死后,其男性亲属大多被杀,而他唯一的儿子阿里·宰因·阿比丁隐居麦地那,不问政治,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因此被许多人视为阿里家族的首领。穆赫塔尔·萨卡菲更是宣称阿里·本·侯赛因尚在幼年,而按照阿拉伯人的惯例,儿童无法出任领袖,因此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才是阿里派的首领。[5]
683年耶兹德一世后,很快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就在麦加自称哈里发,反对倭马亚家族。伊本·祖拜尔想要拉拢阿里派站在他这一方,但由于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拒绝向伊本·祖拜尔宣誓效忠,因此遭到了伊本·祖拜尔的囚禁。此举让伊本·祖拜尔失去了阿里派的支持。
穆赫塔尔聚集阿里派的支持者,在库法宣称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是救世主马赫迪,自称代表伊本·哈乃菲亚,要为卡尔巴拉之战复仇,而穆罕默德·伊本·哈乃菲亚对此态度则是模棱两可。685年,穆赫塔尔将伊本·祖拜尔的势力赶出了库法,并派遣军队前往汉志解救了伊本·哈乃菲亚。
但库法的“悔罪派”出于门第和种族偏见,不愿接受并非出自先知之后(非法蒂玛之子)的伊本·哈乃菲亚为伊玛目,也拒绝与有许多马瓦里加入的穆赫塔尔势力结盟。因此很快库法便起义反对穆赫塔尔,而遭到穆赫塔尔的严厉镇压。但库法的悔罪派转投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的兄弟穆斯阿布·伊本·祖拜尔阵营,687年,他们将穆赫塔尔击败并杀死。[5]
但伊本·哈乃菲亚仍然拒绝支持两个对立哈里发的任意一方。但692年,伊本·祖拜尔最终被倭玛亚家族的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击败,这时伊本·哈乃菲亚才向阿卜杜勒·马利克宣誓效忠。[6]
凯桑派
虽然穆赫塔尔已经死于687年,但仍有支持者,他们被称作“穆赫塔尔派”(Mukhtariyya),后来又被称作凯桑派。他们多数奉伊本·哈乃菲亚为继承哈桑、侯赛因之后的伊玛目。[6]伊本·哈乃菲亚于700-701年去世[7],一说逝于703或705年。[8]之后多数凯桑派追随伊本·哈乃菲亚之子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即阿布·哈希姆),但有部分凯桑派认为伊本·哈乃菲亚已经隐遁而不是死亡,他作为马赫迪会在审判日再次回归现世。[9]
穆赫塔尔的运动最终为推翻倭马亚王朝铺平了道路,因为凯桑派为阿拔斯家族的成功夺取政权提供了组织结构。[10]阿拔斯家族宣称,先知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后裔穆罕默德·本·阿里·本·阿卜杜拉继承了阿布·哈希姆的伊玛目之位,成为了什叶凯桑派的第六伊玛目。这种说法认为,阿布·哈希姆死前将伊玛目之位传给了穆罕默德·本·阿里。[10]如此,阿拔斯家族便取得了大部分凯桑派的支持,从而最终夺取政权。
但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其官方叙事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与主流什叶派对立,780年,阿拔斯王朝宣布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是其叔父阿拔斯,而不是其堂弟阿里。此举让阿拔斯王朝彻底与什叶派对立,而追随阿拔斯家族的许多凯桑派教徒也因此融入逊尼派。其后剩余的凯桑派分支也逐渐消亡。[11]
参考资料
- ^ Short Biographies of the Prophet and His Ten Companions who Were Given the Tidings of Paradise. 2004 [2024-02-03]. ISBN 9789960899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3).
- ^ Madelung, W. The Succession to Muhammad: A Study of the Early Calipha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31. ISBN 0521561817.
- ^ 3.0 3.1 Madelung, W. Ḥosayn b. 'Ali i. Life and Significance in Shi'ism. Encyclopaedia Iranica XII/5: 493–498. 2004 [2024-02-03]. ISSN 2330-4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 ^ Dakake, M.M. The Charismatic Community: Shi'ite Identity in Early Isla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7: 96–97. ISBN 9780791470336.
- ^ 5.0 5.1 金宜久. 伊斯兰教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98–99. ISBN 9787214041487.
- ^ 6.0 6.1 Lalani, A.R. Early Shī'ī Thought: The Teachings of Imam Muḥammad al-Bāqir. I.B. Tauris. 2000: 31-34. ISBN 1850435928.
- ^ Buhl, Fr. Muḥammad Ibn al-Ḥanafiyya. Bearman, P.; Bianquis, Th.; Bosworth, C.E.; van Donzel, E.; Heinrichs, W.P. (编). Encyclopaedia of Islam Second. 2012. ISBN 9789004161214. doi:10.1163/1573-3912_islam_SIM_5351.
- ^ Sharon, M. Black Banners from the Eas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bbāsid State: Incubation of a Revolt. Magnes Press. 1983: 116 [2024-02-03]. ISBN 9652235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 ^ Daftary, F. Shi'i Communities in History. Daftary, F.; Sajoo, A.B.; Jiwa, S. (编). The Shi'i World: Pathways i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B. Tauris. 2015: 169–209. ISBN 9781784534776.
- ^ 10.0 10.1 Hawting, G.R. The First Dynasty of Islam: The Umayyad Caliphate AD 661–750 Second. Routledge. 2000: 52-54, 110. ISBN 0415240735.
- ^ Momen, M. An Introduction to Shi'i Isla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978030003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