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感寺
30°40′00″N 104°03′09″E / 30.6666651°N 104.0525143°E
福感寺,遺址位於中國四川成都實業街30號、原實業賓館。[1][2]
歷史
兩晉時期,數位高僧從洛陽等地抵達成都,修建「大石寺」。後來,官人百姓來此祈福,遂更名為「福感寺」:唐代高僧道宣在《集神州三寶感通錄》記載,成都時年常有旱澇,官家祈雨都要到這裡,祈而有應,特有感徵,寺廟因此得名「福感」。唐中後期福感寺達到頂峰。詩人劉禹錫遊川時,更作下《成都府新修福成(感)寺記》,稱「繡於碧霄,望之如昆閬間物」。至唐末逐漸衰落消失。
福感寺在南詔入侵成都的戰事中毁壞嚴重,随後節度使高駢擴建羅城,現在的遺址被劃入寺院之外,寺院的範圍逐步往東縮减,後來又受到幾次大戰亂波及,逐漸衰落。[3]
章仇移塔
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益州長史章仇兼瓊初到益州的途中,走到劍門關前,一個巨人迎接他,巨人自稱是福感寺的守塔神,指福感寺的塔位置不好,希望章仇可以幫他挪下位置。據說章仇兼瓊上任後,就將福感寺向東北移了42步。
考古
1980年代,四川大學考古專家林向在長順中街,發現了三個寺塔塔基。基於地理位置,他認為這是福感寺的遺跡。2016年4月,成都市考古所副研究員易立、張雪芬等開始在實業街進行發掘。面積達1.1萬平方公尺,發現了塔基、房址、水井、道路、溝渠等遺跡。
而出土文物中包括一千多塊石刻經版、石刻造像殘件、蟠龍碑首、模印密檐塔磚、有銘文的琉璃瓦等建築構件,以及大量日用陶瓷器。其中考古人員憑藉刻有「傳今福感寺」的經版,確認了福感寺遺址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