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盤古蟾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盤古蟾蜍
交配中的盤古蟾蜍,攝於臺北市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无尾目 Anura
科: 蟾蜍科 Bufonidae
属: 蟾蜍属 Bufo
种:
盤古蟾蜍 B. bankorensis
二名法
Bufo bankorensis
Barbour英语Thomas Barbour, 1908[2]

盤古蟾蜍学名Bufo bankorensis),俗稱台灣蟾蜍癩蝦蟆,生長在台灣山區與靠近山區的丘陵地,是台灣體型最大的無尾目動物。[3]

特徵

體型屬大型,身長在5到20公分之間,大多數約6到11公分[4],體色多樣,有紅褐色型、黃褐色型、暗褐色型、橘紅色型與灰黑色型等,有些甚至有背中線、花紋或斑塊[5],耳後腺大而突出,全身佈滿大小不一的纍粒。[6]

棲息地及習性

根據紀錄,盤古蟾蜍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且適應力強,在平地,常出現於較開闊的地方,如闊葉林、草地、開墾地或住家附近;在山區,分布山區的海拔高度可達3000公尺[7]。以蟲類為食,有時也會吃蚯蚓,常常可見到在步道、空地或路燈底下比較亮、蟲類較多的地方覓食,覓食時總是坐在地上,等待食物進入攻擊範圍之內,有別於黑眶蟾蜍,除了用舌頭外,盤古蟾蜍也會直接用嘴巴叼起食物,而黑眶蟾蜍只會用舌頭將食物黏回嘴裡,所以能吃的食物大小有限。由於本身有毒,因此除了大冠鷲及少數的蛇類外,天敵其實不多,當盤古蟾蜍遇到攻擊時,會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如果無效,則會做出很像花狹口蛙的鼓氣姿勢,甚至裝死,最後才會從耳後腺噴射毒液。

繁殖期

到了漫長的繁殖期,盤古蟾蜍會在秋天及冬天時遷移至溪流、水池等水域繁殖並產卵,由於雄蟾蜍並沒有鳴囊,加上蛙類的視力不好,因此雄蟾蜍會積極的將任何附近會動的東西都抱上去,不過難免會抱到其他雄蟾蜍,因此被錯抱的蟾蜍會發出「勾~勾~勾」的聲音提醒對方。在這段期間,激烈的競爭屢見不鮮,常可見到多隻雄蟾蜍爭奪少數雌蟾蜍的有趣畫面,直到競爭結束,雌蟾蜍才會帶著勝利的雄蟾蜍到適當的地方產卵。可見到產下的卵串伸展於水底或纏繞在水草上。剛生出來的小蝌蚪就已有毒性,其蝌蚪群會本能的聚集成黑鴉鴉的一大片,藉此警告敵人[8]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9]

參見

在以前,台灣的盤古蟾蜍時常被誤認為中華蟾蜍。
台灣目前確認有兩種蟾蜍:盤古蟾蜍與黑眶蟾蜍

参考资料

  1. ^ Lue Kuangyang, Chou Wenhao. Bufo bankor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010-9-30]. 
  2. ^ Barbour, T.. Some new reptiles and amphibia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51: 315–325.
  3. ^ 台湾花莲民众误食盘古蟾蜍中毒 致1死5伤_央广网. [202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4. ^ Lue, Kuang-Yang. Bufo bankorensis. BiotaTaiwanica. [15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 ^ 盤古蟾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大百科全書
  6. ^ 吳立萍. 和青蛙做朋友. 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 ISBN 978-986-7112-59-0. 
  7. ^ 盤古蟾蜍簡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8. ^ 楊懿如. 賞蛙呱呱叫. 聯經出版公司. 2003. ISBN 957-08-2663-0. 
  9.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