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元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9月29日) |
王攀元 | |
---|---|
出生 | 大清江蘇省淮安府安東縣 | 1909年12月16日
逝世 | 2017年12月22日 臺灣宜蘭縣 | (108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
职业 | 老師、畫家 |
王攀元(1908年或1909年-2017年12月22日),[1]臺灣畫家,生於江蘇。幼時求學過程缺乏經濟支援因此相當艱苦,最終畢業於上海美專西畫科。國共內戰後遷徙至台灣,輾轉定居宜蘭擔任羅東中學美術老師,同時創作,並於2001年獲得第五屆國家文藝獎。王攀元畫作構圖簡約,具象徵性並且能表達獨特而深刻的情緒。[2]
生平
王攀元,1908年(或1909年)生為江蘇望族二少爺,[1]三歲、十三歲時父母分別逝世。小學畢業後考上江蘇省立淮安中學,家族卻對他求學之事不太熱衷,休學一年後,經同情他的親友與佃農資助,終於再度正式入學。[3]1933年考上復旦大學法律系,因志趣不合又重考進上海美專西畫科,師從張弦,同時期美專中的老師還有陳人浩、潘玉良、王濟遠和潘天壽。[4]由於王攀元依舊沒有經濟後盾,需透過打工賺取生活費,學雜費則借助吳茀之提供之優待。[1]1936年畢業,原與紅粉知己季竹君相約,欲隨潘玉良老師赴法留學,但適逢中法戰爭而未成行。1949年為遠離國共內戰,攜妻子倪月清及長女搭船至台灣,先落腳高雄鳳山,在碼頭當搬運雜工。[5]1952年經堂弟推介至宜蘭羅東中學任美術老師並就此定居,任教期間即便生活困苦仍堅持作畫。[5]至1973年6月退休後將更多時間投入創作中。[6]王攀元於1969年入選全省特殊優良教師,2001年獲得第五屆國家文藝獎,[7]於2017年12月22日辭世,享壽過百。[1]
創作特色與風格
王攀元雖然是學西畫出身,但因負擔不起油畫顏料的費用因此水彩作品數量較多。[8]作品畫面多以平塗或厚塗方式繪製大面積色塊,亦常見動物及人物的元素,整體圖像簡潔俐落,[8]帶有印象主義的影響並且能表達獨特而深刻的情緒。[2]王攀元自幼愛讀詩詞,並保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其作品多能和日記記錄之心境呼應,[3]透過日記可發現由於失怙、離鄉且生活坎坷,使其將作畫當成傾吐與訴說心願的管道。黃光男指出王攀元作品畫面上充滿佇影、孤帆、奔犬、瘦馬,如此夢境般的場景與象徵符號,是一種經過情感壓抑的潛影。進一步分析可得出「凝縮作用」(如1964年《倦客》、1972年《思故鄉》)與「置換作用」(如1982年《皆不是》、1985年《奔馳的狗》)兩種特色。佇影、孤帆、奔犬與瘦馬代表王攀元自己與孤獨,而太陽、海鳥、房舍則代表故鄉、愛人、溫暖。[9]
展出經歷
- 1959年,在宜蘭羅東農會開第一次畫展,賣出所有展出的三十幅水墨及水彩。[10]
- 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在台北的畫友李德協助下,在亞洲國際畫廊舉辦首次個人畫展。[10]
- 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在老友李德的勸說下,再次在台北春之藝廊展出畫作。
- 1983年,獲得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受邀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名人畫廊舉辦水彩畫展。[10]
- 1985年,參加韓國第一屆亞洲國際美展,之後持續參加十六屆。[10]
- 1986年(民國七十五年),首次水墨畫展於雄獅畫廊。
- 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在台北皇冠藝文中心舉辦個展,應邀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展。[10]
- 1988年,應邀參加全國美展、亞洲國際美展、國家畫廊當代藝術展聯展。[10]
- 1989年,參加全國美展,以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主辦之「當代藝術發展展」。[10]
- 1990年,台北「亞洲藝術中心」個展。[10]
- 1991年,台灣省立美術館二度典藏作品。[10]
- 1992年,台北「誠品畫廊」個展、台中省立美術館個展。[10]
- 1992年3月(民國八十一年三月),蘇富比公司首次在台北市舉行繪畫拍賣會,油畫「風景」以一百萬元、水彩「拜石圖」六十萬元成交,次日報上譽為「八大明星畫家之一」。[來源請求]
- 1994年,台北「形而上畫廊」舉辦「孤獨原來不寂寞」個展。[10]
- 1995年,在台北「形而上畫廊」舉辦「不只是孤獨」個展。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油畫與水彩作品。[10]
- 1997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特展。[10]
- 2001年5月-6月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王攀元老師九十自選展。[11]
- 2018年5月4日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展出王攀元老師近150畫作。作品來源包括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台北市立美術館館藏,私人收藏家及其家屬收藏;畫作媒材分為油彩、水彩與水墨三大類;依主題則分為山、水、船、孤獨人影、人群、包括黃山、北大荒與東北雪景、中國山水回憶與蘭陽雨、太平山、蘇澳港與龜山島等台灣景物之美;首度亮相的70幅水墨畫作包括中國傳統宋朝、元朝山水畫與若八大山人筆下的孤獨鳥;開幕展上有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中華民國文化部鄭麗君、資深藝術家謝里法、資深藝術家廖修平與編舞家姚淑芬。[12][13][14][15][16]
- 2019年10月19日亞洲藝術中心主辦「風林火山——源自東方的抽象」群展,與陳庭詩、楊英風、劉生容、李元佳、朱為白、李芳枝、馮鍾睿、莊喆、李錫奇、韓湘寧共同在北京798藝術區展出。
出版作品
得獎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關於王攀元. 王攀元紀念館.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 ^ 2.0 2.1 陌, 塵. 孤寂的懷鄉者—王攀元. 雄獅美術. 1979-08-01, (102 [1979年8月號]): 112-117.
- ^ 3.0 3.1 廖, 雪芳. 百年.孤寂.王攀元. 台北: 雄獅出版社. 2005,7,31. ISBN 9789574740925.
- ^ 王, 哲雄. 王攀元的繪畫會說話——苦澀是美感,孤獨是藝術.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编). 攀圓追日: 王攀元自選集. 台北: 歷史博物館. 2001-5: 12–25. ISBN 9570282703.
- ^ 5.0 5.1 蔡文婷. 可憐身是畫中人──畫壇隱士王攀元. 台灣光華雜誌. 2001-06 [2023-04-17].
- ^ 張育雯(2006)。宜蘭老畫家王攀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t57428。
- ^ 第五屆獲獎藝術家王攀元. 國家藝文獎.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1).
- ^ 8.0 8.1 黃, 春秀. 時代的一種聲音. 雄獅美術. 1987-11-01, (201): 70-76.
- ^ 黃, 光男. 孤沈深往、凌簡意長:述王攀元及其繪畫風格.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编). 攀圓追日:王攀元自選集. 台北: 歷史博物館. 2001-05. ISBN 9570282703.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藝術家介紹 王攀元 / Wang Pan-yuan 記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5) (中文(臺灣)).
- ^ 蔡文婷. 可憐身是畫中人 ──畫壇隱士王攀元. 台灣光華雜誌. 2001-06-01 (中文(臺灣)、日语及英语).
- ^ 陳意華. 千呼萬喚始出來.王攀元 過盡千帆的繪畫藝術. 典藏藝術網. 2018-05-04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中文(臺灣)).
- ^ 汪宜儒. 史博館閉館前最後大展 過盡千帆王攀元. 中央通訊社. 2018-05-04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 ^ 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 開幕典禮暨記者會. 文化部. 2018-05-04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 ^ 李怡芸. 王攀元回顧展 日久他鄉是故鄉. 中時電子報. 2018-05-10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 ^ 16.0 16.1 何定照. 孤獨傳奇 錯過難再 王攀元最後畫展明截止. 聯合報. 2018-06-30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
- ^ 17.0 17.1 陳香蘭. 國寶畫家王攀元辭世 鄭麗君:王攀元老師的藝術生命是永恆. 新頭殼. 2017-12-22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