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熱帶輻合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洋上的間熱帶輻合區的熱帶風暴

熱帶輻合帶(又譯間熱帶輻合區;英語: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縮寫ITCZ),又稱為赤道低壓帶(又譯赤道低氣壓帶赤道無風帶;英語:Equatorial belt of calms)或赤道輻合帶,是活躍於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間氣壓最低的風帶。其低氣壓的成因是太陽光一年兩次直射赤道,全年在回歸線之間移動,使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蒸發旺盛,导致空气膨胀上升,大量的水氣逸散到大氣中,到高空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导致近地气压降低而形成。因温度水平分布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力很小,风力微弱。

又因上升气流强盛,水氣充足的緣故,此區域多对流雨,一年有超過200天降雨

空氣上升至對流層後,分別向兩極移動,到了南北30度沉降,形成哈德里環流圈

位置

熱帶輻合帶是兩道信風相遇的地方,它的位置會隨著時間更動。陸地上,它會根據太陽黃道的位置在赤道南北面移動;海面上,受到季節影響的情形不明顯,而主要是受到海洋溫度變動的影響。

有時會產生兩個熱帶輻合帶,一個在赤道以北,另一個在赤道以南,通常其中一個會較強烈。 若此情形發生時,兩個區域之間就會發展出一個冗長的高壓帶。

對天氣的影響

熱帶輻合帶裡蒸發旺盛,有大量降雨,在南北移動的狀況下,造成熱帶地區只有乾濕兩季的分別,不像高緯地區有寒暖季節的分別。如果熱帶輻合帶滯留某區過久,會造成當地水災、其他地區旱災的災害發生。使得降雨量不平均。

某些情況下,熱帶輻合帶會變得狹長,特別是在它遠離赤道時,此時ITCZ就像鋒面一樣[1]

在熱帶輻合帶內,風勢較信風帶和緩,有時會有無風的天氣,對於古代單靠風力航行的海上商隊來說相當不利。

熱帶氣旋的形成

熱帶氣旋的形成需在低緯度的條件下(這只是六個條件中的其一),且熱帶輻合帶的低壓會造成風速和風向的變動,形成水平風切變。在南北球夏季時,若熱帶輻合帶遠離赤道超過500公里科里奧利力會增加熱帶氣旋形成的發生率。在北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地區,東風波會沿著熱帶輻合帶的邊界移動,導致雷暴的發生,在低垂直風切變的條件下,雷暴就會形成熱帶氣旋。

熱帶輻合帶導致之2009年法國航空447號班機空難

參考文獻

  1. ^ Djurić, D: "Weather Analysis". Prentice Hall, 1994. ISBN 0-13-501149-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