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利士路
命名日期 | 約1863年 |
---|---|
道路長度 | 0.4公里(0.25英里)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時 |
车道数 | 3至4 |
地點 | 香港九龍九龍城區紅磡 |
起點 | 佛光街 |
終點 | 紅磡南道與暢運道交界 |
建造 | |
通車 | 約1863年 |
命名日期 | 約1863年 |
---|---|
道路長度 | 0.2公里(0.12英里)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時 |
车道数 | 2 |
地點 | 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鶴園 |
起點 | 馬頭圍道與庇利街交界 |
終點 | 鶴園街 |
建造 | |
通車 | 約1863年 |
機利士路(英語:Gillies Avenue)是香港九龍紅磡至鶴園一帶的其中一條道路,分為南北兩段,分別稱為機利士南路和機利士北路,以佛光街為分界,現時已不相通。道路以黃埔船塢高級職員機利士(Gillies)命名[1]。
概況
機利士南路
機利士南路由佛光街至差館里的一段已改建成行人道(2011年重新通車,但只限九龍英基小學的校巴可以使用該路段,其他車輛不能駛入),只剩下北至差館里、南至紅磡南道與暢運道交界的一段可以行車,當中蕪湖街以北的一段為單向南行,其餘路段雙向行車。車輛亦可從漆咸道北北行經地底行車隧道進入機利士南路的北段。
機利士北路
機利士北路由佛光街至鶴園街的一段已不存在,只剩下南至鶴園街、北至馬頭圍道與庇利街交界的一段尚存,當中北拱街以南的一段為單向南行,其餘路段雙向行車。
歷史
1863年,英資黃埔船塢公司在香港紅磡創業,當時政府於紅磡海岸進行填海工程,機利士路即為填海區上的其中一條道路。
1960年代初,因紅磡邨(今家維邨)以北需用地興建紅磡消防局和公務員宿舍建築群,機利士路於觀音山(即今佛光街至鶴園街一帶面向東面的斜坡)的路段永久封閉,自此機利士路分成南北兩路,但直至1988年,「機利士路」一直都是兩段路的唯一官方稱呼。
2000年,香港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當中的沙田至中環綫曾經被建議考慮設立「機利士路站」取代位於老龍坑的何文田站[2],但最終沒有獲接納。
2010年代初,由於機利士南路接近沙田至中環綫何文田站,因此道路沿線範圍被政府研究納入九龍城區的市區更新計劃[3]。
沿線建築
- 機利士北路
- 機利士南路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紅磡評核中心 (前紅磡官立小學校舍,位於機利士南路68號)
- 紅茶館酒店 (紅磡蕪湖街)(機利士南路69號)
- 蕪湖街
- 溫思勞街
- 紅茶館酒店 (紅磡溫思勞街)(溫思勞街57A-61號)
參考資料
- ^ 香港地方 :道路名稱(五)英官員命名道路. [2014-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4).
- ^ 《鐵路發展策略2000》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06.
- ^ 紅磡蕪湖街/溫思勞街/機利士南路一帶 - 藉鐵路服務契機提升地區形象及生活質素[永久失效連結]
- ^ MU88.
- ^ 都大購入紅磡城木酒店作學生宿舍 今年8月啟用 供非本地生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