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町為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市之行政區,位於三板橋南部幸町之南,因轄內有臺北府城東門而得名。該町日治時期多為日籍移民居住所在,約略位置在今中正區徐州路,信義路二段,仁愛路一段附近,仁愛路在當時名為「東門町通(或稱東門大通、東門通)」。東門町東側有名為「文化村」的新開發住宅地,由高砂建築信用購買組合所興建,乃是當時標榜設備科學化的「文化住宅」,範圍大約是現仁愛路(東門町通)以南,東至連雲街,南至信義路(三張犁道路),西至杭州南路一帶。村內有「一條通」至「七條通」的道路[1][2][3]。戰後劃入城中區,今屬臺北市中正區。
町內設施
東門市場 |
---|
|
类型 | 町名[*] |
---|
地址 | 臺灣臺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81號 (02)2321-8209 |
---|
开业日期 | 1928年,96年前(1928) |
---|
管理者 | 攤商自治會會長或經營主體:潘愛玉 |
---|
|
贩售商品 | 各項生鮮及日用品 以黃牛肉、活海鮮、各式水餃聞名 |
---|
营业时间 | 週一休市(上午7時至下午3時) |
---|
|
最近车站 | 信義金山南路口—0東、20、204、204(區間)、22、22(區間車)、237、38、670、671、信義幹線、信義幹線(副線)、信義幹線 |
---|
- 臺北市東門町水泳場於1926年7月1日落成啟用,位於東門町2番地,西側鄰赤十字社台灣支部,東側乃旭小學校。佔地有1367坪,長方形水道,[4]構造為大、小二水泥池。大池長50公尺,寬16.5公尺,深1.2至2.6公尺。小池水深0.2公尺至0.6公尺,供兒童使用。設備設有六隻距離標示(每10公尺1隻)、跳水臺、跳水板(木製)。設容納450人置物的更衣室、給水設備(10馬力的抽水機抽取井水加上自來水)、排水設備、辦公室、救護室、沖洗間、喝茶所、觀覽席、時鐘、廁所。水源為井水及自來水。開放時間:每年五月到九月,每天上午八點至下午六點。女性限周三、五下午(此時男性不得進入)。[5]
參考文獻
- 書目
- 台灣事業通信社,《台灣の事業人と土地》,台灣事業通信社,1931。
- 引用
相關條目
|
---|
大字 | 1920年編入 1922年拆町 | |
---|
1920年編入 1922年續留 | |
---|
1938年擴編 自松山庄 | |
---|
|
---|
町 (1922年起) | |
---|
通稱町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