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土 (1900年)
李金土 | |
---|---|
出生 | 日治臺灣臺北縣 | 1900年5月13日
逝世 | 1979年(78—79歲) |
死因 | 心血管阻塞 |
公民权 | 大日本帝国(1900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79年) |
母校 | 台北國語學校 東京上野音樂學校 |
职业 | 小提琴家 |
李金土(1900年5月12日—1979年),號襄輔,臺灣台北艋舺人,小提琴家,做有《農民謠》等曲,著有《音樂欣賞法》、《音感訓練法》、《新編初中音樂課本》等書。
生平
日治時期
1900年5月12日,李金土出生於台北艋舺。原姓王,後王家過繼給艋舺名望李家為養子。由於李家家境雄厚,為北部漁市場的主要盤商,因此李金土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得以在1916年(大正五年),進入台北國語學校就讀,師事張福興、柯丁丑與一條慎三郎。1920年(大正9年)畢業隔年,李金土於該校附屬小學執教。[1]
1922年(大正11年)李金土以公費生身份進入東京上野音樂學校,主修小提琴與音樂教育,是台灣第一位留日主修小提琴的音樂家。[1]
除了教學之外,李金土也積極推動地方音樂活動。1926年(昭和元年)在台北組織絃樂四重奏,舉行獨奏會與室內樂演奏。隔年舉行小提琴獨奏會,並作環島公演,轟動一時。[1]
1928年(昭和3年),李金土再次前往日本留學,精進琴藝。[2]返國後,應母校之邀任教於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音樂科,指導小提琴、音樂概論、視場聽寫等課程;除此之外,他也和日籍教師高梨寬之助共同指導校內音樂部,如管弦樂團的訓練。[1][2]
1931年(昭和6年)李金土策劃萬華青年團體「艋舺共勵會」舉辦「台島洋樂競演大會」音樂比賽。是台灣第一次舉辦西洋樂器的音樂比賽,比賽項目僅有小提琴,比照日本全國音樂競賽大會規則辦理。由於冠、亞軍分別由來自台灣的周再群、吳金龍奪得,第三名是日本內地人山本正水,引起日本評審委員抗議。[1] 同年,李金土根據賴和的詞完成《農民謠》,可說是知識份子的「社會運動歌曲」之一。
1934年(昭和9年)由楊肇嘉發起,留日習樂台灣學生組成的「臺灣鄉土訪問團」,在暑假時間巡迴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演出,李金土擔任小提琴獨奏,同團共演的人物包含高慈美、林秋錦、柯明珠、陳泗治、林澄沐、林進生、翁榮茂、江文也。[1]
1935年(昭和10年)發生新竹-台中地震,李金土參加由蔡培火發起的「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1941年(昭和16年)組織明星混聲合唱團,團員由40多位青年男女組成,曾於1944年(昭和19年)在台北公會堂演出。[2][1]
戰後
二次大戰後,李金土仍持續從事音樂的推廣。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李金土協助蔡繼琨籌組「台灣警備總部交響樂團」(即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前身)[3]。他也是台灣文化協進會的籌備委員之一,舉辦多場音樂會以及音樂比賽。同時,他也至中國廣播公司台灣廣播電台在現場直播節目中演奏小提琴。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李金土與其他台籍留日音樂家組成「台灣省音樂文化研究會」,推動音樂教育與推廣活動。[2]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李金土應蕭而化教授之邀,進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任教,教授小提琴、樂理、視唱聽寫、音樂欣賞等課。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應邀於政工幹校音樂科兼課。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李金土因糖尿病引發心血管阻塞去世,終年79歲。
作品列表
音樂創作
- 1931年
- 《農民謠》(詞:甫三)
- 1952年
- 臺北師範學院校歌
- 臺北市立老松商業職業學校(今臺北市老松國小)校歌
文字論著
- 1927年
- 〈樂聖べードーヴエンの百年祭に就いて〉
- 〈文化生活と音樂鑑賞 (一) 〉
- 〈文化生活と音樂鑑賞 (二) 〉
- 〈樂聖べードーヴエンの百年祭に就いて〉
- 1955年
- 〈樂界三十年〉[2]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陳皇志。「小提琴在台灣的傳入與發展:以早期學習環境與李金土、司徒興城、楊子賢等前輩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8。
- ^ 2.0 2.1 2.2 2.3 2.4 沈雕龍. 李金土.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2016-06-30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繁體)).
- ^ 【人物】 李金土 | 臺灣音樂館. tmi.openmuseum.tw.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外部連結
- 臺灣音樂群像 李金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李金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