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獎券
愛國獎券是1950年代至1980年代在台灣,由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為緩解財政困難而發行的獎券,其發行單位為臺灣銀行。愛國獎券在臺灣存在37年,共發行1171期。1980年代中期後,由於一種名叫「大家樂」的賭博方式盛行,嚴重影響社會秩序與愛國獎券的正常發行;終致在1987年12月27日,臺灣省政府宣布暫停發行愛國獎券,愛國獎券從此成為歷史名詞。
歷史
民國39年(1950年),適逢國民政府遷臺,為安置大量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軍民,財政窘迫下,政府尋找開拓新財源的可能性。據說愛國彩券的發明人是時任臺灣省政府財政廳廳長任顯群,他一天晚上就寢後忽然想到,透過獎券的方式來吸引民眾購買公債[1]。1950年3月25日,臺灣省政府決定,自當年4月1日起發行愛國獎券;但實際上第一期愛國獎券正式發行於1950年4月11日,該期最高獎金為新台幣20萬元,這在當時的臺灣是相當高的數字,足以在當時的台北市鬧區買下一棟兩三層樓的透天厝。第一期愛國獎券分為十小條,十小條同號構成一大張,售出15,246.7張。不過第一期的一大張售價新台幣150元,等於一小條為新台幣15元,金額偏高。為擴展銷售,從第二期開始,不再分條,售價改為一張新台幣5元,到第577期,又調升為10元,後伴隨臺灣的經濟起飛,逐漸調漲價格為20元、50元、100元。獎金也隨之水漲船高,1982年的第1000期紀念愛國獎券每張售價增為100元,第一特獎高達1000萬。開獎密度也由一月一開增加到半月一開。在鼎盛時期,愛國獎券逢每月的5、15和25日開獎,每個月開獎三次。1951年12月28日,臺灣省政府通過了「愛國獎券發行辦法」,用以規範愛國獎券的發行。其後該辦法又有多次修訂。愛國獎券的對獎方式與目前的統一發票相同,一張一個固定號碼。不少人將發財的希望寄託在愛國獎券上,甚至出現了「愛國獎券歌」[2]。
1985年起,民間非法賭博「大家樂」(投注方式類似六合彩)風行台灣。大家樂的開獎方式,是利用愛國獎券的最後兩碼來兌獎。由於愛國獎券的合法公信力,大家樂在全台蔓延,而影響每當愛國獎券開獎前明牌的氾濫。為購買大家樂頃家蕩產者不在少數,不少人甚至遠從台北包租遊覽車到中南部廟宇去求神拜佛,甚至是拜有應公以冀中獎。而愛國獎券的存廢問題也引發爭論,愛國獎券的發行密度也再度降為每月一期。1987年12月18日,臺灣省政府宣佈,1988年起停止發行愛國獎券。1987年12月27日,愛國獎券在發行1171期後,暫停發行,從此愛國獎券走入歷史。在最後一期愛國獎券發行前,發生臺灣銀行獎券科科長江勇吉16歲的兒子被綁架事件,歹徒以電話要脅江勇吉透露中獎號碼,但最終人質得以平安歸來。累計1171期的愛國獎券銷售總額超過新台幣689億元,其中成為國庫收入的約新台幣三百餘億元[1]。由於臺灣許多殘障、失業、老弱等社會弱勢群體依靠販賣愛國獎券為生,引發巨大的社會反彈。1987年12月28日,近千名愛國獎券業者在「愛國獎券業者聯誼會」的策動下前往行政院陳情抗議;1988年1月28日,獎券業者再赴行政院抗議,並引發低度衝突。
愛國獎券及其附生品大家樂在臺灣的興旺,一方面反映出1970-1980年代臺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同時顯示當時的臺灣社會活動極度貧乏單調而導致賭博風氣盛行;也說明人民雖有財卻難理財,以致熱錢過度集中;愛國獎券停止發行後的第二年(1989年6月17日),臺北股市就衝破了萬點,均是此現象的體現。
售價
- 第一期愛國獎券每一張分為10條,每條新台幣15元。
- 第2期至第576期單張愛國獎券價格為5元。
- 第577至785期,愛國獎券單張10元。
- 第786期至999期,愛國獎券單張售價20元。
- 第1001期到第1171期愛國獎券(不含1045、1086、1121期)單張售價為50元。
- 另外,第1000、1048、1086、1121期愛國獎券因恰逢春節及千期紀念,單張售價調高為100元(獎金也大幅提高)。
發行量
- 第一期愛國獎券規劃發行10,000張,之後加發10,000張。不過第一期的每一張分為10條,每條新台幣15元(第2期以後不再分條,1張即相當於第1期的1條)。第1期的銷售數如以第2期以後通稱的張數來計算為15萬多張。伴隨售價的降低與臺灣經濟的起飛,愛國獎券發行量急速上揚。
- 第2到13期愛國獎券發行量為200,000張。
- 第14、15和16期愛國獎券發行量為300,000張。
- 第17期到第20期發行量為400,000張。
- 第21到第41期發行量達到500,000張。
- 第42期到第314期,愛國獎券發行量為800,000張。
- 自第315期起,愛國獎券發行量持續超過1,000,000張。
尺寸、版式設計及印刷
- 愛國獎券尺寸的演進為隨著期數增長,尺寸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第1期是1大張10條,第2期至281期每張愛國獎券約為6*14.5公分。第282期至314期尺寸調整為11.5*7.6公分,第315期起至576期止,除了少數期數之外,愛國獎券尺寸大致調整為15.2*5.8公分。577期起到1,171期愛國獎券停止發行,除了少數期數之外,尺寸再稍放大至15.2*6.5公分[3]。
- 第1期到第281期的愛國獎券都是直式設計。
- 自第282期愛國獎券起,轉為橫式設計。
- 最大的愛國獎券長度為12.4公分。
- 第314期之前的愛國獎券的色彩都是三色以下,自第315期起改用彩色印刷。
票面設計
臺灣的愛國獎券,多反映著臺灣的時代主題之變遷。早期愛國獎券多有反共抗俄之口號。后來,愛國獎券題材多元化,包括經濟建設、傳統故事、政治口號、故宮文物、臺灣風情、三軍官兵、節日慶典、國民生活規範、四季花鳥。在遇到特別情況時,還會增加獎金額。愛國獎券的圖像繪製題材,須由繪製者先製作圖像計畫送臺灣銀行審定,通過後才能著手繪製;稿件繪製好需再送審,通過後才能印製。可見當時政府對愛國獎券發行的重視程度。
愛國獎券上的圖像可分為四個階段:(括弧內為出現次數)
- 第一階段: 1-275期,自1950年4月至1961年10月。圖像題材有:台灣名勝(167)、大陸名勝(69)、節慶(3)。口號標語為反共抗俄類型。
- 第二階段: 276-598期,自1961年11月至1971年8月。圖像題材有:台灣名勝(57)、節慶(71)、歷代人物故事及二十四孝故事(30)、生活示範(32)、故宮國寶(73)、其他(27)。口號標語為反共抗俄、建國富國、保密防諜、革新精神等四類型。
- 第三階段: 599-1107期,自1971年8月至1985年9月。圖像題材有:歷代故事人物(416)、節慶(89)、其他(4)。無口號,但以忠孝節義的精神對大眾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 第四階段: 1108-1171期,自1985年10月至1987年12月。圖像題材有:故宮國寶(13)、台灣名勝(12)、國家建設(14)、節慶(13)、其他(13)。口號標語為國富民強,故多「壯麗的」、「進步中的」反映當下社會的穩定。
圖案設計者
- 第1期-第281期:台灣銀行獎券科,特色為樸素精緻,但畫面單調。
- 第282期-第598期:梁又銘 (1906-1984),特色為多民族意識國家概念。
- 第599期-第1171期:林幸雄 (1943- 2017),特色為多元化畫風[4]。
獎金金額
第1-314期(1950年到1963年間)的愛國獎券最高獎金數字為二十萬新臺幣。隨后,愛國獎券獎金與售價同步水漲船高:第315-576期(1963年到1970年間)的愛國獎券最高獎金額為二十五萬;第577-785(1970年到1976年間)期愛國獎券最高獎金額為五十萬;第786-999期(1976-1982年間)愛國獎券最高獎金額達到七位數的一百萬;第1001-1120和1122-1133期(1982年-1986年間)的愛國獎券最高獎金額為三百萬;第1134-1151期(1986年-1987年間)愛國獎券最高獎金額為四百萬;最后二十期(1152-1171期,1987年)的愛國獎券取消特獎,改為頭獎,最高獎金額也急跌到一百萬。
另外,1982年發行的第1000期愛國獎券的最高獎金提高為一千萬;第1048和第1086期(適逢1984年和1985年春節)愛國獎券最高獎金額為一千萬;第1121期(適逢1986年春節)愛國獎券最高獎金額為八百萬。
開獎
早期愛國獎券開獎工具是以手提六角型木質搖獎機組合搖獎(類似于一些日本商店街的抽獎方式),一共有四架這樣的機器。1971年1月,愛國獎券改用法國製造的電動開獎機開獎,通過人轉動裡面標著十個數字(0-9)的球來開獎,轉出號碼就會舉出號碼牌。當時一共有7臺這樣的機器。
早期愛國獎券開獎,除邀請臺灣省議會、臺灣省商業會及臺灣省政府財政廳派代表出席監督外,還會登報邀請各界人士到場參觀。1987年10月11日9時30分至11時30分,臺灣電視公司在臺灣銀行總行大廈架設六部攝影機,首度在臺北市中山堂實況轉播愛國獎券第1166期開獎過程,由傅影擔任主持人,中途不插播廣告[5]。
畫廊
-
愛國獎券第三期
-
愛國獎券第五期
-
爱国奖券的最后一期(第1171期)
資料來源
- 《歲月臺灣—1987 「大家樂」賭博風潮》,秦風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ISBN 7-5633-5348-8
- 愛國獎券發行史料[永久失效連結] 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1950-1987年發行之愛國獎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愛國獎券特展
- 愛國獎券欣賞
- 民視新聞網臺灣筆記 愛國獎券暫停發行
- 愛國獎券搖獎機
- 獎券達人!糕餅老闆收集1171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注釋
- ^ 1.0 1.1 蘇瑋璇. 台灣人發財夢 歷史街道-睡夢中突驚坐 任顯群:想到了. 中國時報 (台北: 中時媒體集團). 2012年3月5日 [201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7日) (中文(臺灣)).
政府初期發行愛國公債籌募建設資金,但成效不佳,任顯群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犧牲吃飯和睡眠,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籌錢。任顯群大兒子任筑山回憶,某天深夜就寢後,睡夢中任顯群突然驚坐起,高呼:「想到了!」嚇醒一旁的妻子章筠倩,頓時乍現的靈感也成為愛國獎券的濫觴……愛國獎券在卅七年發行過程中,銷售總額超過新台幣六百八十九億元,為政府增加三百多億收入。
- ^ 行政院客委會 愛國獎券歌(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客委會 愛國獎券歌(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顏上晴; 吳慶泰. 科技博物館的物件蒐藏與研究取向:以科工館典藏愛國獎券系列物件為例. 科技博物. 2011, 15 (3): 31–52.
- ^ 畫愛國獎券 被綁3次未棄畫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3-12.
- ^ 臺視新聞,〈台視轉播愛國獎券開獎〉[永久失效連結],1987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