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特斯五世
弗拉特斯五世 | |
---|---|
大王、王中之王、阿爾沙克 | |
安息帝國君主 | |
統治 | 公元前2年-公元4年 |
前任 | 弗拉特斯四世 |
繼任 | 奧羅德斯三世 |
共治者 | 穆薩(公元前2年-公元4年) |
出生 | 约公元前19年 |
逝世 | 公元1世紀 |
朝代 | 安息帝國 |
父親 | 弗拉特斯四世 |
母親 | 穆薩 |
宗教信仰 | 祆教 |
弗拉特斯五世(前19年—1世紀,安息語:𐭐𐭓𐭇𐭕,古希臘語:Φραάτης),小名小弗拉特斯(英語:Phraataces),是自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的安息帝國王中之王。他是弗拉特斯四世及安息的穆薩之子,後者在其在位期間與其共治。
在弗拉特斯五世治下,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曾幾乎因亞美尼亞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控制權而爆發戰爭。雖然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派遣其養子蓋烏斯·凱撒進攻安息帝國。雙方最終仍在公元元年簽訂和平條約,並確立亞美尼亞為羅馬帝國的藩屬國。弗拉特斯五世也在條約中被認可為安息帝國的合法君主,而這對弗拉特斯五世而言非常重要,因為他在國内的地位並不穩固。公元4年,弗拉特斯五世與其母穆薩在被安息帝國貴族流放後逃往罗马,而安息帝國貴族則迎奧羅德斯三世繼任安息帝國的君主。
名諱
“弗拉特斯”一詞在安息語原文中為“𐭐𐭓𐭇𐭕”,而該詞源自古伊朗語中意解“獲得”的詞語“*Frahāta-”,希臘化後作“Φραάτης”[1],而該詞在現代波斯语中則作“فرهاد”[2]。弗拉特斯五世通常以他的小名“小弗拉特斯”(Phraataces)為人所知[3][4]。
早年
弗拉特斯五世是弗拉特斯四世及其羅馬裔妻子穆薩之子。穆薩原來是一個意大利裔女奴隸,在公元前20年由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在簽訂交還弗拉特斯四世的一個被俘的兒子,以換回在公元前53年卡莱战役中被奪走的鷹旗和尚在世战俘的條約後,贈予弗拉特斯四世[5][6]。安息人普遍認為他們在交易中付出了很少的代價以換取王子的歸來[7]。穆薩很快地成為弗拉特斯四世的王后和新寵,並在约公元前19年為其生下兒子小弗拉特斯(即弗拉特斯五世)[8][9][10][11]。據稱,在穆薩的影響下,弗拉特斯四世在公元前10年或前9年將其首四個兒子送到羅馬,以免對小弗拉特斯的王位繼承構成影響[8][12][9]。公元前2年,穆薩毒弒弗拉特斯四世,並使自己和弗拉特斯五世成為安息帝國的共治者[13][3]。根據公元1世紀的羅馬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所言,他曾聽聞穆薩與其子弗拉特斯五世之間有性關係的傳言[14]。由於弗拉特斯五世在位期間的硬幣同時鑄有穆薩的頭像,再加上該傳言,使部分學者認為弗拉特斯五世曾迎娶其母穆薩[15]。然而,至今仍無證據證明弗拉特斯五世確曾迎娶其母穆薩;即使在安息帝國時期的文獻,抑或是在其前朝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文獻,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有親子通婚的情況出現[16]。
統治
在弗拉特斯五世繼位後,他隨即要面對與羅馬帝國在亞美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方面的爭議。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派遣其養子蓋烏斯·凱撒率領軍隊進攻亞美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地。在戰爭爆發前,蓋烏斯·凱撒遇見弗拉特斯五世派出的使者,該使者要求將弗拉特斯五世的兄弟送還。奧古斯都隨後以嘲諷的態度回信予弗拉特斯五世,並僅稱弗拉特斯五世為「弗拉特斯」。在信中,奧古斯都要求弗拉特斯五世放棄其王位和對亞美尼亞的主權聲索。弗拉特斯五世對之不以為然,並回信予奧古斯都。根據古羅馬歷史學家卡西乌斯·狄奥所述,弗拉特斯五世在回信中「以傲慢的口吻自稱『王中之王』,並僅以奧古斯都的頭銜『凱撒』稱呼對方」。[13]
最終,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雙方在公元元年簽訂和平條約。條約確立亞美尼亞為羅馬帝國的藩屬國,而羅馬帝國認可安息帝國為與其平等的國家,弗拉特斯五世則為其合法君主[13][12]。羅馬帝國對弗拉特斯五世的王位的認可對弗拉特斯五世而言非常重要,因為他在國內的地位並不穩固[12]。然而,如此策略卻適得其反。公元4年,已經對意大利裔女奴隸之子佔有王位而不滿的安息帝國貴族的不滿因弗拉特斯五世承認羅馬帝國對亞美尼亞的宗主國地位而加深,使他們廢除了弗拉特斯五世和穆薩二人的共治者地位,並流放之。弗拉特斯五世和穆薩二人雙雙逃往羅馬,而奧古斯都則對二人表示歡迎[17][18]。安息帝國貴族隨即迎奧羅德斯三世繼位[13][19]。
鑄幣
與一般安息帝國硬幣鑄上的方形字樣不同,在弗拉特斯五世在位後期鑄造的硬幣的背面鑄有其母穆薩的頭像和“神聖的”的圓形字樣[20][21]。此外,穆薩也被給予了意解“王后”的頭銜「巴西利莎」,不過該頭銜在希臘化時代是任何王室女性都可以擁有的頭銜,而並非君主的妻子專用的頭銜[22]。與其父一樣,在弗拉特斯五世在位期間鑄造的硬幣的正面鑄有一個在弗拉特斯五世的頭部後持有指環和帶狀王冠的人物,而該人物類似希臘女神尼刻[23]。在安息帝國時代,伊朗人以希臘化的方式描繪國内神聖人物的形象[24][25],因此該頭像可以與《波斯古經》中的卡瓦勒那赫(即“君主的榮耀”)相聯繫[26]。少部分在弗拉特斯五世在位期間鑄造的硬幣的背面鑄有火廟的圖樣[27]。在弗拉特斯五世在位期間鑄造的硬幣對弗拉特斯五世的稱謂與對其父王的稱謂一致,皆為“王中之王、阿爾沙克、正義者、恩人、傑出者、希臘人的朋友”[28]。
家族
|
安息帝國君主 |
|
安息帝國公主/駙馬 | ||||||||||||
|
安息帝國君主/王子(爭位者) |
|
其他王國國王(安息帝國王子) | ||||||||||||
|
安息帝國王子(共治者) |
|
其他王國國王(非安息帝國王子;僅) |
安息帝國國王 薩納特魯斯 |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提格兰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弗拉特斯三世 | ||||||||||||||||||||||||||||||||||||||||||
索菲尼 王國國王 亞美尼亞 王國王子 小提格蘭 | 佚名公主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米特里達梯 四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奥罗德斯二世 | ||||||||||||||||||||||||||||||||||||||||
安息帝國王子 (共治者) 帕科羅斯一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弗拉特斯四世 | 安息帝國 女王中之女王 穆薩 | |||||||||||||||||||||||||||||||||||||||||
大益人王子 | 佚名公主 | 安息帝國王子 (爭位者) 弗拉特斯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沃諾奈斯一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弗拉特斯五世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阿特羅帕特尼 王國國王 阿尔达班二世 | 安息帝國國王 阿特羅帕特尼 王國國王 沃諾奈斯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美赫爾達特斯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瓦尔丹一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戈塔爾澤斯 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沃洛吉斯一世 | 阿特羅帕特尼 王國國王 帕科羅斯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梯里達底一世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阿尔达班三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沃洛吉斯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帕科羅斯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瓦尔丹二世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沃洛吉斯三世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阿克西達瑞斯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帕爾塔馬 西里斯 | 卡剌肯涅 王國國王 米里達梯 | ||||||||||||||||||||||||||||||||||||||||
腳注
- ^ Schmitt 2005.
- ^ Kia 2016,第160頁.
- ^ 3.0 3.1 Richardson 2012,第161頁.
- ^ Marciak 2017,第349頁.
- ^ Garthwaite 2005,第80頁.
- ^ Strugnell 2006,第251–252頁.
- ^ Bivar 1983,第66–67頁.
- ^ 8.0 8.1 Kia 2016,第198頁.
- ^ 9.0 9.1 Schippmann 1986,第525–536頁.
- ^ Bigwood 2004,第39–40頁.
- ^ Strugnell 2008,第289 (see also note 53)頁.
- ^ 12.0 12.1 12.2 Dąbrowa 2012,第173頁.
- ^ 13.0 13.1 13.2 13.3 Kia 2016,第199頁.
- ^ Bigwood 2004,第44頁.
- ^ Bigwood 2004,第43–44頁.
- ^ Bigwood 2004,第44–45頁.
- ^ Strugnell 2008,第292, 294–295頁.
- ^ Marciak 2017,第378頁.
- ^ Dąbrowa 2012,第174頁.
- ^ Rezakhani 2013,第771頁.
- ^ Bigwood 2004,第57頁.
- ^ Bigwood 2004,第40, 44, 48, 61頁.
- ^ Curtis 2012,第72頁.
- ^ Curtis 2012,第76–77頁.
- ^ Boyce 1984,第82頁.
- ^ Curtis 2012,第71頁.
- ^ Olbrycht 2016,第96頁.
- ^ Bigwood 2004,第60頁.
參考文獻
- Bigwood, J. M. Queen Mousa, Mother and Wife(?) of King Phraatakes of Parthia: A Re-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Journal of 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Project Muse). 2004, 4 (1): 35–70. doi:10.1353/mou.2004.0027.
- Boyce, Mary. Zoroastrians: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Psychology Press. 1984: 1–252. ISBN 9780415239028.
- Bivar, A.D.H.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Iran Under the Arsacids. Yarshater, Ehsan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3(1): The Seleucid, Parthian and Sasanian Perio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1–99. ISBN 0-521-20092-X.
- Curtis, Vesta Sarkhosh. Parthian coins: Kingship and Divine Glory. The Parthian Empire and its Religions. 2012: 67–83 [2020-06-18]. ISBN 97839405981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 Dąbrowa, Edward. The Arsacid Empire. Daryaee, Touraj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ranian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1–432 [2020-06-18]. ISBN 978-0-19-98757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1).
- Garthwaite, Gene Ralph, The Persians, Oxford & Carlt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1-55786-860-2
- Kia, Mehrdad. The Persian Empire: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2 volumes]. Santa Barbara: ABC-CLIO. 2016 [2020-07-19]. ISBN 978-1610693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 Marciak, Michał. Sophene, Gordyene, and Adiabene: Three Regna Minora of Northern Mesopotamia Between East and West. BRILL. 2017. ISBN 978-9004350724.
- Olbrycht, Marek Jan. The Sacral Kingship of the early Arsacids I. Fire Cult and Kingly Glory: 91–106. 2016 [2020-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 Rezakhani, Khodadad. Arsacid, Elymaean, and Persid Coinage. Potts, Daniel T.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ncient Ir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199733309.
- Richardson, J.S. Augustan Rome 44 BC to AD 14: The Restoration of the Republic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mpir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7486-1954-2.
- Schippmann, K. Arsacids ii. The Arsacid dynasty.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II, Fasc. 5: 525–536. 1986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 Schmitt, Rüdiger. Personal Names, Iranian iv. Parthian Period.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5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 Strugnell, Emma, Ventidius' Parthian War: Rome's Forgotten Eastern Triumph, Acta Antiqua, 2006, 46 (3): 239–252, doi:10.1556/AAnt.46.2006.3.3
- Strugnell, Emma. Thea Musa, Roman Queen of Parthia. Iranica Antiqua. 2008, 43: 275–298. doi:10.2143/IA.43.0.2024051.
弗拉特斯五世
| ||
---|---|---|
前任者: 弗拉特斯四世 (父) |
王中之王 (列表) 公元前2年-公元4年 與母穆薩共治 |
繼任者: 奧羅德斯三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