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豆丁海馬
巴氏豆丁海馬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
目: | 海龙鱼目 Syngnathiformes |
科: | 海龍魚科 Syngnathidae |
属: | 海馬屬 Hippocampus |
种: | 巴氏豆丁海馬 H. bargibanti
|
二名法 | |
Hippocampus bargibanti Whitley, 1970
|
豆丁海馬(學名:Hippocampus bargibanti)又稱巴氏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魚科的其中一種。
分布
本魚目前只在中西太平洋區被發現,包括台灣,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南部沿海地區,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喀裡多尼亞的珊瑚礁和斜坡深度10米(33英尺)到40米(130英尺)之間都可發現豆丁海馬。[3]
描述
本魚體型非常小,通常小於2厘米(0.79英寸),並且只棲息在海扇上。[4]有兩個已知的顏色變化:灰色與紅色結節(tubercle),和黃色與橙色結節。目前仍不知道這些花色變化與特定棲息的柳珊瑚是否有相關性。[5]由於牠的極佳的偽裝能力,所以一直到宿主柳珊瑚在實驗室研究時才發現牠的存在。[6]科學家相信,其他類似的物種仍然尚未被發現。[4]
豆丁海馬極佳的保護色,讓牠在棲息的柳珊瑚中極難被發現。該物種是在實驗室中研究柳珊瑚時才被發現。身上覆蓋著大的球莖結節,和其棲主物種柳珊瑚的息肉(polyps)的顏色與形狀極為相似,而牠的身體與柳珊瑚的莖幹相似。
雖然存在著可以根據周圍環境改變顏色的其他一些海馬物種,例如(Hippocampus whitei),但目前仍不知道若牠們改變棲主時,個體是否可以改變顏色。豆丁海馬其他獨特的特點包括肉質的頭部和身體,很短的吻,和長度適於抓握的尾巴。牠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馬物種之一,體長一般小於2厘米(0.79)。[7]
繁殖
成體海馬通常是單一成對或集群成對,單株柳珊瑚上發現豆丁海馬的最高記錄為28隻,可能是一夫一妻制。
海馬全年都有繁殖現象。雌海馬將卵產在雄海馬身體上的育兒囊中。[4]雄海馬使卵受精後抱卵直到孵化為止,妊娠期均約為兩個星期[4]在水下雄海馬曾一胎產下34隻幼體海馬。[7]幼體的外觀就像是縮小版的成體海馬,從孵化後便是獨立成長,沒有獲得父母進一步的照顧。[3]
保護
對於豆丁海馬的數量、分佈、或主要的威脅都知之極少。因此,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數據缺乏的紅名單中。[1]由於豆丁海馬罕見且具吸引力的顏色,因此極可能被用於水族寵物交易或收集[1],雖然目前在國際貿易的物種裡還沒有被記錄。[7]
所有海馬(海馬屬)都列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中,于2004年5月生效,限制和規範牠的國際貿易。[7]澳洲的豆丁海馬的數量列於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所以現在必須要出口許可證,雖然只授予批准的管理計劃或圈養繁殖的動物。
因為數據的有限,在能適當的評估其狀態並實施相應的保護措施之前,進一步的研究其生物學、生態學、棲息地、豐富度和分佈的需要相當迫切。[1]然而,這個物種的偽裝非常有效,可能使這種調查特別具有挑戰性。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Project Seahorse. Hippocampus bargibant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3. [12 May 2006].
- ^ Appendices | CITES. cites.org. [2022-01-14].
- ^ 3.0 3.1 Froese, Rainer, and Daniel Pauly, eds. (2006). "Hippocampus bargibanti" in FishBase. December 2006 version.
- ^ 4.0 4.1 4.2 4.3 Epoch Times Staff. (8/11/2011.) "Science in Pictures: Pygmy Seahorses." The Epoch Times, Northern California Edition.
- ^ Reijnen, B.T., van der Meij, S.E.T., van Ofwegen, L.P. (2011) "Fish, fans and hydroids: host species of pygmy seahorses." ZooKeys 103: 1-26.
- ^ ARKive species fact-file
- ^ 7.0 7.1 7.2 7.3 Lourie, S.A., Foster, S.J., Cooper, E.W.T. and Vincent, A.C.J. (2004) A Guid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ahorses. Project Seahorse and TRAFFIC North America, Washington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