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岩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岩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目: 泽泻目 Alismatales
科: 天南星科 Araceae
属: 岩芋属 Remusatia
种:
岩芋 R. vivipara
二名法
Remusatia vivipara
異名[2][3]
  • Arum viviparum Roxb.
  • Caladium viviparum (Roxb.) Nees
  • Colocasia vivipara (Roxb.) Thwaites
  • Remusatia formosana Hayata
「岩芋」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国大陸岩芋[1]、台湾岩芋[4]
臺灣臺灣目賊芋[2][3]、目賊芋[5]

岩芋学名Remusatia vivipara),同物異名臺灣岩芋,為天南星科岩芋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锡金泰国喀麦隆印度尼西亚爪哇尼泊尔越南斯里兰卡缅甸印度东北以及中国大陆云南南部至东南部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河谷疏林以及灌丛中的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1]

臺灣分布在南投及屏東山區,附於樹幹的草本植物,葉子呈卵形,約2至3片狀[3][6]。因其種子缺少胚乳,臺灣與原生地並不相似而種子不易萌發,常常藉由鱗莖珠芽(bulbil)行「無性生殖」,染色體為「三倍體」,遺傳基因與南投縣信義鄉雙龍部落的零星「雲南岩芋」(Remusatia yunnanensis)幾乎完全相似,「雲南岩芋」染色體則為「二倍體」。[7]

别名

红芋、红半夏、红岩芋(云南思茅) 红天椒(云南富宁) 红芋头(云南马关) “哈怕都姆”(傣族语)

参考來源

  1. ^ 1.0 1.1 1.2 昆明植物研究所. 岩芋.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2.0 2.1 2.2 台湾目贼芋 Remusatia vivipara (Lodd.) Schott, 1832.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臺灣目賊芋 Remusatia vivipara (Lodd.) Schott, 1832.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aiBIF). [2013-01-24] (中文(臺灣)). 
  4.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台湾岩芋.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 ^ 林健生、賴世杰. 溪頭神木倒塌 竟發現瀕絕「台灣目賊芋」. 公視新聞. 2016-09-13 [2023-05-13] (中文(臺灣)). 
  6. ^ 呂勝由; 牟善傑; 謝宗欣; 許再文. 《臺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 彩色圖鑑(VI)》.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01: 166頁 [2001]. ISBN 957-029-699-2. 
  7. ^ 黃啟東. 台灣目賊芋珠胎相連兩千里. 《科學人》2013年11月號第141期. 遠流出版公司. 2013-11-01 [2016-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