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
燕光烈帝 | |||||||||||||||||
---|---|---|---|---|---|---|---|---|---|---|---|---|---|---|---|---|---|
太上皇 | |||||||||||||||||
大燕皇帝 | |||||||||||||||||
統治 | 756年2月5日-757年1月25日[1] | ||||||||||||||||
前任 | 無(建國) | ||||||||||||||||
繼任 | 安慶緒 | ||||||||||||||||
出生 | 703年 | ||||||||||||||||
逝世 | 757年1月25日[1] | (53歲)||||||||||||||||
王后 | 哀皇后康氏 皇后段氏 | ||||||||||||||||
| |||||||||||||||||
政权 | 大燕 | ||||||||||||||||
宗教信仰 | 祆教 |
安祿山(703年—757年1月25日)[2][3][4],本姓康[5],名軋犖山[6],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母阿史德氏[7]。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師,信仰祆教[8]。安祿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聖武。
姓名及出身
日本學者森安孝夫根據中亞出土的古代文獻認為,其本姓康(粟特語:kang),或之後改姓的安(粟特語:an),都是粟特人使用的漢姓。
學者亨寧(W.B.Henning)提出,祿山,或犖山,為粟特語Rokhshan,是光明的意思。日本粟特語學者吉田豐認為,安祿山這個名字是直接譯自粟特語,唸法為An Rokhshan。
日本學者桑原騭藏,法國學者蒲立本,中國學者向達、陳寅恪、榮新江等人皆主張安祿山出身粟特人。
學者安福敦(Antonino Forte)認同安祿山的名字來自粟特語,但認為安波註和安延偃皆為突厥人,是在投奔安貞節後才冒姓安,安祿山應為突厥人。
崛起
禄山少孤,因母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遂改姓安姓,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初为互市马牙郎(大概是商人交易時的翻譯員)。以骁勇著称,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养为假子,后渐升至千卢将军。[9]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御史,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與寵信。開元二十九年,官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年)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又受封為東平郡王。[5]
祿山晚年十分肥胖,重三百多斤,皇帝問他肚子怎麼這麼大,答曰:“唯赤心耳!”[10]曾經在玄宗面前作胡旋舞,竟然能“疾如風焉”。[7]
安禄山曾对唐玄宗说:“只知有皇帝,不知有太子。”唐玄宗让安禄山与杨贵妃及其堂兄弟姐妹为兄弟姐妹,又答应安禄山做杨贵妃养子。安禄山每次见到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先对杨贵妃行礼,玄宗问何故,他说:“蕃人先母而后父。”玄宗大悦。安禄山通行宫禁,有时通宵不出,有传言他和杨贵妃有丑闻,玄宗也不生疑。
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取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當時河北一带胡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以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
叛變
唐玄宗統治晚期,唐朝國勢由極盛轉變成過度安逸。對邊軍統領的管制逐漸鬆動,對禁軍的訓練也稍微鬆弛。安祿山在各邊軍中勢力最強大、管區最完整,他洞悉內情,遂有輕朝廷之心。
前任宰相李林甫死後,他在朝中失去了忌憚的對象。安祿山感念玄宗恩德,本想等衰老的玄宗駕崩後再行叛亂。代李林甫任右相(中書令)的楊國忠與群臣不和,其中為了爭寵,楊、安兩人關係最惡。又因為之前他為了討好玄宗而得罪太子李亨,深感不安又對帝位抱有幻想的安祿山,於是提早叛唐行動。叛變前,他精選豢養同羅、奚、契丹降人八千為義子,稱「曳落河」(胡語,意為壯士),皆驍勇善戰;又畜戰馬數萬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處經商致財。天寶十四載,又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組成一個以少數民族武人為骨幹、有漢族失意文人和地方軍人參加的財富力強的武裝集團。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以討楊國忠、清君側為名,與平盧節度使史思明發動叛亂,挾三鎮兵力,直指東都洛邑。太原驛站得報,疾馳趕到驪山,當時在驪山華清池的唐玄宗不相信安祿山會叛變,但叛變的消息不斷傳來,玄宗仍半信半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派人傳來情報,玄宗大夢初醒。在唐玄宗本人錯誤的戰略下,安祿山的鐵騎軍團攻陷洛阳城,次年正月便在洛陽,建國大燕,改元聖武,自稱雄武皇帝,以達奚珣為丞相。
同年六月,唐玄宗因急於解除長安之危,又在錯誤的軍事認知下,處斬兩位名將封常清與高仙芝,此令震動唐軍。爾後唐玄宗急令另一名將哥舒翰統帥唐軍東出潼關。深明唐玄宗戰略錯誤的哥舒翰,計劃以拖制變,最後卻被唐玄宗認為怯戰,因而在無從建言的無奈中與安祿山決戰,果然大敗。燕军攻陷潼关。
唐朝在邊軍與地方駐軍來不及應變的情勢下,安祿山大軍壓境,進入京畿一帶。唐玄宗在危急下,率領近衛兵團逃出京城,群龍無首的西京長安因此陷落。其部将史思明攻占河北十三郡地。從此,各地的有力軍官,觀察使、安撫使、節度使等等的地位高漲,半壁江山亦陷於長期戰亂之中。至德二載(757年)正月甲寅,其次子安慶緒唆使嚴莊挑撥李豬兒殺害安祿山後,並未公佈安祿山的死訊[11],只稱他傳位於安慶緒,尊其為太上皇。後史思明殺安慶緒後即大燕帝位,補諡安祿山為光烈皇帝[1]。
遇刺身亡
安祿山患眼疾,看不见东西,脾气暴躁,经常打人,手下的严庄经常被打,怀恨在心。757年正月初五[12],其次子安庆绪因怀疑安祿山可能會傳位給另一子安慶恩,便唆使严庄挑拨宦官契丹人李猪儿,當日严庄持刀和李猪儿进入帐中,安庆绪在帐外,李猪儿用大刀砍中躺在床上的安祿山的肚子,安祿山摸索床头的刀而不得,撼幄帐大呼曰:“是我家贼!”腹肠已数斗流在床上,言讫气绝[13]。
歿後
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死後仍被華北軍人奉為神明。之後安祿山部將田承嗣投降唐室,受封魏博節度使,為了安定北方人心,特別為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四人立祠,即安史四聖,直到773年田承嗣才毀了「四聖」的祠堂諂媚朝廷,而取得使相的頭銜。
家系
妻
子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影視作品
電影
年份 | 地區 | 作品 | 演員 |
1955年 | 日本大映 | 《楊貴妃》 | 山村聰 |
1962年 | 邵氏电影 | 《杨贵妃》 | 李英 |
1992年 | 中国 | 《杨贵妃》 | 顏彼德 |
2009年 | 《大明宫》 | 阿力 | |
2015年 | 中国 |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 莫合塔爾.鐵列吾哈孜 |
2017年 | 中国/日本 | 《妖猫传》/《空海》 | 王迪 |
電視劇
年份 | 地區 | 作品 | 演員 |
1976年 | 香港無綫電視 | 《楊貴妃》 | 黃允材 |
1983年 | 亚洲电视 | 《剑仙李白》 | 蔡国庆 |
1985年 | 华视 | 《杨贵妃》 | 張復建 |
1986年 | 台视 | 《杨贵妃傳奇》 | 張國柱 |
1990年 | 中国 | 《唐明皇》 | 顏彼德 |
1994年 | 新加坡 | 《昆仑奴》 | 唐琥 |
1994年 | 台灣、新加坡 | 《天师钟馗》 | 叶世品 |
1997年 | 香港無綫電視 | 《大刺客之煙花殺手》 | 秦煌 |
2000年 | 《楊貴妃》 | 阮兆祥 | |
2003年 | 中国 | 《大唐歌飞》 | 包德磐 |
2006年 | 《神鬼八陣圖》 | 盧星宇 | |
2007年 | 《大唐芙蓉园》 | 臧金生 | |
2008年 | 《大唐游侠传》 | 涂們 | |
2009年 | 《楊貴妃秘史》 | 徐錦江 | |
2017年 | 《大唐榮耀》 | 林雪 |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安祿山事跡》
- ^ 《安祿山事跡》卷下:祿山以天寶十四年乙未十一月反,至至德二年丁酉正月被殺,僭竊三年,年五十五。
- ^ 《舊唐書》卷10:二載春正月....乙卯,逆胡安祿山為其子慶緒所殺。
- ^ 《新唐書》卷6:二載正月,永王璘陷鄱陽郡。乙卯,安慶緒殺其父祿山。
- ^ 5.0 5.1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上
- ^ 一作阿犖山,《資治通鑑》卷214:「安祿山者,本營州雜胡,初名阿犖山。其母,巫也。」。《舊唐書》〈安祿山傳〉:「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也.本無姓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師,以卜為業。突厥呼鬬戰為軋犖山,遂以名之。」《新唐書》〈安祿山傳〉:「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為覡,居突厥中,禱子於軋犖山,虜所謂鬬戰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廬,野獸盡鳴,望氣者言其祥,范陽節度使張仁愿遣搜廬帳,欲盡殺之,匿而免。母以神所命,遂字軋犖山。」
- ^ 7.0 7.1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
- ^ 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臺北,1997
- ^ 《安禄山事迹》卷上;陈寅恪《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将安禄山视作寒族胡人,无家世背景。(载《金明馆丛稿初编》)
- ^ 《新唐书·安禄山传》
- ^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五·子部四十五十类书类二云:“《新唐书》之载安禄山死日乖互”。
- ^ 太平御覽:二載春正月庚戌朔,上在彭原受朝賀。是日通表入蜀賀上皇。上皇遣平章事崔圓奉誥赴彭原。乙卯,逆胡安祿山為子其慶緒所殺。
- ^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五十
參見
前任: - |
大燕皇帝 756年 |
繼任: 兒子 燕哀帝 安慶緒 |
前任: 李林甫 |
唐朝尚书左仆射 (非宰相) 754年—755年 |
繼任: 哥舒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