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埔里社廳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埔里社廳城,俗稱大埔城[1],是一座過去存在於今天臺灣南投縣埔里鎮城池,為清治時期埔里社廳廳治所在,該廳於光緒元年(1875年)所設,而築城則始於光緒四年(1878年)。此城在日治時期被徹底拆毀,原有的市街型態也被大幅調整[2]

沿革

清光緒四年(1878年)駐守埔里社廳的臺灣鎮總兵吳光亮為防禦與原住民之間的衝突,於是向朝廷奏請後以官帑四千圓開始建築土城[3],周長約500丈,內有衙署,外則另種有刺竹林,並有護城河環繞,進出城門得通過吊橋,且有衛卒日夜輪流看守。此城建好後,除了是埔里社廳的行政中心外,也是中路開山撫番的政治及軍事重鎮,奠定了清廷在埔里盆地的統治基礎,吸引了不少漢人進入埔里開墾並加速了埔里一帶的漢化[2]

進入日治時期後,該城在大正三年(1914年)因市區改正而遭到拆毀,而三年後埔里因地震而重創後,日本政府在重建時將原先不規則的街道加擴大、拉直,又新闢了一些街道,使得城內的景觀也大幅改變[2]

建築特色

埔里社廳城形狀接近圓形,高1丈6尺,寬1丈,外有刺竹林與護城河,開有東南西北四方城門,但因城軸線與子午線偏差45°,所以東門其實是在東南方,而南門其實是在西南方,其他的門亦如此偏差。而在城內則設有分府辦公廳與北路協鎮府等衙署[2]

其他

北路協鎮府衙門門口有一對石獅,日治時期曾被移置到能高社、能高神社充當狛犬,後來跟神社石燈籠等文物一同搬到埔里醒靈寺[4]。這對石獅原本放在醒靈寺參聖門[4],後來經過處理後改放到三川門前[5]。跟舊貌相比,現在的石獅已上有彩繪[5]

參考來源

  1. ^ 媚麗埔里-大埔城誌-歷史大事--歷史說明 - 南投縣埔里鎮公所.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2. ^ 2.0 2.1 2.2 2.3 張志遠. 台灣的古城.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年9月: 112-115頁. ISBN 978-986-6731-00-6. 
  3. ^ 周郁森. 清代臺灣城牆興築之研究 (PDF): 47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紀文禮. 〈130年石獅 見證埔里開發史〉. 聯合報. 2008-03-06. 
  5. ^ 5.0 5.1 醒靈寺百年石獅彩繪後立廟門口. 國家文化記憶庫.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