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荪(1911年12月28日—1984年8月5日),男,祖籍安徽泾县,生于贵池,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生平
吴茂荪10岁时随父母迁至南京,在东南大学附小就读,后考入金陵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进入金陵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次年,又转入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后经国民政府参谋总长朱培德推荐,他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同中校军阶英文教官。1933年,加入王昆仑主持的南京读书会。1935年,参与筹组南京文化界救国会。1940年,他被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朱家骅派到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任职。后当选重庆市参议员。1942年 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并于次年当选中央委员。1944年,出任兵役部督察处副处长(同少将级)。1945年,当选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委员。抗战结束后,他于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同年,当选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秘书长(冯玉祥为主席)。次年,他又当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驻美总分会执行委员。同年,其作为冯玉祥代表前往香港参与民革中央工作。1949年9月,在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茂荪出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1964年,改任副会长。文革期间,他于1969年被停止职务。1972年由周恩来建议恢复副会长之职。
1984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病重之际,中共中央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
社会兼职
曾任政务院参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届民革中央委员,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常委,第五、六届民革中央副主席。
参考文献
- ^ 1.0 1.1 吴茂荪.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2014年1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9日).
- ^ 2.0 2.1 徐友春. 《民国人物大辞典》.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
|
---|
历史 | |
---|
风物 规划 | 早期 | |
---|
當代 | 行健楼 · 行知楼 · 汇文楼 · 汇贤楼 · 汇智楼 · 曹隐云科学馆 · 体艺楼 |
---|
分校 | |
---|
|
---|
人物 | |
---|
|
|
---|
|
---|
1953年6月-1958年4月 | 主 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委员 | |
---|
候补委员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
|
---|
|
---|
1956年2月-1958年11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常务委员 | |
---|
|
---|
1958年11月-1979年10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常务委员 | |
---|
- ^ 注1:李济深于1959年10月9日逝世
- ^ 注2:何香凝于1960年8月被选为主席
- ^ 注3:4人均为1960年8月15日至9月19日民革四届二中全会补选
|
|
---|
1979年10月-1983年12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常务委员 | |
---|
- ^ 注1:朱蕴山于1981年4月逝世
- ^ 注2:王昆侖于1981年12月被选为主席
- ^ 注3:侯镜如、孫越崎、赵祖康于1981年12月增选
- ^ 注4:方少逸、沈求我、陈铭德、黄启汉、黄逖非于1981年12月增选
- ^ 注5:王肇治、胡景通、程星龄于1982年增选
|
|
---|
1983年12月-1988年11月 | 名誉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
---|
常务委员 | |
---|
- ^ 注1:王昆侖于1985年8月逝世
- ^ 注2:屈武于1987年12月辞去主席,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 ^ 注3:屈武于1987年2月被选为主席
- ^ 注4:朱学范于1987年12月被选为主席
- ^ 注5:毛增滇等12人于1987年2月增选
|
|
|
---|
|
---|
1958年8月-1964年10月 | 会长 | |
---|
副会长 | |
---|
理事 | |
---|
书记处第一书记 | |
---|
书记处书记 | |
---|
书记处候补书记 | |
---|
|
---|
1964年10月-文革期间 | 名誉会长 | |
---|
会长 | |
---|
副会长 | |
---|
理事 | |
---|
书记处第一书记 | |
---|
书记处书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