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前身是台灣史講習會,是台灣於1970年代由中國青年救國團台灣省文獻會所成立的組織,旨在告訴參加學員台灣和中國在遠古時代相連,以此強調台灣和中國密不可分的關係,具有打擊台獨思想的用意。[1]1969年10月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王宇清,和省、市文獻會合辦「中原文化與台灣歷史文物特展」,出版「中原文化與台灣」專書,推廣台灣與中國關係。特展後,在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王國璠奔走下,獲得台灣省文獻會主委張炳楠台灣省立博物館館長劉衍支持,創辦「臺灣史講習會」,[2]並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支援,分配大專院校歷史系學生參加講習,並由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和台灣省文獻會負責。1970年8月,舉辦為期5天的「台灣史講習會」,學員皆為歷史系學生,聘陳奇祿林衡道、胡一貫、曾廣順為講座師資。[3]1973年,該組織改名為「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並持續辦理台灣史主題的暑期講習,內容有學者演講、史跡踏查、研究發表、年會活動、出版雜誌等,對當時大專學院內幾乎無台灣史課程的學生來說,具有相當吸引力。[1]

組織緣起

1960年代,因台灣海外人士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日本也有古賀三千雄池田勇人等學者支持台獨,以及島內有人提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等言論,使得部分人士認為應加強台灣歷史教育及研究,並應在大專院校開設台灣通史或台灣研究課程。1969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中原文化與台灣」特展,引起社會迴響。[3]:422-423後續1970年在救國團執行長宋時選授意下,由北市文獻會王國璠發起、台灣省文獻會張炳楠主委、台灣省立博物館劉衍館長支持下,發起「臺灣史講習營」。[2]該組織發起因素係為回應「台獨」分裂主義思想,因而在每年暑期舉辦二梯次(大專生、國中小教師)暑期講習活動,意加強推廣中國與台灣之關聯性。[4]1973年,該組織改名為「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1973年—1999年),該會以傳遞台灣和大陸在遠古相連,從歷史、地質角度,加強台灣和中國不可分的關係,具有打擊台獨思想的用意。[1]

活動

暑期研習營

1970年8月,舉辦為期5天的「台灣史講習會」,學員皆為歷史系學生,聘陳奇祿林衡道、胡一貫、曾廣順為講座師資。1973年暑期,在成功大學辦理兩梯次,第一梯次對象為大專學生,第二梯次為國中小學校長、文史公訓老師,救國團乃將「台灣史蹟研究會」改名為「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3]1976年7月,「北」、「中」兩文獻會同步舉辦史研會,參加者區分為北市教師組、台灣省大專生組。1979年高雄升格院轄市後,也加入輪值。在暑期講習會期間,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都編印每年度的《青年自強活動-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講義》,如1978年冬季編印《台灣史料的收藏與整理》作為該期教師講座之講義。[2]:44

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創設

1975年8月,王國璠希望「創設一座專門提供台灣史資料機構,作為社會大眾以及史研會會友研究處所」,擬定「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計畫,獲得台北市民政局長楊寶發、救國團總團部執行長宋時選、台灣省民政廳、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支持。1976年台北市、台灣省、高雄市三個文獻會及相關單位聯合成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設立於台北市文獻會。[2]:45

該中心有三項重要工作:一是發行《史聯雜誌》,接受各界、學員投稿,由中心的研究組負責;二是創立史蹟源流研究會的年會,活動包含:

  1. 徵文比賽,由學員投稿,經評審選出前三名和佳作做論文發表;
  2. 學員結業後,以各縣市為單位組成「史蹟小組」,發表該地的史蹟勘考;
  3. 由研究組籌畫召開研討會,如1986年召開「台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邀請學者及鄉土史家18人,1987年和中國民族學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工作室合辦,有16篇論文,如鄉土史家黃榮洛的《初探『殺河南兵』事件》。[1]

台灣史蹟研究中心出版如《吳子光全集》、《柏莊詩草》、《詩畸》(擊缽吟)。其中《台灣史叢談》是救國團的台灣史範本,強調台灣及中國地質、文化、血緣密不可分;台灣在《 尚書》中即已載入,強調台人抗清、抗日。由於此書由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傳布,具有相當普及性。[1]

影響

學者溫振華認為,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雖因對抗台獨意識而成立,強調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臺灣史也以「鄉土史」為名,透過該會活動逐漸在中小學教師中受到一些注意,產生「鄉土史等於台灣史」的觀念。[4]學者許雪姬認為,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的活動,讓學員透過史蹟勘考走入台灣史研究的堂奧,也對台灣史研究的產生貢獻。[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許雪姬. 台灣史研究三部曲:由鮮學經顯學到險學. 思想. 2010-07-01, (16): 87-89. 
  2. ^ 2.0 2.1 2.2 2.3 李榮聰. 編後記:從臺灣省通志館採訪員談起. 臺灣文獻. 2010-03-30, 62 (1): 43. 
  3. ^ 3.0 3.1 3.2 鄧憲卿主編.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志.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 423. 
  4. ^ 4.0 4.1 溫振華. 鄉土教育與新世界觀. 台灣時報. 199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