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县 (成都)
华阳县 | |
---|---|
县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四川省温江专区 |
設立 | 唐乾元元年(758年) |
撤銷 | 1965年 |
語源 | 地称天府,原号华阳 |
政府駐地 | 华阳县中兴镇[1]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957 平方公里(369 平方英里) |
人口(1949) | |
• 常住 | 47.1[2]:105万人 |
• 密度 | 492人/平方公里(1,275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舊稱 | 蜀县 |
华阳县,中国旧县名,位今四川省成都市区东部、南部。唐朝时由成都县划出,两县同城而治逾千年,构成了今成都市市区。今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双流区的部分区域曾属华阳县[3]。
历史沿革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置蜀县,因为蜀郡郡治成都府的附郭县而得名。乾元元年(758年),更名为华阳县,属剑南道成都府。得名华阳,据说是因古人论蜀之繁富有“地称天府,原号华阳”之说[3][4][5]。唐朝时,两县同属蜀郡、成都府,皆为成都府治所[6]。前后蜀时期,华阳县属益州成都府。宋代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元属成都路录事司,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元末属大夏。明属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明末属大西。[7][2]:62
清初属四川省成都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华阳县并入成都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仍同属成都府。嘉庆时属成都府成绵龙茂道,光绪时改 为川西道[2]:62。 新唐书对华阳县的评价为次赤[6],元史对华阳县的评价为下[8],清史稿对华阳县的评价为冲、繁、难[9]。
辛亥革命后,成都府废,1914年起,华阳县属西川道,后又废道复省,属四川省。1921年,华阳县与成都县合并为市,至1928年建立省辖成都市,其部分辖区划入成都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12日,民国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起义。使解放军迅速完成对成都的合围。27日,解放军在成都会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贺龙率军进入成都城[10]。其后,华阳县隶属川西行政区下属的温江专区。1959年,双流县被撤销分别并入温江县和华阳县,1962年恢复建置。[11]1965年,撤销华阳县,并入双流县。[11]
行政区划
清朝末年华阳县除成都城区外另辖9区、6镇、3乡、36场镇[7]。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华阳县所辖成都城区划归成都市,另辖4区、27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共辖6区、2镇、33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全县共辖3区、2镇、29乡。[2]:67-68
区名 | 区公所驻地 | 镇 | 乡 |
---|---|---|---|
第一区 | 中和场 | 中和镇 | 万安乡、新兴乡、胜利乡 |
第二区 | 中兴场 | 中兴镇 | 协和乡、公兴乡 |
第三区 | 得胜场 | 得胜乡、保和乡、大面乡、三圣乡 | |
第四区 | 石羊场 | 石羊乡、桂溪乡、永丰乡 | |
第五区 | 白家场 | 白家乡、文星乡、华兴乡 | |
第六区 | 苏码头(正兴场) | 正兴乡、永安乡、黄龙乡、佛洞乡、兴隆乡 | |
第七区 | 太平场 | 太平乡、平安乡、合江乡、永兴乡、三星乡 | |
第八区 | 龙潭寺(隆兴场) | 隆兴乡、仁和乡、西河乡、同兴乡 |
1950年,华阳县划出顺河乡至彭山县,划入仁寿县佛洞乡,全县共辖8区、2镇、29乡。1954年全县共辖6区、28乡、1直属镇、3乡级镇。1956-1957年撤销全部县辖区。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全县共辖1个镇、24个公社。1959年双流县撤销并划归华阳县、温江县,1962年恢复。1965年华阳县并入双流县前,共辖3个镇、18个公社[2]:68-69:
- 镇:中兴镇、中和镇、太平镇
- 公社:中兴公社、鹤林公社、协和公社、中和公社、新兴公社、白家公社、文星公社、万安公社、正兴公社、太平公社、合江公社、平安公社、永兴公社、兴隆公社、三星公社、永安公社、公兴公社、黄佛公社
1981年,为纪念华阳县,改华阳县1938年[12]至1965年的县城中兴镇为双流县华阳镇。2006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13],撤销华阳镇,设立双流县华阳街道[14]。2013年,成为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驻地。
县治
华阳县自建置起即与成都县同为成都府附郭县,治所设在成都城内,与成都县分治成都城。1938年[12],华阳县治所由成都市正府街迁至中兴场(今华阳街道),1950年3月又迁至中和场,1951年3月复迁至中兴场,直至撤县。[2]:63
人口
据清嘉庆旧志载,华阳县六甲共有48883户,男113446丁,女92215口,共205661人[7]。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县共76569户,383197人,其中男205021人,女178176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县共91538户,471059人,其中男251968人,女219091人。[2]:104-105
名人
-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参与修编《新唐书》,著有《东斋记事》等[15]
- 范百禄(1030年-1094年),字子功,北宋官员,范镇从子,官至翰林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15]
- 范祖禹(1041年-1098年),字淳夫,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范镇从孙,参与修编《资治通鉴》,著有《唐鉴》、《帝学》等[15]
- 章献明肃皇后(968年-1033年),姓刘,名不详,宋真宗赵恒的皇后,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功绩赫赫[16]
- 卓秉恬(1782年-1855年),字静远、静波,号海帆,清朝官员,恭亲王奕䜣的老师,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保,谥文端[17]
- 卓枟,字云木,卓秉恬次子,官至吏部侍郎,书法颇有成就[17]
- 曾鉴,字焕如,近代司法界人物,曾主持编纂民国《华阳县志》[7]
- 曾恪,滿洲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國務院參議、滿洲國成立後先後擔任熱河省公署秘書長,大同學院講師及華北石炭販賣公司副董事長。
- 张群(1889 - 1990年),字岳军,中国国民党元老,曾任上海(特别)市政府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四川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等职
参见
注释与参考资料
- ^ 今双流区华阳街道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成都市双流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双流县志(1911-1985)(修订版) (PDF).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年11月 [2018-08-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8-28).
- ^ 3.0 3.1 朱鸿伟. 江原、崇宁、华阳……成都历史上消失的古县. 华西都市报. 2015-04-25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
- ^ 《舆地广记》:“昔人论蜀之繁富曰‘地称天府,原号华阳’。县之得名实本诸此。”
- ^ 《元和郡县志》:“华阳本蜀国之号,因以为名。”
- ^ 6.0 6.1 《新唐书·志第三十二·地理六》:“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載曰南京,為府,上元元年罷京......華陽,次赤。本蜀,貞觀十七年析成都置,乾元元年更名。”
- ^ 7.0 7.1 7.2 7.3 曾鉴等. 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⑨ 民国华阳县志.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ISBN 7-80523-478-7.
- ^ 《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華陽,下。……”
- ^ 《清史稿·志四十四·地理十六》成都府......(康熙)九年,省华阳入成都。雍正六年,复设华阳......华阳冲,繁,难。倚。康熙九年并入成都。雍正五年复置。东:大面山。西:西山,亦名雪岭。南:六对、铁炉。锦江一名汶江,自郫县入,迳城南,折而东,会成都之郫江。又折而西,新开河自双流来会,下流入彭山。浣花溪在城东南,一名百花潭。驿同成都(锦官驿)......
- ^ 胡跃先. 1949成都解放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来源:四川日报. 2009-10-23 [2015-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简体中文).
- ^ 11.0 11.1 华阳当初是古蜀国“三都”之一 曾是“四川首县” 管辖区域直到暑袜街. 成都晚报. 2016-12-30 [2018-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0).
- ^ 12.0 12.1 百年码头通江海(凤凰网). www.ifeng.com.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 ^ ([//web.archive.org/web/20180829175531/http://www.sc.gov.cn/zwgk/gggs/mz/200701/t20070114_167735.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川府民政[2006]4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双流县撤销华阳、中和两镇建制,原两镇所属行政区域分别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
- ^ 双流区历史沿革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www.xzqh.org.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8).
- ^ 15.0 15.1 15.2 《宋史·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后妃上》
- ^ 17.0 17.1 《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