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投區慈生宮

坐标25°07′10″N 121°30′25″E / 25.119559°N 121.507021°E / 25.119559; 121.50702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5°07′10″N 121°30′25″E / 25.119559°N 121.507021°E / 25.119559; 121.507021

慈生宮

北投慈生宮全名為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區慈生宮,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一段321號,近捷運唭哩岸站,為主祀五穀先帝之民間信仰廟宇。

歷史

慈生宮最早建於明鄭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1] 由福建泉州、漳州兩縣籍居民合力創建,年代之久與關渡宮並稱,故址在現址東方約250公尺處,歷經清康熙、乾隆至光緒7年,年久失修殘破不堪始遷建於現址,民國58年由地方仕紳發貣募捐整建,復其舊觀蔚為名勝。又經民國72年再增建觀音、聖母兩殿暨民國94年的整修,始有現今莊嚴輝煌的藝術殿堂。

本宮奉祀五穀先帝為主神,副祀玉皇大帝、文昌帝君、關聖帝君、開漳聖王、太上道祖、呂仙祖、土地公、土地婆、中壇元帥、太陽星君、虎爺公、虎爺婆,託先帝公和諸菩薩神明的庇祐,住民得以安居樂業,瓜瓞綿綿。

恭迎關渡宮二媽回娘家

關渡宮正二媽傳說則是因船遇海難,神像漂流至唭哩岸,當地農夫發現後,將神像供奉於慈生宮內,之後因為清光緒7年地震造成慈生宮的傾倒廟宇整修,遂將神像寄祀於關渡宮,直到落成後信徒欲將神像請回,但媽祖卻指示要留在關渡宮「顧海口」,庇護海上航行船隻及漁民作業安全,二媽自此便留在關渡宮成為正二媽。故每年正月十六日,慈生宮會以盛大的獅陣、鑼鼓,前往關渡宮迎接二媽鑾駕回慈生宮娘家,俗稱「二媽回娘家」。然學界則認為此習俗與日據時代平息瘟疫信仰有關,祈求二媽能為人們驅除疾病或蟲害等。

虎爺夫妻暨虎爺請戲班

慈生宮所奉祀的虎爺是少見的虎爺夫妻。農曆四月十六日訂為其聖誕日,皆有延聘道士舉行祝壽儀式。

唭哩岸地方則相傳一個關於虎爺的故事:以前庄民生活困苦,慈生宮並沒有在虎爺聖誕時籌辦任何慶祝活動,某次聖誕當天,竟有從外地來的戲班,詢問廟祝戲臺該搭建何處?但廟方並無請任何戲班,但戲班人說有一位白色長髯的老伯,請他們來此唱戲。廟祝仔細一查,赫然發現虎爺神桌上擺有一張請戲班的單子,眾人恍然大悟,推斷虎爺顯靈。所以之後每逢農曆虎爺聖誕時,便有唱戲慶生,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特色浮雕暨文物

石獅兩旁的圍牆上刻有四幅早年唭哩岸地區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浮雕,圖雕說明了昔日唭哩岸以農為業,大家在農忙之時的情景。廟內亦有二十四節氣之浮雕,亦說明慈生宮的主祀神明與農業之相關性。

慈生宮保存的文物有光緒 8 年慈生宮重興開支碑共計三面(運用了早期臺灣社會所用的計數符號:台灣碼指):昭和2年古匾、昭和4年鎮殿暨劍印童神像寄附雜項捐題碑記、昭和6年鑄造的銅爐、石獅像、唭樂社木製鼓架暨大鑼、木製香亭、五谷先帝老神轎暨媽祖老神轎等多項珍貴文物。

參見

慈生宮石碑

參考文獻

  1. ^ 北投52景-廟宇地方風情,臺北市北投區公所官網 (PDF). [2019-08-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5). 
  •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 關渡宮《信仰地景》,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關渡宮官網
  • 慈生宮廟祝楊文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