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六堆天后宮

坐标22°36′55″N 120°33′59″E / 22.6152433°N 120.5663700°E / 22.6152433; 120.566370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36′55″N 120°33′59″E / 22.6152433°N 120.5663700°E / 22.6152433; 120.5663700

六堆天后宮
內埔天后宮
六堆天后宮正殿
位置 臺灣屏東縣內埔鄉內田村廣濟路164號
建成时间大清嘉慶10年(1805年)
官方名称六堆天后宮
類型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评定时间1985年11月27日
詳細登錄資料

六堆天后宮(臺灣客家語四縣腔:Liuk-tôi Thiên-heu-kiûng ),是位於臺灣屏東縣內埔鄉內田村的媽祖廟,緊鄰昌黎祠,於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縣定古蹟[1]。1895年乙未抗日時,六堆人即是在此選出正副大總理來指揮作戰[2]:24[3]。該廟因位於內埔之故,也有稱為內埔天后宮

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另陪祀千里眼順風耳,於左次間奉祀註生娘娘,右次間奉祀福德正神,翼房觀音廳則供奉觀音菩薩[3]

沿革

內埔六堆天后宮據《鳳山縣采訪冊》所載,是清嘉慶八年(1803年)由鍾麟江所倡建[2]:11。在蔡牽於嘉慶五年(1800年)首次侵攻鹿耳門,引發蔡牽之亂期間,鍾麟江率眾於嘉慶七年(1802年)渡海至廈門後轉往湄州島分香,返回內埔莊後遂倡建天后宮,共募得4411兩銀[2]:31、32。而在天后宮於嘉慶十年(1805年)落成的同時[1][4],六堆人也在同年受臺灣道慶保之命支援官兵對抗蔡牽勢力,六堆人遂推武舉人賴熊飛擔任大總理,鍾麟江為副總理,於天后宮集結六堆兵力,可見天后宮在六堆已有相當的重要性[2]:23[4][3]

道光廿八年(1848),天后宮已有傾圮之象,六堆各莊遂推舉鍾桂齡主持重建工程[2]:17。在募得洋銀3310多元後,工程於隔年(1849年)十月擇吉開工,咸豐元年(1851年)十二月落成,共計耗資3250多元,而此次的重修大致維持原有格局,並未有太大改變[2]:17[1]

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割臺後,由於當時臺人拒絕日本的接收,遂與來臺的日軍交戰。當時六堆抗日勢力集結於天后宮,推選舉人李向榮擔任大總理,左堆總理蕭光明任副總理,總參謀為中堆總理鍾發春[2]:24。然而在火燒莊之役戰敗後,六堆的抗日行動也宣告失敗。

進入日治時期後,天后宮在大正二年(1913年)春進行重修,募得日幣1萬4千圓,同年11月落成[2]:25[3]。此次由鄉紳劉金安、李石華等人所發起的重修除了修復廟宇外,最主要的建設即是觀音廳的興建,使得天后宮跟昌黎祠連成一體[2]:25[1]。而在日治後期的皇民化運動期間,天后宮神像被潮州郡役所沒收,直到二次大戰後由內埔鄉長鍾梅貴、高雄縣參議員鍾桂蘭、前內埔第一保保正李福謙、老埤國民學校(今內埔崇文國小)校長鍾立珍、內埔信用組合職員陳玉蓮等五人上書請官方送歸神像[2]:26。而後募得舊臺幣44萬7700元後,於民國卅六年(1947年)進行天后宮的修復[2]:26

此後天后宮又在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請李瓊琢重作廟宇彩繪。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公告為古蹟之後,七十六年(1987年)成立管理委員會[2]:46。天后宮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年底進行重修,兩年後(1997年)的10月29日落成[2]:29

封禁古令埔碑

建築特色

六堆天后宮位在龍頸溪南岸,坐北朝南,主體為三開間傳統廟宇,屋頂為三川脊,平面格局為前、後殿間夾拜亭[3][1]

歷年興修大事表

年代 主事者 整修內容 金額 備註
嘉慶八年 鍾麟江等 倡建。 四千四佰十元 1803年動工,1805年完工。
道光二十九年 鍾桂齡等 規模悉仍舊制,柱子改木為石。 三千二佰五十餘元 1851年12月竣工。
民國二年 劉金安、李石華 建觀音廳。 日幣一萬四千元 1913年11月落成。
民國三十六年 鍾梅貴、鍾桂蘭等 從潮州郡所領回,重修內容不詳。 舊臺幣三佰四十四萬七千元
民國六十四年 彩繪重作。 李瓊琢先生繪製。
民國七十六年 鍾智謙等 成立管理委員會。
民國七十九年 山川殿陽坡彩繪重作。 李瓊琢先生繪製。
民國八十四年 管理委員會鍾智謙等向上級政府爭取經費。 天后宮全面整修。 承包二千二百六十六萬元得標。結算工程費二千七百五十萬五千餘元。 1997年12月完工。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六堆天后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劉正一 (主編). 《內埔鄉六堆天后宮沿革誌》. 內埔鄉六堆天后宮. 2014年4月. 
  3. ^ 3.0 3.1 3.2 3.3 3.4 建築導覽——六堆天后宮. 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 [2014-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8). 
  4. ^ 4.0 4.1 楊欽堯. 鍾麟江與內埔天后宮之興築. 臺灣文獻館電子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9-08-14 [2014-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