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事故

坐标40°46′10″N 74°00′17″W / 40.769498°N 74.004636°W / 40.769498; -74.004636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
迫降後的1549號班機
事件概要
日期2009年1月15日
摘要鳥擊水上迫降
地點 美国紐約哈德遜河
40°46′10″N 74°00′17″W / 40.769498°N 74.004636°W / 40.769498; -74.004636
飞机概要
机型空中巴士A320-214
營運者全美航空
註冊編號N106US
起飛地 美国紐約拉瓜迪亞機場
经停地 美国夏洛特道格拉斯国际机场
目的地 美国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
乘客150
機組人員5
生還者155(全數生還)
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起飛到迫降的航線

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 (英語:US Airways Flight 1549)是一班美国全美航空公司纽约市拉瓜迪亞機場起飛,中途停留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道格拉斯国际机场,前往华盛顿州西塔科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的每日定期国内商业客运航班。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中巴士A320-214負責該航線,在起飞爬升过程中加拿大黑雁鸟击,导致两個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駕駛艙機組人員在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該航班于升空6分钟后紧急迫降于曼哈顿中城西側的哈德逊河河面,結果機上共155人全數生還,該事件也稱為「哈德遜河上的奇蹟」(Miracle on the Hudson)。[1][2]

概要

當天下午,機身編號N106US之空中巴士A320客機,由57歲的機長萨伦伯格和49歲的副駕駛傑弗瑞·斯凱爾斯英语Jeffrey Skiles執飛,於下午3時26分在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起飛一分鐘左右,機長向機場控制塔報告,指飛機上兩具引擎都遭受鳥擊而失去動力,要求立即折返機場。機場方面隨即指示1549號班機立即折返,但萨伦伯格機長發現距離過遠,不能掉頭折返拉瓜迪亞機場,於是準備將客機飛往新澤西泰特伯勒機場作緊急降落;但其後機長又發現當時飛機的高度及下降速率,無法讓客機安全降落於泰特伯勒機場。於是,機長決定避開人煙稠密地區,冒險讓客機緊急降落在貫穿紐約市的哈德遜河上。拉瓜迪亞塔台在機長告知即將降落哈德遜河23秒後失去與班機聯繫[3][4][5]

水上迫降

飛機飛進哈德遜河河道上空,並以滑翔方式緩緩下降。飛機機尾首先觸水,其後以機腹接觸水面滑行,飛機左側的一號引擎於水面滑行期間脫落沉入河底。最後,飛機於曼哈頓附近停止滑行,機身大致保持完整。[4]

疏散和救援

當機身完全停止後,機身開始慢慢下沉,於是緊急疏散程序立即展開。當時機上的乘客都保持秩序,讓婦孺先離開機艙;機長負責指揮疏散,並且兩次仔細檢查機艙是否仍有乘客,確定所有乘客離開後才最後離開客機。機上所有人都停留在機翼上及緊急充氣逃生滑梯上等待救援。

警方與消防隊於事發後立即出動,消防蛙人於事發後5-7分鐘首先乘直昇機到達跳入只有攝氏4度的河水中拯救生還者;附近的渡輪亦積極參與拯救行動,船上的人將救生衣拋下河中及將生還者救上渡輪,並將沒有受傷的乘客載至河畔的餐廳安頓;受傷的乘客立即被安排到附近醫院救治。[4]

事後調查

於出事客機的1號引擎發現的加拿大雁羽毛
已是博物館展品的N106US
將飛機從河裡吊起

事件初報確定,飛機失去動力的原因是因為飛機於爬升期間遇上一群加拿大黑雁,引擎可能吸入數隻這類候鳥,並使飛機因承受不了這龐大的撞擊力而停止運作。飛機於出事後兩天被打撈出水面,以詳細調查更多失事原因。[6]

最終調查,引擎確實吸入數隻遷徙的候鳥(引擎皆有設計成防鳥撞擊,但由於加拿大黑雁候鳥體積龐大導致引擎最終失效),造成事故。

事發後機長普遍被生還者及美國民眾(特別是紐約市民)推崇為英雄,因他於飛機出事時臨危不亂,以高超技術急降飛機於河面上,不但机身大致保持完整,還令機上所有人生還,而且在疏散乘客時,他還兩度檢查機艙,確保沒有乘客被困才最後一人離開機艙。[5][4]

該事件後,全美各地機場皆試營運鳥類偵測雷達,如飛機會經過鳥群,塔台就會告知該航班,以避開鳥群。

薩利博格機長在1980年加入全美航空,此前有曾在美國空軍駕駛F-4戰機的經驗。他亦曾多次參與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即NTSB)協助調查飛機失事事故,並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研究災難危機管理。一般認為,機長豐富的經驗及其危機處理的概念,是他可以將客機安全迫降河面的原因。[7]

N106US的機體則於2011年6月被運往卡羅來納州航空博物館進行展示。[8][9][10]

后续处理

乘客和机组人员共轻伤95人,重伤5人,78人接受了治疗,主要是因为轻伤和体温过低。飞机上没有携带宠物。[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每位乘客都收到了一封道歉信和5,000 美元的行李丢失赔偿金(如果他们能证明损失超过此数目,则再多收到5,000美元),并退还机票价格。2009年5月,他们收到了所有已找回的物品和每人10,000美元的报价,以换取同意不起诉全美航空公司。[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许多乘客和救援人员后来出现了PTSD,例如失眠、闪回和惊恐发作,有些人发起了网上互助小组。负责飞行的管制员说:“整个事件中最艰难、最痛苦的部分是在它结束的时候。”[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年年中,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纽约政府在市区17个地点捕获并消灭了1,235只加拿大鹅,并在1,739只鹅蛋上涂上油,以窒息蛋中的胚胎。截至2017年 (2017-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纽约市累计共消灭了70,000只鸟。[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眾媒體

本次空難收錄於《空中浩劫》第十季第五集“Hudson River Runway”中。國家地理頻道也拍攝了「Miracle Landing On The Hudson」。

2015年6月2日宣布此事件將改編成電影,並由克林·伊斯威特執導[11]。《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在2016年9月2日於特柳賴德影展英语Telluride Film Festival上映。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

  1. ^ 'Miracle on the Hudson' reveals passengers' stories. USA Today. 2009-10-13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Miracle on the Hudson" was "life-changing," captain says 5 years later. CBS. 2014-01-15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2). 
  3. ^ Accident description. Aviation Satety Network.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4. ^ 4.0 4.1 4.2 4.3 Landing hailed as 'Miracle on the Hudson,' probe begins. USA Today. 2009-01-16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5. ^ 5.0 5.1 Airplane crash-lands into Hudson River; all aboard reported safe. CNN. 2009-01-15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7). 
  6. ^ Geese from Canada caused US Airways Flight 1549 to Crash into the Hudson. Inquisitr. 2009-06-08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6). 
  7. ^ Chesley B. Sullenberger III. Time. 2009-01-16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5). 
  8. ^ Spodak, Cassie. 'Miracle on Hudson' plane up for auction. CNN. January 22, 2010 [January 2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9. ^ USAir Flt.1549 Coming to Charlotte (PDF). Contact: The Newsletter of the Carolinas Historic Aviation Commission. February 2011 [June 6,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July 18, 2011). 
  10. ^ *Washburn, Mark. Applauding the airliner on which lives changed. The Charlotte Observer. June 12, 2011 [June 15,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8, 2012). 
  11. ^ McClintock, Pamela. Clint Eastwood's Next Movie Revealed: Capt. "Sully" Sullenberger Tale (Exclusive).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