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道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8月21日) |
中國民間信仰系列 |
中国民间信仰 |
---|
先天道,亦称先天教、先天門、先天玄关大道或青蓮教,是一個近代較活躍的中國民間新興、祕密宗教,信奉瑤池金母為最高神祇。其特點包括信奉一位陰性、女性的神祇,以及關注人類的救贖與道德完成。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後,中國取締新興宗教,一些先天道教派轉而在臺灣、香港等地發展、活躍。
它始創於17世紀清朝的江西,被後世學者認為是受明代新興宗教羅教影響的產物,主張三教合一、儒家應運,以行儒教之禮儀、用道教之工夫、守佛教之規戒為修行方式,其廟宇俗稱「齋堂」。
教徒帶髮修行、茹素禁慾,也具有強烈道教色彩,如扶鸞開沙、修煉內丹,以及著有《太上清靜經圖註》、《玉皇心印妙經真解》、《呂祖指玄篇秘註》等諸多丹經傳世。鼓吹「三期末劫」、「普渡收圓」,認為人類應於末世前透過修煉以返回「無極」,達到永世脫離輪迴、歷劫而不壞的境界。
先天道被清代統治者認為是異端而受到壓制。它在今日中國大陸仍大致上被禁止,但在港台及東南亞一帶茁壯成長。
先天道運動不僅限於華語國家,在日本至少有一個教派,即天道。[1] 在越南,先天道(越南語:Tiên Thiên Đạo)學說最終影響了自 17 世紀以來明道(越南語:Minh Đạo)教派的興起以及隨後在 20 世紀的高臺教。[2]在韓國,甑山道(증산도)的創立也被認為與先天道間接相關。[3]
明確自我認同或被視為先天道脈一部分的教派有:[4]
- 同善社:原名禮門,以黎晚成為十四祖接續道脈,初於四川等地發展,至民初彭迴龍掌教時於全國各省盛極一時,也以儒教自居。戰後轉往台灣與香港、東南亞為根據地發展。
- 一貫道:原名末後一着教,以姚鶴天為十四祖接續道脈,由王覺一傳入山東,至民初改為一貫道。戰後轉往台灣為主根據地積極發展,至今信眾數量龐大,遍及全球。
- 道院:原名皈依道,盛行於民初華北及東北,成立世界紅卍字會。戰後轉往台灣發展。
- 歸根道:別名圓明道,以曾子評為十五祖接續道脈,清末傳至東南亞發展。
- 普度門:現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為根據地發展。
- 德教:源自民國廣東潮州本土的扶鸞結社,現以東南亞為根據地發展。
- 圓玄學院:原為同善社於香港之一支,後朝全真派道教化,更促成近代香港道教聯合會的發起,為當代香港道教之主導。
- 明道:越南明師道、明理道、明光道、明善道和明新道之合稱。
- 高臺教:全名三期普度大道,被視為清末先天道由廣東傳入越南後之改革教派。
- 天德教:民初由蕭昌明創教於四川,戰後轉往台灣發展。
- 天帝教:戰後由李玉階創教於台灣,為天德教分出。
此外,當今台灣民間以「母娘」信仰為主、以慈惠堂與勝安宮為代表的各種新興宗教靈修團體,其神學建構亦大量挪用自先天道,但彼此並無直接關聯性。
歷史
先天道於清朝順治年間創立於江西,創教人為黃德輝,但黃本人自稱九祖,以羅蔚群為師。早年先天道只在江西一帶活動,道光初年開始傳至華南、西南各省,並於清朝咸豐年間由李昌晉、黃昌成二人傳入台灣,光緒年間由田邵邨傳入香港。
在中国大陆,其改革派的同善社、 一貫道及道院於民國初年流行於全國各地。
19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中,将先天道作为反动会道门取缔。[5]改革开放后,先天道在不少省份加入了佛教协会,也有一部分加入道教协会。先天道由此得以在中国大陆继续活动。[6]
在台灣日治時期,為了管理方便,台灣總督府將先天道、龍華教、金幢教一同列入齋教管理,不過在1915年西來庵事件發生後,遭到壓制。在臺灣戰後時期,仍受國民政府打壓,使得許多先天道齋堂「空門化」,轉而被佛教團體接收改宗為正統佛寺,或與改革派的外省同善社、 一貫道合流。
如今台灣先天道以高雄五甲協善心德堂規模最大、傳承最好。
在香港,部分先天道齋堂逐漸向道教變化,尤其與其教義相近的全真道,突變為以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團體,因而被香港道教聯合會接受為會員,據統計,登計在聯合會下的道堂約有四分之一是屬於先天道體系[7]。
在東南亞,越南先天道又稱明師道,泰國先天道則設有南洋先天佛教總會的組織。[8] 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有不少先天道齋堂。
源流
據教內典籍《祖派源流》記載,以達摩祖師為初祖,二祖神光,三祖普庵,四祖曹洞,五祖黃梅,六祖惠能,七祖白馬(南嶽懷讓及馬道一,或說白玉蟾及馬丹陽),八祖羅蔚群(唐代道士羅公遠化身,非羅教祖師羅清),九祖為創教人黃德輝(推測為黃廷臣),十祖吳紫祥,十一祖何若(了苦),十二祖袁志謙,十三祖楊還虛(守一)、徐還無(抱一)並稱。十四祖彭依法(水祖),十五祖林依秘(金祖),由於十五祖之後教派分裂眾多,今日先天道於十五祖後不再記有任何祖師。
台灣先天道有「萬全堂」、「乾元堂」兩大系統,前者傳自四川,後者源自江南。乾元堂系統為真一祖黃道明所立,在光緒年間,由陳運榮傳至台灣北部。
香港先天道以廣東「藏霞洞」、「飛霞洞」(傳自萬全堂)與「朝元洞」系統為主,統稱嶺南道脈,在咸豐年間由陳復始自湖北傳至廣東,後再輾轉傳至香港、東南亞。
歸根道、同善社、一貫道、道院、德教、圓玄學院、高臺教等都是從先天道分支的新興宗教。
教義
主張三教合一,以行儒教之禮儀、用道教之工夫、守佛教之規戒為修煉方式,結合儒家倫理綱常、佛教禪宗和道教內丹思想,又以元會運世導入道教末劫概念,認為當今「道」傳火宅、儒家應運,以儒教為三教之首要,在日常做道德倫理工夫。與一般明清新興宗教不同,先天道歷經將無生老母投射於道教瑤池金母信仰的演變結合過程,認為金母是一切生命萬物的起源,從「無」生「有」,「有」幻化萬物,包括人類,稱「原人」、「原靈」或「佛種」,因一共九十六億,故稱九六原人。當人類從「無」而生時,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性」與「命」,還擁有三寶—「神」、「氣」與「精」。當一個人逐漸成長且成熟時,由於受到各種不正當慾望的干擾,而導致思想雜亂與沉溺於物質享受,而陷入外在的世界,「性」與「命」的力量就會分開,三寶也會逐漸削弱。為了讓一個人保持樸實無華的本性,就必須利用佛教的對外修行和道教內丹術對內的修煉,使人類回到出生前—「先天」—充滿潛力和生命力的階段。
教階
依職級高低分為「道」-十地祖師、「運」-發恩備夷、「永」-保恩師、「昌」-引恩師、「明」-證恩師、天恩師、齋友、德者、誠意眾生。先天道禁止神職人員婚嫁,並主張絕對素食,戒律操守嚴格[9]。
名人
各地齋堂
台灣
- 澎湖馬公地區:澄源堂、坤儀堂、太和堂
- 台北地區:大稻埕至善堂、土城普安堂、三峽元亨堂、新莊擇善堂(改擇善寺)
- 宜蘭地區:頭城靜養堂(改蓮光寺)
- 桃園地區:大溪六也堂(已廢)
- 新竹地區:福林堂、太和堂
- 彰化地區:福涵堂、福吉堂(改福善寺)
- 嘉義地區:天龍堂(三教合一)
- 台南地區:府城報恩堂、擇賢堂、崇德堂
- 高雄地區:高雄明善堂、五甲心德堂、岡山福全堂、草衙率性佛堂
- 屏東地區:屏東祈安堂、東港明德堂、林邊靈心堂、道一宮至釋堂
香港
廣東
- 清遠地區:藏霞洞、飛霞洞、錦霞禪院
- 羅浮山地區:朝元洞
東南亞
- 泰國地區:曼谷萬全堂、復陽善堂、善慶壇、尖竹汶三光佛堂、羅勇三一佛堂、泓恩堂、抱木復陽佛堂、北欖明真善堂、通玄善堂、慶元佛堂、嘉慶佛堂、一德佛堂、忠孝義堂、維善佛堂、復慶佛堂、華香佛堂、維覺佛堂、大慶菩提堂、寶蓮佛堂、順慶佛堂、原慶佛堂、萬壽佛堂、善德佛堂、合興佛堂、普玄佛堂、碧溪壇、長慶佛堂、復善堂
參考來源
- ^ Tendo. tendo.net.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 Goossaert, Palmer, 2011. pp. 100-102
- ^ 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實踐比較研究.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30).
- ^ Palmer (2011),第4頁.
- ^ 取缔反动会道门,中国常州网,2009-08-06.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 ^ 孔德继、吴如加,大陆民间宗教管理变局,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2014-04-04.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黎志添、游子安、吳真,香港道教:歷史源流及其現代轉型,香港:中華書局,2010年,第89页
- ^ 先天道祖上復陽善堂誦經息瘟疫 泰國世界日報 2021-7-22 09:00. [202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4).
- ^ 佛光大辭典 先天派.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參考書目
- 林萬傳。1984。《先天大道研究》。
- 張崑振。2003。《台灣的老齋堂》。遠足文化
- 王見川。1996。《臺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南天書局
- 林萬傳。《泰國先天道源流暨訪問記實》。民間宗教第一輯。
延伸閱讀
- 志賀市子. 〈先天道嶺南道脈的思想和實踐:以廣東清遠飛霞洞為例〉. 《民俗曲藝》. 2011, 173: 23–58 [2014-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中文(繁體)).
- 先天道歷史與現況研討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道教發展概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的道教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