亠部
亠 | ||
---|---|---|
| ||
亠(U+4EA0) 「蓋子、頭」 | ||
汉语拼音: | 頭 tóu | |
注音符號: | ㄊㄡˊ | |
國語羅馬字: | tour | |
威妥瑪拼音: | tʽou2 | |
中古汉语: | 龍龕手鑑 - 徒侯切,音「頭」 | |
耶魯粵語拼音: | tàuh | |
粵語拼音方案: | tau4 | |
台語白話字: | thâu (col.) thô͘ (lit.) | |
日语讀音: | なべぶた nabebuta | |
日語別名: | 鍋蓋 nabebuta | |
諺文: | 자의미상 jauimisang | |
朝鲜语汉字词: | 두 do | |
筆順動畫 | ||
亠部為漢字索引的部首之一,計二畫,是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8個(在二畫的中為第8個),俗稱點橫、文字頭。亠部構字時只位於上方。一字帶「亠」且無其他部首時歸為亠部。
金文同樣以之為金文字形所使用的部首,金朝編撰的《五音篇海》中對此有介紹。
部首單字解釋
僅作部首使用。單字無意義。
字形
-
小篆
部首字元及變形
- ⼇(康熙部首):KANGXI RADICAL LID (U+2F07)
位於文字區:
- 亠:CJK UNIFIED IDEOGRAPH-4EA0
字体的具體差別
上面的一點,是鍋蓋的把柄部份。印刷體的“亠”的第一筆寫法因地域而異。印刷體中,中國的新字形、香港的常用字字形表、臺灣的國字標準字體上面都改用一斜點;而《康熙字典》和中國舊式印刷體、日本、韓國都是使用豎點(短小一“豎”)。傳統上手寫體一般用斜點。
斜點 | 豎點 |
---|---|
亠 | 亠 |
注意:瀏覽器顯示文字未必正確
名稱
- 漢語:亠部(拼音:tóubù,注音:ㄊㄡˊ ㄅㄨˋ)、文字頭
- 朝鲜語:돼지해머리부(亥年的「亥」的頭部)
- 日語:鍋蓋(なべぶた/nabebuta)、卦算冠(けいさんかんむり/keisankanmuri。來源於鎮紙的形狀,而鎮紙又與源自于中國的「周易卜卦」中的一種算卦道具形狀類似)
- 英文:Radical Lid
字例
部首外筆畫 | 字例
|
---|---|
0 | 亠 |
1 | 亡 |
2 | 亢亣 |
4 | 交亥亦产㐪㐫 |
5 | 亨亩亪㐬 |
6 | 享京㐭𠅍𠅎𠅐𠅒 |
7 | 亭亮亯亰亱亲 |
8 | 亳𠅜𠅘 |
9 | 𠅤 |
10 | 亴亵 |
11 | 亶亷㐮𠅻𠅼𠅳 |
14 | 亸𠆍 |
15 | 㐯 |
19 | 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