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嵕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嵕山
最高点
海拔1,188米
地理
位置中國陕西省

九嵕山[1]位於中國中西部的陕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東北22公里,山峰海拔1,188米,山勢突兀,峰巒挺拔,溝壑縱橫,山環水繞,有涇水環繞其後,渭水縈帶其前,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一般当地人默认指的是唐朝李世民的陵墓。

名稱由來

該山在广袤千里的关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恋起伏,冈峰横截,与关中平原南部的秦岭山脉遥相对峙。这道山脉在醴泉县(今陕西礼泉县)境内,突兀而起一座山峰,刺破青天,海拔高达1,188米,它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把它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它因而得名九嵕山。

歷史事蹟

唐朝初年,唐太宗带兵打仗和狩猎,多次经过九嵕山一带,非常喜欢九嵕山的挺拔奇绝和美丽风光,岚浮翠涌,奇石参差,百鸟在林间歌唱,苍鹰在峰顶翱翔,流泉飞布,众山环绕,衬托得九嵕主峰孤耸回绕。

天氣晴朗之時,站在唐長安城高處向西北遠眺,能清晰看到九峻山雄偉的身影。魏征曾借與太宗一起遠望九峻山之機迂回進諫,被傳為一時之佳話。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对唐太宗叮嘱后事说:「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于是在昭陵穿凿地宫,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九嵕山「九峰俱峻」,山形奇特。從南看為圓錐形,從西南看為覆鬥形,從東南看又像筆架。唐太宗親自選此山為陵,自有其道理。

相關詩文

杜牧曾作《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詩詠頌九嵕山: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該詩表達了作者想出守外郡為國出力,又不忍離京的忠君愛國之情。以登樂游原起興,以望昭陵戛止。熱愛祖國,追懷盛世之情自在,為國捐軀,抱負未能施展之意自見。簡煉深刻,沈鬱含蓄。

註釋

  1. ^
    國語拼音:zōng
    意思:数峰并峙的山,同「嵏」。
    部首:山,部外笔画:9,总笔画:12
    五笔86:MQBT
    五笔98:MRBT
    仓颉:UUCE 
    笔顺编号:252345234354
    四角号码:227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D55

外部連結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九嵕山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