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重要度
我發現這篇文章最初是根據2005年8月的英文版本翻譯的,其中有些內容已經起了變化(參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Importance ),但中文版本沒有反映出來,所以我根據最新的英文版本修改了一些內容以保持同步。 Youssarin 03:12 2006年12月11日 (UTC)
關於重要性方針
最近常看到有人以「缺乏重要性」為由提出刪除一些看起來很完整的條目。事實上目前的重要性方針已經是很寬鬆了,基本上只要條目超過一定長度,都不能被視為不重要。(所以很多因「不重要」提刪的條目,根據該方針根本不應該提刪)英文維基還把「重要性」這個方針取消,重新導向到知名度(所以重要性方針也應該跟著改吧)。理由不外乎「重要性」是很抽象的名詞,由少部分「非專家」就可以決定一個條目重不重要,無疑是荒謬的。而且維基精神就在「海納百川」,縱使只有少數人重視的條目,也不應該被其他人以「重要性不足」加以刪除,個人以為這是多數暴力。
Jimbo Wales在相關的討論中就舉了一個例子en:Qubit Field Theory,這個名詞在他發言當時,Google上只能找到24個結果(最近倒是頗有進步,不過也不超過五百個),可是這是個不重要、不知名的理論嗎?大部分科學家可能不會同意吧。Jimbo認為,對於一個條目,我們應只關注它的中立性與可驗證度,而非重要性與知名度。我個人認為,我們多少都是某──些領域的外行,沒有評判條目重要度與知名度的權力,維基百科與傳統百科不同,維基平均的深度可能不足,可是廣度是絕對,也應該勝過傳統百科的。目前許多提刪動作針對「重要度」卻很少針對更重要的「可驗證度」,實在是本末倒置的事情。而且將其他人的辛苦結晶認為「不重要」加以刪除,會嚇跑不少新手。希望大家能嚴肅看待這件事,甚或徹底檢討重要性方針。
所以想在此請教大家的意見,大家認為為了讓「重要性」有遵循的標準(而不是像現在讓大家自己判斷) 重要性方針是否應該成為共識?
或者像英文維基一樣刪除並重新導向到知名度?—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4日 (日) 12:53 (UTC)
- 「知名度」其實也可以是很主觀的。某件事可能只在現時的維基人社群當中不知名,例如現在的維基人通常較年輕,一些較舊的資料可能不認識。個人認為只要是真實、非虛構的都值得收納。—水水 2007年11月5日 (一) 10:53 (UTC)
- 非常同意Orion和水水的意見。維基又不是傳統用紙印刷的百科全書,浪費不了多少位。但已有一段長時間,大量社群中被個別人視為不重要或不知名而提刪,而知道它意義的維基人未必趕及留意以救亡,結果流失了不少有價值資訊,造成傷害。現時的「夜神月」模式(我認為你重要性或知名度上不夠格,要勾銷你)與海納百川實在是本末倒置。把「重要性」改為「知名度」是第一步,繼而限制知名度的門檻,做到「只關注它的中立性與可驗證度,而非重要性與知名度」方為上策。可惜因為某一些維基人的強烈相反做法,這個如此重要的一點,面臨很大阻力,在中文維基裏,傷害仍繼續,要改善實在舉步為艱。--小狼☞☎ 2007年11月5日 (一) 12:40 (UTC)
- 一直以來小狼兄都沒搞清楚一個重點,那就是大部分被提出或真的被刪除的條目,都是因為「寫不出」知名度來而被提出的,真的因為知名度不足而被提刪成功的條目,反而爭議不多(因為真的很不知名,或一看就知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推銷、廣告)。寫不出知名度與知名度不足其實是兩回事,但小狼兄卻不知是蓄意還是不經意地把兩個概念給搞混。若說什麼叫本末倒置的話,我認為因為覺得事物本身重要,所以讓不夠水準的條目苟且留在維基百科上破壞總體品質,才是叫本末倒置吧?—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11月5日 (一) 14:07 (UTC)
個人的重點在第一句「近常看到有人以「缺乏重要性」為由提出刪除一些看起來很完整的條目」,與沒有內容的小作品是兩回事。事實上,個人以為根據目前方針:
- 有證據表明,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同一時間對這個條目感興趣(或者曾經對它感興趣);或者說:該條目至少在某個社群之內是為人熟知的。
- 條目具有一定基礎,有潛力擴展成為一定的長度(而不只是停留於小作品階段)。
- 討論頁內參考過本指引,公認條目主題的重要性。
符合以上這三條中任何一條,都不應該被視為「缺乏重要性」。至於條目是小小作品,那應該以小小作品為由提刪,不應該以重要性提刪。更別說英文維基連這條都不要了,只剩下知名度方針。這麼做有個好處,依據知名度,所有條目都要有兩個以上的參考來源,無形中增加了可驗證度。
至於因缺乏重要性被提刪的,有一定長度的條目,這半個月的提刪列表都有,每一兩天至少都有一條,不能算不多,支持刪除的人比例上還不少。
總之,重要性方針還是必須形成共識,是要照目前的版本形成共識呢?還是定個更嚴格的版本呢?還是依照英文維基,以知名度作為定奪呢?知名度的標準又何在?單純以「寫得出或寫不出知名度」做判斷,而沒有客觀的標準容易引起爭議。把知名度裡列出的規範形成共識,這樣可以省去不少提刪時的爭論,讓提刪機制去專門處理真正「水準不夠」的條目。—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6日 (二) 04:51 (UTC)
- Orion把問題、應當的處理說得很清楚。不知為什麼象兄一直忽略其他人,或事件本身,卻只回應我。而,象兄上方的問題,我以前亦回應過,絕非「一直以來都沒搞清楚」或「不知是蓄意還是不經意地把兩個概念給搞混」。
- 我以前已說過,所謂「『寫出/寫不出』那事的重要性或知名度」,其實並不是客觀的標準,不同人帶著不同主觀度,看上來也會對條目『寫出』或『寫不出』的判斷帶有出入。例如以前爭議過的聲優或配音員的條目,有人認為寫出他配的主役就已寫出,有人覺得要寫到他配過名星拿到什麼成就才叫寫得出──若以後者,就只會導致兩個後果,要麼就是使條目的中立言詞變成誇張,故意『突顯』、『寫出』其知名度;要麼就如實寫,然後被刪。
- 這種所謂『寫不出』的要求,當不是針對言之無物、不知所云的亂東西,而是針對一些資料齊備有用的條目時,是並不見於任何方針或指引的。亦只是讓「夜神月」模式有機可乘。一條本身資料齊備有用的條目,要是真的看出條目表達得未夠完美,應做的是參與改善,或在討論裏提出改善方法,而不是像夜神月般,以自己視之為罪孽、污垢、「苟且」、「破壞品質」,然後要把它勾銷,才能創造維基版的美麗新世界。維基是個納百川的海,當知水清無魚,不可要求一開始只有最最清純的蒸餾水才能存在於維基內,必須要透過群體參與以改善。不然的話,這才是真正對維基世界的破壞──這一點Jimbo Wales必定同意,我也是基於此才參與維基。
- 至於條目到底是真的「言之無物、不知所云的亂東西」,還是「資料齊備有用的條目,只是表達得未夠完美,還可改善」,用Orion上方所說的那三條來判斷即可。這三條判斷清晰、客觀,遠勝主觀上的『寫出』或『寫不出』。--小狼☞☎ 2007年11月10日 (六) 10:24 (UTC)
重要性
連訊聯電訊都可以被標上缺乏重要性,還有什麼條目不行的?維基不是沒有「重要性方針」可以參考,為什麼長期都有人濫用重要性模版?這樣對維基就是有貢獻嗎?—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23日 (五) 14:51 (UTC)
- 一個條目的重要性與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通常有些公司條目由於會有被拿來打廣告的問題,最容易被標上缺乏重要性。就像敝人認為一系列香港的住宅條目缺乏重要性一樣,若閣下認為該條目有其重要性,可在對話頁詳細說明後把該模板移掉。—Ellery (留言) 2007年11月28日 (三) 01:20 (UTC)
審視Wikipedia:重要度的「地位」
此提議是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的,它現在已幾乎成了方針,只欠一個共識以確立其方針之名。惟英文版的重要度方針已被廢除,成為歷史,亦把之移至Wikipedia:知名度名下,成其子頁,以表明重要性方針的內容已包含於知名度方針中,再無必要獨立成方針。既然此提議是引入自英文版維基百科,本人以為有必要對此提議的地位展開討論,或確立為方針,或跟隨英文維基百科把之廢除,其已執行久矣,總不應再掛著提議之名,總應對其地位有一個表態。—J.Wong 2009年5月8日 (五) 15:28 (UTC)
- 補充一點︰雖然這與上面的知名度比起來,因不滿足重要度而提刪的是較為少的,但也有不少條目因此而被提刪、刪除。既牽涉文章刪除,其狀態實有必要獲得社群的注視。—J.Wong 2009年5月11日 (一) 11:03 (UTC)
- 比起上面提議中的Wikipedia:知名度,Wikipedia:重要度的三個構成條件相對來得客觀。如果一個條目連重要度也無法符合,難以保證其真實存在、普及以及可供查證的可能。—Baycrest (作客) 2009年5月9日 (六) 05:51 (UTC)
- (-)反對納入方針。評定標準與客觀條件脫鉤,同時受社群組成成分的影響過大。//Rafo[m] 2009年5月9日 (六) 06:10 (UTC)
- 那麼既然閣下不同意把之納成方針,請問是否認為這應被廢除,以致這一個已被執行的「建議」失去其「實在的方針地位」?—J.Wong 2009年5月11日 (一) 10:56 (UTC)
- 閱讀WP:重要度內文,可以看到協助改善一章中提到的兩個處理方法實際上是提示編者達成WP:知名度條件而非重要度條件。可見目前已經執行的「建議」實際上是基於知名度而非重要度。所以在下認為,將知名度確立為方針或指引已經足夠,重要度應該廢除。//Rafo[m] 2009年5月12日 (二) 13:35 (UTC)
- 那麼既然閣下不同意把之納成方針,請問是否認為這應被廢除,以致這一個已被執行的「建議」失去其「實在的方針地位」?—J.Wong 2009年5月11日 (一) 10:56 (UTC)
提議廢除{{Importance}}模版
由於Wikipedia:重要度是遭否決的提議,因此應當停止使用{{Importance}}模版,用{{Notability}}代替或作重定向。—Wcam (留言) 2009年8月9日 (日) 04:01 (UTC)
- 請注意是英文維基百科已把之廢除而非本地,本地並未就此提議作任何定論。本人建議先行討論表決Wikipedia:重要性的「方針地位」,後再就此模板作討論。—J.Wong 2009年8月9日 (日) 04:45 (UTC)
- 重要性的判斷標準在客觀程度上已遠不及現時的關注度判斷標準了。而且我以為中文維基百科不應該為「某一主題是否足以擁有獨立條目」這一問題訂立兩套標準。因此,我反對將Wikipedia:重要性提升為指引或方針,並認為現在已經是適時廢除的時候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8月9日 (日) 07:11 (UTC)
- (+)支持廢除--FrankLSF95·動員令 2009年8月12日 (三) 08:31 (UTC)
- (+)支持廢除-蘋果派.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23:15 (UTC)
有關注度但沒有影響或影響很低熱帶低氣壓條目的存廢問題
有關注度但沒有影響和沒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的話題中社群普遍反對以影響作為熱帶氣旋的合併理由,但在熱帶低氣壓南度首次存廢覆核案當中,林天蓬君以無可靠來源證明與造成83人罹難的熱帶低氣壓有關係,此熱低僅造成驚魂記,港澳發一號不算大,介於刪除與保留間的三不管地帶,故合併為最佳。作為合併的理由,B Dash君附和,同時Typhoon Destroyer君亦指出熱帶低氣壓不應開設獨立主條目(然而未見共識)。反映雖然熱帶低氣壓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社群對熱帶低氣壓和其他熱帶氣旋的收錄標準可以有誤,而林天蓬君在二〇一八年二月廿四日亦講過「我認為影響程度和研究價值不是決定刪除與否的依據。」故社群可能需要重新討論熱帶低氣壓條目的存廢問題。--M.Chan 2018年5月1日 (二) 15:56 (UTC)
先前「- 由於本人現正放為時一個半月的維基假期,本人將不參與此討論。ŚÆŊMØŠĀ五四運動九十九週年了,知情權呢? 2018年5月1日 (二) 23:36 (UTC)
- Michael Chan是氣象迷,想將氣象論壇和討論區全收所有熱帶氣旋甚至熱帶擾動的做法全數搬入維基百科。--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日 (三) 08:55 (UTC)
- MCC214請注意AGF,惟Michael Chan之做法確有不妥。請管理員注意一下。58.176.43.161(留言) 2018年5月5日 (六) 03:36 (UTC)
- 請容小弟引用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常規「建立條目的時機」一節:「風暴條目:日本氣象廳升格至熱帶風暴時可以建立,但如熱帶低氣壓造成重大影響而未有命名,或特殊情況,可以建立熱帶低氣壓條目。若某風暴造成影響並不大(如未曾登陸),得與主條目合併,原有頁面作重定向頁面處理。」意思即是,除非有嚴重傷亡及破壞,或者有特殊氣象紀錄(例如熱帶低氣壓618,於大嶼山對開突然形成),否則無名熱帶低氣壓是不可以開條目,如在未命名時開設即屬偷步。——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10日 (四) 11:38 (UTC)
- Weather Synchronize,Michael Chan只是想保留所有熱帶氣旋甚至熱帶擾動條目而已。--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11日 (五) 07:45 (UTC)
- 僅為論述。--M.Chan 2018年5月11日 (五) 07:30 (UTC)
- 如您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8年4月#關於某用戶論述所言「據《方針與指引方針》「指引是共識所支援的最佳做法。編輯者應嘗試遵守指引,但最好仍要以常識判斷是否合適,有時例外是適用的。」故「論述不能凌駕指引」不是否定該論述的有效理據。」」。--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11日 (五) 07:41 (UTC)
- 那User:Bluedeck/permanent/notability-exemption-argument-boilerplate呢?您說它有效[1]?--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11日 (五) 07:40 (UTC)
- 原句送回「暫時(×)刪除:根據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建立條目的時機中「風季條目」一項表示條目「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基本上於前一年11月份開始可以建立,但是現時建立條目確實不是適當的時候。--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7日 (二) 06:41(UTC)」閣下是怎麼對待「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建立條目的時機」的?--M.Chan 2018年5月18日 (五) 10:07 (UTC)
- 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是一篇論述,而論述是可以隨時修改的,所以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建立條目的時機當中的「風季條目」就變成了「基本上要進入該年(如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就要到2018年才建立),或等到有實質內容,早於此期通常會被列入存廢討論,視為「水晶球條目」。請參照實例一和實例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19日 (六) 09:34 (UTC)
- 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是一篇論述,而論述是可以隨時修改的,所以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建立條目的時機當中的「風暴條目」就變成了「熱帶低氣壓則需有關注度才可建立條目」。--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05:07 (UTC)
- 本人意見如Weather Synchronize,故不再補充,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8日 (一) 07:31 (UTC)
- 在下倒想問Weather Synchronize君為甚麼不能寫熱帶低氣壓條目?有甚麼問題?--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09:40 (UTC)
- 因為無名熱帶低氣壓一般都是短命、影響甚微,編寫條目的發揮空間很小,一兩段寫在太平洋颱風季條目的略述已足夠應付。強行開新條目,就像是本來數句就寫完的答案,要被逼刷夠600字去交一篇學校作文功課或考試題那般。我知道準則不是「一刀切」,總有一些無名熱帶低氣壓是具有獨特性,例如我之前提及的熱帶低氣壓618,光是突然在大嶼山對開形成已經夠寫;又或者誘發豪雨、泥石流等災害從而造成重大傷亡,亦有較長命、掙扎求存的熱帶低氣壓,這些都是例外情況。反之獲命名風暴也不代表擴充空間很大,2011年熱帶低氣壓蝎虎就是一個太短命的遠洋風暴,一生毫無作為且只活不足一日就死去,那篇條目最終也撐不過數次提刪,且我也有份投刪除票。但對於無名熱帶低氣壓來說,如果不符合這些例外,獨立成篇只會寫得很差,內容匱乏、資料來源亦很有限,最終只會被如蝎虎的條目般丟進垃圾桶,那又何必白費心機?當然小弟也不認同盲目保留獲命名風暴條目,正如小弟在此處的留言,我一直是傾向由條目質素和發揮空間入手,不是甚麼「關注度」、「重要度」。一篇條目要寫得好才有意義,拿那些方針作擋箭牌,無論是為保留還是刪除條目,對於維基的發展都根本沒有幫助。——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8日 (一) 10:08 (UTC)
- 同意,寧缺勿濫。--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大函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8日 (一) 10:27 (UTC)
- 一萬完組很少嗎?2006年第二E號熱帶低氣壓、2010年第二號熱帶低氣壓、2010年第五號熱帶低氣壓、2009年第一號熱帶低氣壓、2003年第九號熱帶低氣壓、1992年第一號熱帶低氣壓、1988年第一號熱帶低氣壓、1987年第十四號熱帶低氣壓、2007年第十號熱帶低氣壓和2005年第十號熱帶低氣壓都是短命、影響甚微的熱帶低氣壓,但一樣能入選優良、典範條目。--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11:15 (UTC)
- 請您不要再作類比論證!另本人意見如上,故不再補充,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8日 (一) 11:26 (UTC)
- 我的意見是:如果某熱帶低氣壓不具特殊性,則不應建立條目。以2005年第十號熱帶低氣壓為例:它的殘餘部分促使颶風形成,具特殊性,故可建立條目。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8日 (一) 11:58 (UTC)
- @Michael Chan:1萬位元組不代表寫得很好,相信你也注意到,去年9月熱帶低氣壓那篇條目只是依賴港澳章節「刷字數」,即使該風暴橫過海南,中國大陸章節卻幾乎是一片空白。我還記得AndyAndyAndyAlbert君是提過海南有山泥傾瀉,想以此作切入點來擴充,但沒資料顯示造成了嚴重破壞,加上內地資訊封鎖,即使再給他時間,我也不認為能寫甚麼出來。至於那一大堆翻譯條目,當中有些是很特殊,正如Sanmosa君所言;小弟也佩服譯者、以至英文維基那邊的維基人,竟然能夠對一些「無關痛癢」的短命弱風,也付出如此心血去寫。然而這不代表我們要跟從,捫心自問你有此能力和時間嗎?先努力改善影響大或強度高的命名風暴條目吧。順道再補充:對於確實符合上述最少一項例外的熱帶低氣壓條目,我可以不提刪,正如2016年5月南海熱帶低氣壓,聖嬰年下首次港澳風季早開,加上廣東西部泥石流死了十多人,最終我因應事態發展撤回刪除申請。但再有未待命名而未符合上述任何一項例外的無名熱帶低氣壓條目,我一定視為偷步開文,並主張嚴厲打擊,一見有就提刪,因為這種行為無異於開設「水晶球條目」。維基不是一個要搶閘開條目的地方,鬥快沒用,鬥多條目也沒用,還是那句,寫得好才有意義。——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8日 (一) 12:46 (UTC)
- 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13:55 (UTC) 章節長短是以資料來源而定的。內地資料封鎖,中國大陸章節少是很合理的,這並不是我們的責任。而事實證明熱帶低氣壓條目是有可能寫得好的,但這並不代表「寫不好」的條目要刪除。維基百科是一個發展中計劃,沒有可能每個條目都寫得好。--
- 似是而非。--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9日 (二) 05:02 (UTC)
- 不過底綫不要拉得太低。如果「寫不好」的條目全都不用刪除的話,那Bluedecklibrary肯定不會被J. Wong說成「垃圾場」[開玩笑的],《刪除方針》也可以給廢掉了。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8日 (一) 14:14 (UTC)
- @Weather Synchronize、Sanmosa:而且現在連造成60人死亡的熱帶低氣壓都拿去提刪。--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3:36 (UTC)
- 請您搞清楚,熱帶低氣壓06W_(2007年)最先是由Nivekin提刪[2],及後因B dash的合併沒有遵從Wong128hk的「無共識:討論已啟逾五週,據刪除守則結束討論」的結論[3],林天蓬遂恢復條目再度提刪[4],AT的結論為「暫時保留:請自行合併」,本人後來見到此合併動作沒有做,遂再度請求合併[5],最後由B dash動手完成合併[6](詳見「熱帶低氣壓06W (2007年)」的修訂歷史)!--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9日 (二) 04:57 (UTC)
- 那麼這個熱帶低氣壓該是您提刪,錯不了吧?Weather Synchronize、Sanmosa請問對此提刪有甚麼意見?--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5:37 (UTC)
- 沒有提刪記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9日 (二) 06:18 (UTC)
- 沒有提刪紀錄?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0/31#2017年熱帶低氣壓23W。--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7:35 (UTC)
- 請參考不溯及既往原則。--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9日 (二) 08:39 (UTC)
- 似是疑非。--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8:42 (UTC)
- 本人最新的看法是傾向保留熱帶低氣壓WP232017。--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29日 (二) 08:58 (UTC)
- 熱帶低氣壓06W (2007年)那個,我認為可以提請恢復;熱帶低氣壓WP232017則支持保留;有人改善就好,未至於差得不可接受(或容忍)。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09:03 (UTC)
- 這就叫做差到不能容忍嗎?--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9:33 (UTC) 那麼
- 不是呀,我認為已接近可接受情度(已達可容忍情度),但可以寫得更好。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09:46 (UTC)
- 這個呢?--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0:03 (UTC)
- 這個我認為不能容忍。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0:15 (UTC)
- 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0:33 (UTC) 為甚麼?--
- 比較Special:diff/46810829和User:林天蓬/缺乏關注度博物館/2016年熱帶低氣壓安伯:前者至少有個概述,「長洲泳灘更一度直逼烈風。期間發生意外,電壓驟降導致17人被困在升降機約一小時」亦證明其特殊性;後者連一個像樣的概述也沒有,也沒甚麼太特別的。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0:39 (UTC)
- 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0:47 (UTC) 特殊性不是刪條目的理由。--
- 其實正確做法是合併。之前DRV有個案是條目被刪,但多數先前參與AFD討論者不支持刪除,但保留意見過於薄弱,最終當時我提出「合併」的做法,而DRV結果也是合併。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0:57 (UTC)
- 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1:15 (UTC) 特殊性不是合併條目的理由。--
- 特殊性可以是合併條目的理由。刪除方針未指明提請合併何種理由方算有效。指引和論述也沒有。ŚÆŊMØ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1:22 (UTC)
- 請解釋為何特殊低要合併。--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2:45 (UTC)
- 「特殊性可以是合併條目的理由」這一點,小弟起初也不太明白,似乎是少了一隻字,應該是「特殊性低可以是合併條目的理由」。一個無名熱帶低氣壓要算得上有特殊性或獨特性,那種特別之處必需是足以用上大篇幅去詳寫,甚至以此為條目主軸。當熱帶低氣壓618可以令西貢短暫吹烈風時,去年9月熱帶低氣壓令長洲泳灘逼近烈風實在算不上是甚麼。電壓驟降固然可以在風暴期間發生,然而風暴是可以造成大規模停電,那種平常也有機會發生的電壓驟降導致被困升降機,我不反對列為風暴造成之影響,可是要以此為保留那熱帶低氣壓條目的理由,就明顯不夠充份。用天鴿引發澳門停水停電或許太大落差,但你明白我意思。去年23W,基於造成嚴重傷亡,獨立成篇可以接受,條目質素亦理想。至於那個導致60死的熱帶低氣壓,只能說是當初寫得太垃圾,而如今事隔10年有多,恐怕已不可救藥。——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9日 (二) 13:35 (UTC)
- 同意「那種特別之處必需是足以用上大篇幅去詳寫」。但由於香港天文台提供的資料較充足,事實證明「一號風球」已可寫出超過1000字,這不是「大篇幅」嗎?--M.Chan 2018年5月30日 (三) 00:57 (UTC)
- 然而我亦一再指出,去年9月那個熱帶低氣壓無論強度、路徑還是影響也是平平無奇,與2014年9月那個類似。這不是透過堆砌香港和澳門章節來刷出一篇千字文,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小弟完全看不出這個熱帶低氣壓有多特別,使該條目值得AndyAndyAndyAlbert君去偷步開文、也值得閣下事隔半年後去為他敗訴的存廢覆核上訴。還有明知影響最大的不是港澳,偏偏卻是那兩章節最詳細,這亦造成了嚴重的地域中心和詳略失衡。——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30日 (三) 02:16 (UTC)
- M.Chan 2018年5月30日 (三) 18:37 (UTC)
- 因為無甚特別自然就難以寫得詳細和深入,同時無論官方報文還是新聞報道也會缺乏,難以撐起全文。正如我之前所說,這猶同要交一篇作文功課,且問題其實可以簡單數句話就答完,卻要逼你寫夠600字去交功課,最後寫完可能連自己也覺得不滿意。再者「關注度」不是尚方寶劍,有「關注度」不是免死金牌,寫得太爛、一塌糊塗的話一樣不能留下,否則就貽笑大方。一年這麼多熱帶氣旋,無甚特別的未命名熱帶低氣壓,或者強度較低、路徑平平無奇的遠洋風暴,很快就沒人記得。你糾纏於去年22W,也許是覺得「就是欠了一個國際命名」,若JMA命名了,保留條目就順理成章,但沒命名、影響小且僅屬典型路徑都是事實,條目的改善空間亦已見底,「不應開條目」已成定局,還有一條「違反編輯常規偷步開文」的指控。看看2006年9月有個影響更大的熱帶低氣壓,港澳三號加香港紅雨、山泥傾瀉,最後還是救不了條目,我會認為那篇條目更可惜。說穿了,不是刪除與否的問題,而是應否開新條目的問題,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常規已經寫得很清楚,作為維基人也該懂得判斷何時才應該獨立成篇,為何還要急不及待偷步開文?現在編輯常規還被閣下搞壞,未經共識下擅自更改,弄得全面保護了。——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31日 (四) 03:21 (UTC)
- JTWC「Prognostic Reasoning」、香港天文台天氣稿及報告仍然存在,請問如何「簡單數句話就答完」?那麼如果JMA曾經升熱帶風暴6小時後又降回去,是不是就可以開條目?有沒有命名真的這麼有分別嗎?--M.Chan 2018年5月31日 (四) 06:46 (UTC)
- 按照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常規,JMA升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的確是符合開條目的時機。就去年22W的情況,有國際命名確實會合理化獨立成篇,同時令「偷步開文」的指控不再成立,提刪理由隨之消失,從而提升保留條目的機會,最少當時JMA若升格和命名,我會考慮撤回刪除申請。但當然,反過來說,有國際命名同樣不是免死金牌,君不見之前提過的2011年熱帶低氣壓蝎虎條目落得甚麼下場?遠洋不談,看南海風暴,2005年熱帶風暴韋森特條目最後又是殺了。就你所指的情況,若影響輕微,我傾向不開條目。——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31日 (四) 08:18 (UTC)
- 除了多了一個「日本氣象廳到XXXX亦緊接把該系統升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XXXX,給予國際編號17XX」外,實在看不出有沒有國際名稱有任何分別,為甚麼一定有國際名稱?而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常規僅代表編者意見,沒有共識。同時條目已經有JTWC「Prognostic Reasoning」、香港天文台天氣稿及報告、數個新聞報道、NASA資料支撐,在下實在好奇如何可以將一萬元組的文章在不刪減任何資料的情況下省略至數句放在風季條目?如果以可撰寫長度來決定是否需要獨立條目,在下認為合理。--M.Chan 2018年5月31日 (四) 09:25 (UTC)
- 一萬位元組完全不能代表甚麼,再者熱帶低氣壓是颱風等級的最低強度,只有強風程度,季候風都可以有強風風力,有時的影響還遠遠大過熱帶低氣壓!--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31日 (四) 10:02 (UTC)
- 完全同意Weather Synchronize的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5月31日 (四) 09:19 (UTC)
因為中國大陸資料封鎖,所以中國大陸章節寫小一點沒有問題(當然該章節有擴充空間)。而且並不覺得這是「堆砌香港和澳門章節」。為甚麼「沒有多特別」要刪除?--
- 因為無名熱帶低氣壓一般都是短命、影響甚微,編寫條目的發揮空間很小,一兩段寫在太平洋颱風季條目的略述已足夠應付。強行開新條目,就像是本來數句就寫完的答案,要被逼刷夠600字去交一篇學校作文功課或考試題那般。我知道準則不是「一刀切」,總有一些無名熱帶低氣壓是具有獨特性,例如我之前提及的熱帶低氣壓618,光是突然在大嶼山對開形成已經夠寫;又或者誘發豪雨、泥石流等災害從而造成重大傷亡,亦有較長命、掙扎求存的熱帶低氣壓,這些都是例外情況。反之獲命名風暴也不代表擴充空間很大,2011年熱帶低氣壓蝎虎就是一個太短命的遠洋風暴,一生毫無作為且只活不足一日就死去,那篇條目最終也撐不過數次提刪,且我也有份投刪除票。但對於無名熱帶低氣壓來說,如果不符合這些例外,獨立成篇只會寫得很差,內容匱乏、資料來源亦很有限,最終只會被如蝎虎的條目般丟進垃圾桶,那又何必白費心機?當然小弟也不認同盲目保留獲命名風暴條目,正如小弟在此處的留言,我一直是傾向由條目質素和發揮空間入手,不是甚麼「關注度」、「重要度」。一篇條目要寫得好才有意義,拿那些方針作擋箭牌,無論是為保留還是刪除條目,對於維基的發展都根本沒有幫助。——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8日 (一) 10: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