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三獵/沙盒5
三獵/沙盒5 | |
---|---|
其他名稱 | 汲冢周書 |
原名 | 周書 |
編者 | 註解者:孔晁 |
類型 | 歷史、政治、軍事文獻彙編 |
成書年代 | 春秋戰國 |
發行資訊 | |
保存狀態 | 今本篇數:71(正文70篇,序1篇) 其中11篇有目無文 今本卷數:10 |
《逸周書》,本名《周書》,兩宋至明多稱《汲冢周書》,是一部中國先秦時期典籍,為周朝歷史、政治、軍事文獻彙編。今本全書分10卷,共71篇,包括正文70篇和序1篇,其中11篇已經散佚,止存篇目。正文各篇篇名均加「解」字,多記錄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厲王、景王時期的言與事,基本上按照時間順序編排。序與《尚書》序類似,解釋各篇的寫作原由。今本中有42篇有晉五經博士孔晁的注釋。
與《尚書》的關係
今天分屬於《尚書》和《逸周書》中的篇目,在先秦時期被看作是同樣性質的文獻。《左傳》在徵引時都曾稱「《書》曰」。《戰國策》在徵引時都曾稱「《周書》曰」。清華簡中也不加區分。[1]
有說法認為,《尚書》原有100篇,今文《尚書》保留了其中的29篇,《逸周書》則是被刪去(或沒有師承解說)的71篇。也有說法認為,今文《尚書》是儒家學者據其標準挑選的文獻彙編,《逸周書》則是兵家學者揀選的結果。還有說法認為,《逸周書》是漢朝人在當時流傳的古文材料中選擇了71篇編輯而成,以與今文《尚書》湊成100篇。
卷次 | 篇次 | 篇名 | 文注 | 內容 |
---|---|---|---|---|
卷一 | 1 | 度訓解 | 有注 | 圍繞「度」(法度、等級),講述為政治民的方法 |
2 | 命訓解 | 有注 | 圍繞「命」(命令),講述為政治民的方法 | |
3 | 常訓解 | 有注 | 圍繞「常」(恆常的行為),講述為政治民的方法 | |
4 | 文酌解 | 有注 | 人性和治理人民的方法 | |
5 | 糴匡解 | 有注 | 國家救助災荒的措施與制度 | |
卷二 | 6 | 武稱解 | 有注 | 解釋各種武事的名稱,講述用武的原則與方法 |
7 | 允文解 | 有注 | 安定並守住占領國的方法 | |
8 | 大武解 | 有注 | 七種武事的原則與方法 | |
9 | 大明武解 | 有注 | 帶兵的方法;攻城的方法 | |
10 | 小明武解 | 有注 | 攻敵的策略 | |
11 | 大匡解 | 有注 | 文王救助災荒的種種措施 | |
12 | 程典解 | 有注 | 文王作《程典》,講述為官的法則和治理百姓的方針 | |
13 | 程寤解 | 闕文 | 太姒所做的有關姬發和殷商的夢 | |
14 | 秦陰解 | 闕文 | 不詳 | |
15 | 九政解 | 闕文 | 不詳 | |
16 | 九開解 | 闕文 | 不詳 | |
17 | 劉法解 | 闕文 | 文王作《劉法》,即關於虔劉(殺伐)的法典 | |
18 | 文開解 | 闕文 | 文王開導卿士的言辭 | |
19 | 保開解 | 闕文 | 姜尚開導文王修身觀天以謀取殷商的言辭 | |
20 | 八繁解 | 闕文 | 文王向姬發告誡八種繁重會帶來的危害 | |
卷三 | 21 | 酆保解 | 無注 | 周公答對武王,講述保國守位的方法 |
22 | 大開解 | 無注 | 姜尚建議文王,用八儆、五戒來啟發開導後人 | |
23 | 小開解 | 無注 | 文王告訴群臣,要啟發開導後人 | |
24 | 文儆解 | 無注 | 文王告誡姬發,要保本行善 | |
25 | 文傳解 | 有注 | 文王告訴姬發為君之道及治國理財的方法 | |
26 | 柔武解 | 有注 | 武王告訴周公,五種不禁絕就會招致征伐的行為 | |
27 | 大開武解 | 有注 | 周公擔心殷商,為此召見周公,周公告之以一系列道德法則 | |
28 | 小開武解 | 有注 | ||
29 | 寶典解 | 有注 | 武王與周公對話,談論王者為人做事的信、義原則 | |
30 | 酆謀解 | 有注 | 伐商前後事 | |
31 | 寤儆解 | 有注 | ||
32 | 武順解 | 有注 | 類兵家言 | |
33 | 武穆解 | 有注 | ||
卷四 | 34 | 和寤解 | 有注 | 伐商前後事 |
35 | 武寤解 | 有注 | ||
36 | 克殷解 | 有注 | ||
37 | 大匡解 | 有注 | ||
38 | 文政解 | 有注 | ||
39 | 大聚解 | 有注 | ||
40 | 世俘解 | 有注 | ||
41 | 箕子解 | 闕文 | 武王勸說箕子臣服 | |
42 | 耆德解 | 闕文 | 武王考論道德 | |
卷五 | 43 | 商誓解 | 無注 | 伐商前後事 |
44 | 度邑解 | 無注 | ||
45 | 武儆解 | 無注 | ||
46 | 五權解 | 無注 | ||
47 | 成開解 | 有注 | ||
48 | 作雒解 | 有注 | ||
49 | 皇門解 | 有注 | ||
50 | 大戒解 | 有注 | ||
卷六 | 51 | 周月解 | 無注 | 一年中的日月運轉與四季,以及夏、商、周改正朔的情況 |
52 | 時訓解 | 無注 | 一年中二十四節氣及七十二時的時令物候 | |
53 | 月令解 | 闕文 | 天文曆法;有目無文,今本用《禮記·月令》補 | |
54 | 謚法解 | 有注 | 給予諡號的法則 | |
55 | 明堂解 | 無注 | 周公平亂後朝會諸侯,明確諸侯在明堂中的位置 | |
56 | 嘗麥解 | 無注 | 周公命令司寇修正法典 | |
57 | 本典解 | 無注 | 成王向周公請教治國的方法 | |
卷七 | 58 | 官人解 | 無注 | 成王向周公請教觀察識人的方法 |
59 | 王會解 | 有注 | 成周之會的盛況及各方國的貢獻 | |
卷八 | 60 | 祭公解 | 有注 | 祭公謀父臨終前訓誡穆王及三公 |
61 | 史記解 | 有注 | 歷史上諸王國滅亡的原因與教訓 | |
62 | 職方解 | 有注 | 《周禮·夏官·職方氏》文 | |
卷九 | 63 | 芮良夫解 | 有注 | 芮良夫訓誡厲王的言辭 |
64 | 太子晉解 | 有注 | 周景王太子晉行事 | |
65 | 王佩解 | 有注 | 示例 | |
66 | 殷祝解 | 有注 | 示例 | |
67 | 周祝解 | 有注 | 為韻語,純系說教 | |
卷十 | 68 | 武紀解 | 無注 | 類兵家言 |
69 | 銓法解 | 無注 | 與人相處的方法 | |
70 | 器服解 | 無注 | 天子陪葬所用的明器、服飾的各種規定 | |
71 | 周書序 | 各篇章的寫作來由 |
書名
書
周書
藝文志
書之來歷,漢劉向以及《隋書·經籍志》和劉知幾《史通》皆以為是孔子刪削《尚書》之餘篇。今人多不信從,而以為是戰國人所編。各篇寫成時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戰國,另有個別篇章,可能還經漢人改易或增附。此書在漢代已散佚不全。劉向校書,即謂存者45篇。今傳60篇本,蓋又經後人改編。有人認為今本蓋後人合舊本與晉太康間汲冢所出之周書而成,故有「汲冢周書」之名。但多數人認為稱今本《周書》為《汲冢周書》,是一種誤解。
今存59篇中,屬於或基本屬於西周作品者大概有《世俘》、《商誓》、《皇門》、《祭公》、《芮良夫》等篇。這些篇記事當較可靠,此外,《度邑》所記之事在周初銅器何尊亦有反映,《克殷》所記,朱右曾以為「非親見者不能」,也當有較可靠的根據,此二篇皆為《史記·周本紀》所採用。即使時代較晚各篇,也有研究價值,如《度訓》等篇對於研究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淵源,《程典》等篇對於研究古代倫理思想,類兵家言的幾篇對研究先秦兵家,《王會》對於研究古代少數民族的分布及民族關係,均有特殊意義。
版本與校注
《逸周書》今傳世版本有十餘種。已知最早的刻本為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丁黼刻本(序在書尾)和《直齋書錄解題》中提及的京口刻本(序散在各篇),兩本今均不存。現存最早的刻本為元至正十四年(1356年)嘉興路學宮刻本,以丁黼刻本為底本,也是現存所有刻本的祖本。
《逸周書》在漢朝地位重要,此後逐漸遭人忽視,缺乏精校,文字脫漏、訛誤嚴重。直到清朝乾嘉學派興起後,才有大批學者著手整理,以校勘為主,綜合研討較少。盧文弨以至正本為底本,參考其他七種版本和十一家之校進行校勘,是為抱經堂本,世推「最善」。知名注本有朱右曾《周書集訓校釋》等。白話文註譯本當推黃懷信《逸周書校補註譯》。
- ^ 1.0 1.1 李學勤. 清华简与《尚书》、《逸周书》的研究 (2): 104-109. 2011. 已忽略未知參數
|jouranl=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