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戰車/指揮官/2
喬治·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是美國陸軍的一位上將,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7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而聞名。
巴頓於1885年出生在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人家庭中,他先進入維吉尼亞軍事學校學習,之後入讀西點軍校。他參加了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現代五項的比賽,並為M1913型軍刀(通稱「巴頓軍刀」)的設計者。巴頓在潘喬維拉遠征期間首次參與戰鬥,這也是最早的機械化作戰實例之一。之後他加入了美國遠征軍新成立的坦克軍團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頓在戰爭期間首度統領位於法國的美國坦克學校,不過到戰爭快要結束時因負傷而離職。在戰間期,巴頓一直是美國陸軍裝甲戰學說發展的一個核心人物,在全國各地出任過眾多職位。他的軍階不斷得到提升,並在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國第2裝甲師的指揮官。
1942年,巴頓帶領美軍將士在北非戰場通過入侵卡薩布蘭卡進入地中海戰場,之後他在這裡快速恢復了美國第2軍團受挫的士氣,從而建立了自己是一位有效率指揮官的名聲。西西里島戰役期間他指揮第7集團軍,搶在英國將軍伯納德·蒙哥馬利之前攻下墨西拿,但也在這裡因打了手下兩名士兵耳光而捲入爭議。巴頓隨1944年諾曼第戰役而指揮第3集團軍回到戰場,他領導了一場非常成功的行動快速穿越法國。突出部之役期間,他帶領第3集團軍解救了被圍困在巴斯通的美軍,並在戰爭結束前率先帶領自己的部隊進入德國本土。戰爭結束後,巴頓曾短暫擔任巴伐利亞的軍政府首長,然後成為美國陸軍第15集團軍指揮官。1945年12月21日,巴頓在歐洲發生一場車禍後逝世,享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