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 HS.30步兵戰車
Lang HS.30步兵戰車 | |
---|---|
類型 | 步兵戰車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西斯帕諾·蘇莎 |
研發日期 | 1956年 |
生產商 | 亨舍爾,哈諾馬格公司 |
單位成本 | 23.8萬馬克 |
生產日期 | 1958年~1971年 |
製造數量 | 2,176輛 |
衍生型 | 見衍生型號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4.6 t(32,000磅) |
長度 | 5.56米(219英寸) |
寬度 | 2.54米(100英寸) |
高度 | 1.85米(73英寸) |
操作人數 | 3人(駕駛員、車長、炮手) |
載員 | 5名步兵 |
裝甲 | 最厚處30毫米 |
主武器 | HS.820 20毫米機炮×1,備彈2,000發[1] |
副武器 | 7.62毫米MG3通用機槍×1 |
發動機 | 勞斯萊斯 B81 Mk 80F 8缸汽油發動機 220馬力 |
功率/重量 | 15.3馬力/噸 |
懸掛 | 扭杆懸掛 |
作戰範圍 | 約270千米 |
速度 | 58千米/時 |
Lang HS.30步兵戰車(又稱SPz 12-3)是聯邦德國於1958年裝備的一款步兵戰車,由瑞士的西斯帕諾·蘇莎公司設計。其裝備了一門高威力的20毫米機炮,使其成為第一款現代意義上的步兵戰車。但由於繁多的設計缺陷和機械故障,使訂單數量大減。原定生產10,000輛,實際僅交付2,176輛。聯邦國防軍中的Lang HS.30已被黃鼠狼步兵戰車取代。
背景與設計
冷戰初期,核戰爭的威脅催生出全封閉、高機動的新型裝甲車輛,以運送步兵伴隨主戰坦克作戰。關於這種裝甲車輛的定位,每個國家各執己見。美國認為這種戰車應扮演「戰場計程車」的角色,負責將步兵運送至戰場,具有浮渡能力,而火力和裝甲僅限於自衛,這種定位的產物為M113裝甲運兵車。而德國基於二戰期間裝甲擲彈兵(機械化步兵)的作戰經驗,重視步兵和裝甲車、裝甲車和坦克間的協同作戰,認為運兵車也應具有較為強大的火力和裝甲配合步兵和坦克進攻,這種思維則催生出步兵戰車[2]。
1956年,西斯帕諾·蘇莎公司向聯邦德國國防部提交了新型步兵戰車的設計,公司內部編號HS.30。這款戰車是德國作戰思維的集中體現:車體前部裝有一個小型炮塔,內裝一門HS.820 20毫米機炮和一挺同軸7.62毫米MG3通用機槍。 機炮將承擔攻擊敵方直升機、輕型裝甲車輛和其他軟目標的任務,使己方主戰坦克能專注於敵方坦克等硬目標。車體裝甲由均質鋼焊接而成,全方位厚30毫米,傾斜45度,可抵禦20毫米武器射擊,在當時屬於世界一流水平,但也因此比M113重四噸。車全高僅1.85米,遠低於M113的2.5米,進一步提高了隱蔽和生存性。動力裝置為勞斯萊斯B81 Mk 80F汽油發動機,位於車體後部,每側有五個扭杆懸掛的負重輪和三個托帶輪。車內可容納八名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炮手和五名步兵。運兵艙空間擁擠狹窄,無射擊孔。由於發動機後置,步兵只能由車體頂部的艙門進出。全車無三防、亦無浮渡能力。
1958年,聯邦國防部在原型車尚未問世時即批准定型量產,軍方編號SPz (Lang) HS.30。SPz是步兵戰車Schützenpanzer的縮寫,Lang意為「長」,以示和另一款較小的戰車SPz (Kurz)有所區別(Kurz意為「短」)。兩者的關係類似二戰時期的Sd.Kfz. 251和Sd.Kfz. 250半履帶車:較大的前者用於機械化步兵配合裝甲部隊,而較小的後者則用於偵察單位。
服役歷史
儘管德國強調步兵戰車在步兵旅中的作用,但因為成本限制,實際運用中每個德國裝甲擲彈兵旅只有一個步兵營裝備了Lang HS.30,其餘仍然使用卡車或者M113裝甲運兵車運送步兵。由於數量不足,戴姆勒-奔馳將一批烏尼莫克S404卡車改造成HS.30步兵戰車的外形,用來訓練裝甲擲彈兵步坦協同作戰。
聯邦國防軍裝備的Lang HS.30步兵戰車服役至1980年,從1974年開始,更為先進的黃鼠狼步兵戰車逐步替代Lang HS.30。1970年代末期,有30輛Lang HS.30賣給秘魯。退役後的Lang HS.30大部分被用作靶場目標[3]。
缺陷與醜聞
隨著Lang HS.30列裝部隊,一系列設計缺陷逐漸暴露出來,主要問題集中在動力裝置上。設計初期HS.30的噸位預定為9公噸,但實際量產的版本重達14.5公噸,這導致輸出220匹馬力的勞斯萊斯引擎可靠度大減,且耗油量惡化,導致HS.30的越野性能低下,無法跟上豹1主戰坦克。其通風、傳動、散熱、轉向、剎車和橡膠懸掛系統故障頻發,需要時常更換零件,造成大量開支。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西斯帕諾·蘇莎公司缺乏製造裝甲車輛的經驗,以及對原型測試的故意忽略。
低劣的可靠性、倉促的審批和一萬輛之多的龐大訂單額引發了公眾的懷疑。法蘭克福評論報和德國全景月刊經過調查,最終揭露了其中存在的腐敗:承辦研製與採購合約的國防部官員在過程中收受至少230萬馬克的賄賂,執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也採購中獲得5000萬馬克的政治獻金。這件被稱為「HS.30醜聞」的事件,是德國近代軍事史上重要的軍購弊案之一[4]。最終,德國聯邦國防部將訂單從一萬輛減少至2176輛,聯邦議院向西斯帕諾·蘇莎公司支付了5170萬馬克,每輛約23.8萬馬克。
衍生型號
儘管HS.30步兵戰車本身並不成功,但其擁有眾多衍生型號,其底盤被聯邦國防軍廣泛用於各種用途。
- Schützenpanzer lang, Gruppe:標準型步兵戰車
- Schützenpanzer lang, FüFu:指揮車型
- Schützenpanzer lang, LGS M40A1:反坦克型,車頂加裝一門106毫米M40A1無後坐力炮
- Schützenpanzer lang, Panzermörser:自行迫擊炮,早期型裝有一門81毫米迫擊炮,1966年升級至一門120毫米迫擊炮
- Schützenpanzer lang, Feuerleitpanzer:炮兵觀察車型
- KanonenJagdPanzer:基於HS.30底盤的坦克殲擊車。固定戰鬥室內裝有一門90毫米L/40.4反坦克炮;正面最厚處50毫米;500馬力MTU柴油發動機,最大時速70千米/時
- Raketenjagdpanzer 1:基於HS.30底盤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固定戰鬥室內有兩具可伸縮的SS.11反坦克發射器,備彈10枚,保留了220馬力的勞斯萊斯發動機,最大時速51千米/時
- Raketenjagdpanzer 2: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改用Kanonejagdpanzer的底盤,因此擁有MTU柴油發動機,最大時速提升至70千米/時,備彈增加至14枚
- Jaguar 1:Raketenjagdpanzer 2的現代化改造型,將SS.11飛彈改為一具HOT型反坦克飛彈,並增強了裝甲
- Jaguar 2:Jaguar 1的現代化改造型,將HOT型反坦克飛彈改為陶式反坦克飛彈
- Spähpanzer Ru 251:基於Kanonejagdpanzer底盤的偵察坦克,用以取代過時的M41輕型坦克。裝有萊茵金屬設計的炮塔,火炮為90毫米L/40.4坦克炮。原型車於1963年完成,但項目因豹1主戰坦克的成功而終止。
參考文獻
- ^ Foss, C. F. (1981). Jane's Armour and Artillery 1981-82. London: Jane's Publishing Company Ltd.
- ^ Lohmann, H., & Hilmes, R. (2011). Schützenpanzer Marder die technische Dokumentation des Waffensystems. Stuttgart: Motorbuch-Verl.
- ^ Richter, A. (n.d.). SPz lg HS-30 (Bw). Retrieved March 27, 2017, from http://www.panzerbaer.de/types/bw_spz_lg_hs30-a.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Germany, S. G. (n.d.). Von Gier und Größenwahn. Retrieved March 27, 2017, from http://www.sueddeutsche.de/politik/die-affaeren-des-strauss-clans-von-gier-und-groessenwahn-1.785934#redirectedFromLanding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