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0年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千紀 3千紀
世紀 20世紀 | 21世紀 | 22世紀
年代 1980年代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2020年代 | 2030年代 | 2040年代
年份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阿拉伯之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伊斯蘭國英國脫歐巴黎協議智慧型手機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黑洞
順時針方向:2010年至2012年,反帝反專制的民主化運動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2014年,俄羅斯取得克里米亞實際控制權,烏克蘭政府撤軍;伊斯蘭國在2013年至2017年長期控制了敘利亞和伊拉克部分領土,吸引了世界各國穆斯林極端主義的聖戰者,被大多數國家定性為恐怖組織;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導致2015年巴黎協議和氣候行動主義的加劇;2019年,人類首次拍攝合成出黑洞的形象;本年代新增了20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其中2015年合法化的美國是覆蓋人口最多的國家;智慧型手機普及,移動技術逐漸上升為主流;隨著英國投票退出歐盟,民粹主義分離運動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所增加。

2010年代2010年1月1日開始,於2019年12月31日結束。

科學和技術

中國天宮太空站完成對接
內容
2010 1 27 蘋果公司推出首款平板電腦iPad,其後平板電腦造成許多電子公司在市場上相互競爭。[1]
2011 2 9 全球首個加密貨幣比特幣匯率首次升穿一美元,其後世界誕生大量加密貨幣。
2011 11 3 中國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
2012 5 25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天龍號太空船與國際空間站首次成功對接,由此成為有史以來首艘造訪空間站的商業飛船。
8 6 美國火星科學實驗室探測車登陸火星。
12 27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啟用。
三星電子取代諾基亞成為世界最大的行動電話製造商。
2013 3 14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科學家宣布,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暫時確認是希格斯玻色子,具有零自旋與偶宇稱,這是希格斯玻色子應該具有的兩種基本性質,但有一部分實驗結果不盡符合理論預測,更多數據仍舊等待處理與分析。[2]
9 12 航海家1號歷經36年的旅行,NASA確認已經進入寒冷黑暗的恆星際空間,終於成爲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3]
11 10 全球首支3D列印金屬槍問世。[4]
2014 8 6 羅塞塔號探測器與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太空會合,並在同年9月10日進入預定軌道,接著的11月12日,其攜帶的菲萊登陸器成功在彗星上著陸。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造探測器在彗核上受控軟著陸。
6 科學家發現地殼640公里以下的地函過渡帶岩石,有含水量超過海洋3倍多的超大隱藏水庫。[5]
2015 7 14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於2006年發射的太空飛行器新視野號到達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並於7月15日傳回影像,為第一艘近距探索冥王星的太空飛行器。傳回的清晰圖像顯示冥王星有一稱為「湯博區」的心形區域。
2016 4 8 SpaceX獵鷹9號火箭進行第22次發射,在為國際空間站進行充氣式太空艙試驗及貨物運輸補給的任務後,第一節火箭(編號B1021.1)進行第五次海上著陸嘗試,第一節火箭在大西洋上的駁船上成功降落,海上回收試驗成功。
2017
2018 12 7 聯合國國際電訊聯盟宣布,全球的網際網路使用率為51.2%,網路用戶超過39億人,在網際網路有史以來首次超越50%人口使用。[6]
2019 1 3 人類探測器嫦娥四號首訪月球背面.[7]
4 10 科學家首次成功拍攝及公開全球首張黑洞照片。[8]

戰爭與政治

中國解放軍第一艘航母下水
釣魚台購島衝突
俄烏克里米亞危機
伊斯蘭國武裝組織興起

戰爭

交戰

內戰

敘利亞內戰逆轉以中俄支持的什葉派政府獲勝,歐美支持的遜尼派叛軍失利為定局。

動亂

核戰爭議

北韓宣布擁有洲際飛彈、彈道潛艦、氫彈三大戰略武器

疆域爭議

政變

政治

政治趨勢

2010年代初,中國在越來越多的場合被稱為超級大國,包括2011年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之間的會談。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提交大多數專利,擴大其軍事裝備。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指出預計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到2050年代後期估計人均GDP與美國相當[9]

阿拉伯之春係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鎮爆發茉莉花革命以來,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的專制政體的行動,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實現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10][11]

政治偏振

美國眾議院的政治兩極分化

隨著保守派社會自由主義者西方中對政府、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上發生衝突,政治兩極分化也在增加[12]。 在歐洲,抗議來自伊斯蘭國家的難民的運動越來越多,如英格蘭防衛聯盟英語English Defence League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運動[13][14]平等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包括兩性之間[15],一些學者斷言,第四波女性主義於2012年左右開始[16][17]

政治上的民粹主義在整個這十年中普遍湧現,許多政治家和各種政治運動者表達民粹主義情緒,並發表民粹主義言論。[18][19]民粹主義運動的顯著例子包括美國的茶黨運動[20]佔領華爾街[21],英國的脫離歐盟事件[22],還有全球性的Black Lives Matter[23]以及另類右派[24][25],民粹主義政治家的例子同樣廣泛,像是唐納·川普[26]巴拉克·歐巴馬[27]烏戈·查維茲[28]馬泰奧·薩爾維尼[29]畢普·格里羅[30]奈傑·法拉吉[31]羅德里戈·杜特蒂[32]雅伊爾·波索納洛等等被其他人描述為民粹主義者。

政治事件

美洲
事件 地點 時間 內容 備註
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 美國 2010年3月23日 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簽署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成為法律,象徵著美國醫療保險的重大改革。 [33]
2010年巴西總統大選英語Brazil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10 巴西 2010年10月31日 迪爾瑪·羅賽芙當選為第一位女性巴西總統 [34]
2016年秘魯大選 秘魯 2011年6月5日 奧良塔·烏馬拉當選為秘魯總統 [35]
佔領華爾街 美國 2011年9月17日 數百名抗議者進入紐約市華爾街金融區,開始佔領華爾街運動:在全國各城市開展了一系列示威遊行和數百個陣營,形成佔據運動。 [36]
費爾南多·盧戈彈劾案英語Impeachment of Fernando Lugo 巴拉圭 2012年6月22日 6月21日巴拉圭眾議院以76比1投票彈劾盧戈,巴拉圭參議院第二天以39票對4票將他免職,副總統費德里科·弗朗哥成為總統。 [37]
2012年墨西哥大選 墨西哥 2012年7月1日

恩里克·佩尼亞·涅托贏得了墨西哥大選,使革命制度黨自2000年以來首次重新奪回政權。

[38]
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 2012年11月6日 巴拉克·歐巴馬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米特·羅姆尼 [39]
烏戈·查維茲逝世 委內瑞拉 2013年3月5日 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維茲在管理國家14年後去世,享年58歲。 [40]
201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阿根廷 2013年3月13日 阿根廷樞機方濟各當選為美洲第一位教宗。 [41]
2013年巴西抗議運動 巴西 2013年4月-7月 這場示威活動最初是為了抗議一些巴西城市的公共汽車,火車和地鐵票價上漲,包括增長到其他問題,如政府的高度腐敗和警察暴行。到了6月中旬,自1992年抗議前總統費爾南多·科洛爾·德梅洛以來,該運動已成為巴西最大的運動。 [42][43]
2014-2018年委內瑞拉示威 委內瑞拉 2014年2月12日 2014年初開始,示威民眾反對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領導的執政黨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統一黨政府。 [44]
2014年委內瑞拉–巴拿馬外交危機 委內瑞拉 2014年3月5日 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中斷與巴拿馬的外交和政治關係,指責其參與委內瑞拉軍方陰謀。 [45]
洗車行動 巴西 2014年3月17日 洗車行動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刑事調查,巴西前總統魯拉十四日遭檢方指為國營巴西石油公司貪污計畫的「終極指揮官」,2014年3月17日由法官塞吉奧·莫羅英語塞吉奧·莫羅審理。 [46]
烏克蘭危機期間的國際制裁 美國 2014年4月28日 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新的經濟制裁反對俄羅斯生效,針對的是靠攏俄羅斯總理普丁的個人和企業。 [47]
2014年巴西大選 巴西 2014年10月26日 迪爾瑪·羅賽芙再次當選巴西總統 [48]
2015年-16年巴西抗議活動英語2015–16 protests in Brazil 巴西 2015年3月15日 – 2016年7月31日 在2015年和2016年,巴西的一系列抗議活動譴責總統迪爾瑪·羅賽芙的腐敗政府,自1985年以來的巴西「新共和國」開始以來,是該國最大的民眾動員。 [49][50]
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 美國 2015年6月25日 美國同性婚姻美國最高法院通過,在美國所有50個州合法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 [51]
古巴解凍 古巴 2015年7月20日 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布結束自1961年1月以來一直存在的美國對古巴的禁運一年後,兩國恢復了全面的外交關係。 [52][53]
201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 加拿大 2015年10月19日 賈斯汀·杜魯道領導的自由黨贏得了加拿大聯邦大選,選舉中擊敗了加拿大保守黨 [54]
2015年阿根廷大選 阿根廷 2015年11月22日 毛里西奧·馬克里當選阿根廷總統,結束了該國十多年的「基什內爾派系」(Kirchnerism)。 [55]
2015年委內瑞拉議會選舉 委內瑞拉 2015年12月6日 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委內瑞拉國民議會中失去多數席位,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大敗,自1999年以來首次失去國民議會控制權。 [56]
迪爾瑪·羅賽芙彈劾案英語Impeachment of Dilma Rousseff 巴西 2016年5月12日

巴西參議院投票以55-22結果對巴西總統迪爾瑪·羅賽芙的彈劾程序,並在審判期間暫停她的職務,由巴西副總統米歇爾·特梅爾擔任巴西代理總統的權力和職責。

[57]
2016年祕魯總統大選英語Peruvian general election, 2016 秘魯 2016年6月5日 佩德羅·巴勃羅·庫琴斯基當選為秘魯總統 [58]
哥倫比亞和平協議英語Colombian peace process 哥倫比亞 2016年6月23日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人民軍的叛亂政府簽署了停火協議,正式結束了兩者之間50年間的哥倫比亞內戰 [59]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 2016年11月8日 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當選為美國第45任總統,在接替歐巴馬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在競選中被擊敗。 [60]
菲德爾·卡斯特羅之死 古巴 2016年11月25日 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去世,享年90歲。 [61]
2017年委內瑞拉憲政危機英語2017 Venezuelan constitutional crisis 委內瑞拉 2017年3月23日 委內瑞拉國民議會最高司法法庭接管了立法權。法庭主要是尼古拉斯·馬杜羅總統的支持者,也限制大會成員議會豁免權,他們大多屬於反對派制憲大會選舉於2017年7月30日舉行,以選舉新的憲法大會成員。 [62]

[63]

逮捕魯拉 巴西 2018年4月7日 魯拉遭逮捕發生在2018年4月7日,聯邦法官塞吉奧·莫羅英語塞吉奧·莫羅兩天前發出逮捕令。逮捕的原因是洗車行動的第二次腐敗和洗錢被定罪。這位前總統在監禁之後被帶到庫里奇巴,在那裡他履行了判決。 [64][65][66][67]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就職典禮 古巴 2018年4月19日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宣誓就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古巴部長會議主席,這是自1959年古巴革命以來首次有卡斯特羅家族以外的領導人,但勞爾·卡斯特羅留任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掌握實權。
2018年巴西大選 巴西 2018年10月28日 雅伊爾·波索納洛當選巴西總統,象徵著該國自1985年巴西「新共和國」開始以來,首次由極右翼統治國家,這次選舉還連續打破了勞工黨的4次勝利。 [68]
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逝世 美國 2018年11月30日 美國前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去世,享年94歲。
川普當選美總統,後真相政治討論造成質疑民主本質。
巴西利亞大教堂外的巴西示威遊行。
亞洲
事件 地點 時間 內容 備註
2010年吉爾吉斯革命 吉爾吉斯斯坦 2010年4月7日 反對派推翻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巴基耶夫在激烈的反政府騷亂中逃離,因為反對派奪取了控制權。 [69]
2010年菲律賓總統選舉 菲律賓 2010年5月10日 諾諾·艾奎諾當選菲律賓總統 [70]
2010年緬甸議會選舉 緬甸 2010年11月7日 登盛當選為緬甸軍政府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主席,自1962年以來,該國首位文職領導人。 [71]
釋放翁山蘇姬 緬甸 2010年11月13日 緬甸反對派政治家翁山蘇姬自1989年被監禁後被軟禁釋放。 [72]
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 巴林 2011年3月15日 巴林國王哈邁德·本·伊薩·本·薩勒曼·阿勒哈利法宣佈為期三個月緊急狀態,因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部隊被派去平息內亂。 [73]
金正日逝世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011年12月17日 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日在執政17年後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恩接替了他。 [74]
王立軍事件薄熙來事件 中國 2012年2月至3月 中共重慶市委原書記薄熙來與重慶市原副市長王立軍翻臉,導致王立軍叛逃美國領事館,引發中共高層分崩離析。 [75]
釣魚台國有化事件 中國日本臺灣地區 2012年9月10日 日本政府正式以20.5億日元(人民幣1.66億元,新臺幣7億元)從栗原弘行手中收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南小島、北小島,在同年9月11日付款和登記,引發中日關係惡化。 [76]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 2012年11月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接替胡錦濤當選新一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77]
201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大韓民國 2012年12月19日 朴槿惠當選大韓民國總統,第一位擔任該職位的女性。 [78]
第46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日本 2012年12月26日 安倍晉三領導的自由民主黨在日本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79]
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013年3月11日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打破了所有與韓國的和平條約,並開始一個新的核武器計劃。進行新的核試驗,使朝鮮半島緊張情勢上升。 [80]
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 馬來西亞 2013年5月5日 2013年5月5日舉行的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第13屆選舉,共有12個州的州議會同步舉行選舉,只有砂拉越州除外。這屆選舉被列為大馬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選之一。
2013年-2014年泰國反政府示威 泰國 2013年10月31日 泰國反政府示威,反對黨走上街頭要求盈拉下台。盈拉於12月9日早上宣佈解散國會,並提前大選。 [81]
太陽花學運 臺灣地區 2014年3月18日-4月10日 臺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抗議服貿協議強硬被國民黨通過。 [82]
2014年印度大選 印度 2014年5月12日 納倫德拉·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印度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這是自1984年以來印度人民黨首次獲得多數席位。 [83]
2014年泰國軍事政變 泰國 2014年5月23日 泰國總理盈拉·欽那瓦在軍事政變後被逮捕。 [84]
2014年印度尼西亞總統選舉 印度尼西亞 2014年7月9日 佐科威贏得了印度尼西亞的總統選舉,成為第一位不是來自該國政治精英或軍隊的總統。 [85]
佔領中環雨傘革命 香港 2014年9月26日 香港發生佔領中環雨傘革命,抗議中國政府和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 [86]
阿卜杜拉二世逝世 沙烏地阿拉伯 2015年1月23日 阿卜杜拉二世任期從2005年到2015年,去世後由薩勒曼國王所替任。 [87]
李光耀逝世 新加坡 2015年3月23日 1959年1990年治理的新加坡總理,被認為是國家的創始人,在91歲時因肺炎而死亡。 [88]
孟加拉國-印度飛地 印度 孟加拉國 2015年6月6日 印度孟加拉國正式批准了1974年在其邊界交換飛地的協議。 [89]
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 馬來西亞 2015年7月3日 美國《華爾街日報》揭露,中東神秘人物將7億美元(約26億馬幣)的政治獻金匯入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阿都拉薩的銀行戶口裡,以用作其下的「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引起坊間爭議,最終他被馬來西亞法庭裁決無罪。 [90]
兩岸領導人會面 新加坡 2015年11月7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華民國總統和馬英九正式會談,這是自1949年以來各自領導人首次會談。 [91]
2015年緬甸議會選舉 緬甸 2015年11月8日 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1990年首次公開競選中贏得了全面勝利。 [92]
2016年沙烏地駐伊朗大使館攻擊事件英語2016 attack on the Saudi diplomatic missions in Iran 沙烏地阿拉伯 2016年1月3日 因伊朗民眾不滿利雅德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爾·尼姆爾,群起示威,並攻擊、闖入德黑蘭的沙烏地大使館。導致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斷交。 [93]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臺灣地區 2016年1月16日 蔡英文當選台灣總統,第一位擔任該職位的女性。 [94]
2016年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 亞塞拜然 2016年4月2日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軍隊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衝突造成至少193人死亡,這成為比什凱克議定書英語Bishkek Protocol(1994年停火以來)中最嚴重的違反行為。 [95]
2016年菲律賓總統選舉 菲律賓 2016年5月9日 羅德里戈·杜特蒂當選菲律賓總統 [96]
南海仲裁案 菲律賓中國 2016年7月12日 菲律賓贏得了他們在常設仲裁法院提交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合法性仲裁案。 [97][98]
拉瑪九世逝世 泰國 2016年10月13日 任1946年到2016年的泰國國王拉瑪九世去世,由他的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接任。 [99]
金正男遇刺事件 馬來西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017年2月13日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哥哥金正男馬來西亞雪邦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準備登機前往澳門時,突遭兩名女子襲擊,後於送往布城醫院途中不治身亡。 [100]
朴槿惠彈劾案 大韓民國 2017年3月10日 韓國總統朴槿惠韓國憲法法院彈劾,一致決定終止總統任期。大韓民國國務總理黃教安代理總統職務。 [101]
201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大韓民國 2017年5月9日 文在寅當選為第12任大韓民國總統。在總統朴槿惠的彈劾之後,選舉提前至5月初。 [102]
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 卡達 2017年6月5日 七個阿拉伯國家 - 巴林埃及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斷絕外交關係,指責它破壞該地區的穩定和支持恐怖主義。 [1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中國 2018年3月11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憲法修正案,取消習近平任期限制,他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最高領導人)。 [104]
金正恩訪問中國 中國 2018年3月28日 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會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是金正恩自2011年上任以來首次離開該國。 [105]
2018年亞美尼亞示威 亞美尼亞 2018年4月12日 由議會議員帕辛揚領導的各種政治和民間團體在亞美尼亞舉行反政府抗議活動。總理謝爾日·薩爾基相於2018年4月23日辭職。帕辛揚於2018年5月8日當選總理。 [106][107]
2018年4月南北韓高峰會 大韓民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018年4月27日 金正恩穿越自1953年創立以來南北韓非軍事區與總統文在寅會面,成為第一個朝鮮拜訪韓國的領導人,並共同簽署《板門店宣言》。 [108]
聯合全面行動計畫 以色列 2018年4月30日 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指責伊朗沒有阻止在提交聯合全面行動計畫超過10萬份文件的項目緩存英語AMAD Project結束後,詳細介紹了伊朗核計畫的範圍。伊朗譴責納坦雅胡的演講是「宣傳」。 [109]
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 馬來西亞 2018年5月9日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率領的反對黨希望聯盟確保了議會多數,結束了自獨立以來國民陣線61年的統治。 [110]
釋放安華 馬來西亞 2018年5月16日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莫哈末五世,赦免馬來西亞反對黨領袖安華並立即獲釋。 [111]
2018年美朝首腦會談 新加坡 2018年6月12日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朝鮮的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正式會面,這是他們各自領導人第一次見面。 [112]
裏海法律地位公約英語Convention on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俄羅斯 哈薩克斯坦 亞塞拜然 伊朗 土庫曼斯坦 2018年8月12日 五個沿海國家 - 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伊朗土庫曼斯坦簽署裏海法律地位公約結束了裏海法律地位長達20年的糾紛。 [113]
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通過 臺灣地區 2019年5月17日 中華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香港反送中運動 香港 2019年6月9日-- 香港政府修訂引渡法案引起市民上街遊行,其間警方之濫暴及濫捕引起社會反彈,及後元朗721事件後示威行動越發激進。
李鵬去世 中國 2019年7月22日 第4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第七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因病去世,享年90歲 [114][115]
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的一個投票站,本屆選舉被列為馬來西亞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選之一
2018年6月美朝首腦會談期間,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會面
2019年6月香港「譴責鎮壓,撤回惡法」大遊行,香港史上參加人數最多的遊行集會之一。
歐洲
事件 地點 時間 內容 備註
美俄簽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捷克 2010年4月8日 美國與俄羅斯雙方在捷克布拉格簽署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隨後由美國參議院俄羅斯聯邦會議分別通過,於2011年2月5日生效。 [116]
2010年英國大選 英國 2010年5月6日 英國大選自1974年2月以來,2010年英國大選產生了第一次「懸峙議會」,由保守黨卡梅倫當選。
西爾維奧·貝魯斯柯尼辭職英語Resignation of Silvio Berlusconi 義大利 2011年11月16日 性指控醜聞、金融危機和公眾抗議之後,義大利任期時間最長的總理西爾維奧·貝魯斯柯尼於2011年11月辭職。經濟學家馬里奧·蒙蒂被任命為新總理,在技術官僚內閣的領導下,任職至2013年。 [117]
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 法國 2012年4月22日 法蘭索瓦·歐蘭德當選為新任法國總統,17年來成為該國第一位社會主義總統。 [118]
教宗本篤十六世辭職 梵蒂岡 2013年2月28日 教宗本篤十六世是自1415年教宗額我略十二世以來第一個辭職的教宗,並且是自1294年教宗雷定五世以來第一位自願辭職的教宗。 [119]
2013年義大利大選 義大利 2013年2月25日 兩個主要聯盟,西爾維奧·貝魯斯柯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和皮埃爾·路易吉·貝爾薩尼領導的中左聯盟都沒有在議會中贏得了絕對多數,部分原因是民粹主義反建制五星運動的強勢表現 [120][121]
柴契爾夫人逝世 英國 2013年4月8日 時任1979年到1990年的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去世。 [122]
2013年義大利總統選舉 義大利 2013年4月20日 在財政緊張局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義大利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再次當選,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再次當選的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任命恩里科·萊塔總理為義大利大聯合政府英語Grand coalition (Italy)的負責人。 [123]
貝婭特麗克絲女王退位 荷蘭 2013年4月30日 荷蘭貝婭特麗克絲女王退位,她的兒子威廉-亞歷山大繼承,成為該國一個多世紀以來的第一位國王。 [124]
烏克蘭親歐盟示威 烏克蘭 2013年11月-2014年2月 示威民眾抗議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
2014年烏克蘭革命 烏克蘭 2014年2月21日 烏克蘭總統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在首都基輔發生暴力抗議後逃離該國。反對派控制的烏克蘭最高議會投票決定將他解職總統職位。 [125]
馬泰奧·倫齊獲得組閣授權 義大利 2014年2月22日 馬泰奧·倫齊成為義大利民主黨的新黨魁後,恩里科·萊塔被迫辭職並當選總理,啟動激進的憲法改革計劃。馬泰奧·倫齊是義大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126]
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 烏克蘭 2014年3月18日 在國際上未被承認的克里米亞歸屬公投,結果關係到該地區的地位之後,俄羅斯從烏克蘭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 [127]
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 歐洲聯盟 2014年5月22日-25日 英國法國國民陣線歐洲選舉取得的勝利,被一些人視為右翼勢力和歐洲懷疑主義運動正在歐洲大陸增長。 [128][129]
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 蘇格蘭 2014年9月18日 在由蘇格蘭民族黨召集的公民投票中,蘇格蘭投票決定留在英國,55.3%的選票反對獨立,44.7%投票贊成。 [130][131]
胡安·卡洛斯一世正式退位 西班牙 2014年6月19日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正式退位,由他的兒子費利佩六世加冕接任。 [132]
2015年1月希臘議會選舉 希臘 2015年1月26日 阿列克西斯·齊普拉斯,擊敗反對黨激進左翼聯盟的領導人,當選為希臘總理 [133]
新明斯克協議 烏克蘭 2015年2月12日 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法國的領導人就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戰爭達成協議,其中包括停火並撤回重型武器。然而,休戰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阻止戰鬥,小規模衝突持續不減。 [134][135]
2015年愛爾蘭憲法公投 愛爾蘭 2015年5月23日 愛爾蘭共和國投票將愛爾蘭同性婚姻合法化,成為第一個通過民眾投票使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136]
希臘國債危機 希臘 2015年7月1日 希臘成為第一個發達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該基金的71年歷史中遭到支付的。 [137]
方濟各和基里爾的聯合聲明英語Joint Declaration of Pope Francis and Patriarch Kirill 梵蒂岡 2016年2月12日 方濟各基里爾天主教俄羅斯東正教領導人之間第一次的此類會議上簽署了一項基督教宣言,為了1054年的分裂 [138]
英國去留歐盟公投 英國 2016年6月23日 在聯合王國舉行的關於是否繼續成為歐洲聯盟成員的公民投票中,52%的選民選擇離開。不久之後,首相大衛·卡麥隆宣布辭職。 [139][140]
2016年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 英國 2016年7月13日 德蕾莎·梅伊接任大衛·卡麥隆成為英國首相,成為英國第二位女性英國首相 [141]
2016年奧地利總統選舉 奧地利 2016年12月4日 綠色政治獨立候選人亞歷山大·范德貝倫擊敗極右翼奧地利自由黨候選人諾伯特·霍費爾,當選奧地利總統。 [142]
2016年義大利憲法公投 義大利 2016年12月4日 義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在憲法公投後辭職,其中義大利人拒絕改革,以改革共和國參議院。外交部長保羅·真蒂洛尼被任命為新總理。 [143][144]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 法國 2017年5月7日 共和前進!候選人馬克宏當選為法國總統,取代現任奧朗德,並在第二輪投票中擊敗國民陣線候選人馬琳·勒龐。馬克宏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145]
2017年愛爾蘭統一黨選舉英語Fine Gael leadership election, 2017 愛爾蘭 2017年6月2日 愛爾蘭統一黨舉行了領袖選舉。恩達·肯尼辭去了愛爾蘭總理並由李歐·瓦拉德卡取代。他是第一個公開的同性戀愛爾蘭總理和一個移民二代 [146]
海爾穆·柯爾逝世 德國 2017年6月16日 時任1982年至1998年(西德1982-1990和兩德統一1990-1998)德國前總理海爾穆·柯爾去世,享年87歲。
2017-2018年西班牙憲政危機 西班牙 2017年9月6日 西班牙首相馬里亞諾·拉荷義反對2017年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西班牙政府加泰隆尼亞政府之間的政治衝突,爭辯說任何有關加泰隆尼亞獨立的公投會違反1978年西班牙憲法阿努比斯行動是為了挫敗公投而發起的,儘管仍然有91%支持加泰隆尼亞的獨立。 [147]
2017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 德國 2017年9月24日 德國另類選擇自成立以來首次進入議會,而德國社會民主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糟糕的選舉失敗。 [148]
2018年義大利大選 義大利 2018年3月4日 中右聯盟的右翼民粹主義北方聯盟成為主要政治力量,贏得了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多數席位,雖然反建制五星運動成為票數最多的政黨,中左聯盟獲得第三名。然而,沒有任何政治團體或政黨贏得絕對多數,導致懸峙議會。經過2018年義大利政府組建英語2018 Italian government formation的幾個月後,兩個民粹主義黨派五星政府和北方聯盟組成了一個政府。 [149][150]
2018年俄羅斯總統選舉 俄羅斯 2018年3月18日 總統選舉於2018年3月18日在俄羅斯舉行。現任總統普丁連續第二次(整體第四次)任期連任,得票率77%。 [151]
2018年第三十六條憲法修正案 愛爾蘭 2018年5月25日 關於是否廢除愛爾蘭憲法第八修正案(愛爾蘭禁止墮胎)的憲法公民投票進行,廢除方面獲得66.4%至33.6%的壓倒性勝利。 [152][153]
馬其頓名稱爭議 希臘 北馬其頓 2018年6月12日 希臘馬其頓共和國達成協議,結束兩國之間的27年命名爭端,這將導致馬其頓正式更名為北馬其頓。 [154]
黃背心運動 法國 2018年11月17日 法國政府不斷加燃油稅,令法國人不滿油價上升同生活成本高,抗議運動後來亦蔓延至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其他地區。 [155]
2019年英國保守黨領袖選舉 英國 2019年7月23日 鮑里斯·詹森當選新一屆保守黨領袖,並接替德蕾莎·梅伊成為新一任英國首相 [156]
烏克蘭政治危機之後,烏克蘭議會投票取消烏克蘭親俄總統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職權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
英國脫歐
歐洲移民危機: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EU)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的庇護申請於20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公佈
非洲
事件 地點 時間 內容 備註
茉莉花革命 突尼西亞 2011年1月14日 在反政府抗議活動中,突尼西亞總統宰因·阿比丁·班·阿里解散了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辭職。 [157]
埃及革命 埃及 2011年1月25日 受突尼西亞示威活動的啟發,埃及爆發了抗議活動,呼籲長期執政的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離開。穆巴拉克於2011年2月11日辭職。 [158]
利比亞內戰 利比亞 2011年2月15日 反對穆阿邁爾·格達費統治利比亞民眾長達42年,反抗導致數千人死亡。抗議者進行野蠻鎮壓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該國政府進行了制裁 [159]
2011年多國武裝干涉利比亞 利比亞 2011年3月19日 法國、英國和美國展開對利比亞穆阿邁爾·格達費政權發動軍事行動,並設置利比亞禁飛區 [160]
南蘇丹獨立公投 南蘇丹 2011年7月9日 蘇丹南部自治區英語Southern Sudan Autonomous Region (2005–11)舉行了公民投票,討論該地區是否應該繼續為蘇丹的一部分。絕大多數人投票支持脫離,並建立了新國家南蘇丹 [161]
穆阿邁爾·格達費之死 利比亞 2011年10月20日 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格達費在全國過渡委員會所領導部隊的清剿作戰中遭連環槍擊虐待折磨身亡。 [162]
中非共和國衝突 中非共和國 2012年12月10日 中非共和國發生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之間的衝突。 [163]
馬里北部衝突 馬里 2012年1月16日 馬里北部的伊斯蘭主義叛亂份子威脅要控制該國。由法國領導的藪貓行動進行干預,協助馬里政府打擊武裝份子。 [164]
驅逐弗朗索瓦·博齊澤 中非共和國 2013年3月24日 塞雷卡叛亂份子征服了中非共和國的首都班吉,迫使總統弗朗索瓦·博齊澤逃離該國,導致廣泛的小眾群體主義暴力。 [165]
2013年埃及政治暴力英語Political violence in Egypt (2013) 埃及 2013年7月3日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率領軍隊在2013年埃及政變中推翻了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後,埃及爆發了政治暴力。 [166]
納爾遜·曼德拉逝世 南非 2013年12月5日 南非著名反種族隔離活動家、首位黑人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去世。 [167]
2014年布吉納法索起義 布吉納法索 2014年10月31日 布吉納法索總理布萊斯·孔波雷面對廣泛的抗議,結束了27年的專制統治,下台並逃往象牙海岸 [168]
2011年埃及革命後的審判和司法聽證會英語Trials and judicial hearings following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of 2011 埃及 2014年11月29日 埃及總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被判無罪,2011年埃及革命中殺害抗議者的指控,並且清除了腐敗指控。 [169][170]
伊斯蘭國西非省 奈及利亞 2015年3月12日 奈及利亞博科聖地伊斯蘭國合併,宣布正式更名為「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 [171]
2015年奈及利亞大選 奈及利亞 2015年3月29日 穆罕默杜·布哈里當選奈及利亞總統,這是反對派第一次贏得選舉,反對派和該國任職者首次和平移交權力。 [172]
2015年蒲隆地動亂(2015年-至今) 蒲隆地 2015年4月26日 蒲隆地面臨動亂,蒲隆地總統皮埃爾·恩庫倫齊扎尋求第三個任期,導致數百人死亡,數千人逃離該國。 [173]
2016年甘比亞總統選舉 甘比亞 2016年12月1日 阿達馬·巴羅當選為甘比亞總統,擊敗了長期執政的葉海亞·賈梅,並結束了超過22年的專制統治。 [174]
2017年辛巴威政變 辛巴威 2017年11月14日 羅伯·穆加比在彈劾程序啟動後結束了辛巴威總統的職務,結束了30年的專制統治。 [175]
雅各布·祖瑪辭職 南非 2018年2月14日 南非總統雅各布·祖瑪在執政九年後辭職,副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成為南非第五任總統。 [176]
利比亞內戰進程。
南非悼念曼德拉逝世的活動。
大洋洲
事件 地點 時間 內容 備註
2010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 澳大利亞 2010年6月24日 朱莉亞·吉拉德就任澳大利亞第27任總理,也是澳大利亞首位女性總理。 [177]
陸克文政治復出 澳大利亞 2013年6月27日 在一次黨內投票中成功擊敗了總理朱莉亞·吉拉德,而在2010年的一次黨內政變中,朱莉亞·吉拉德曾取代他成為澳大利亞工黨領袖。 [178]
紐西蘭同性婚姻合法化 紐西蘭 2013年8月19日 同性婚姻在紐西蘭合法化,使其成為大洋洲第一個允許同性伴侶結婚的國家。 [179]
2013年澳洲聯邦大選 澳大利亞 2013年9月7日 澳大利亞舉行聯邦大選自由黨東尼·艾博特以拿下90席,成為澳洲新任總理。 [180]
2014年斐濟大選英語Fijian general election, 2014 斐濟 2014年9月17日 斐濟軍事指揮官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贏得了斐濟自2006年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正式結束了多年的軍事統治。 [181]
圖普六世加冕典禮 東加 2015年7月4日 圖普六世加冕為東加君主,接替他於2012年去世的兄弟喬治·圖普五世 [182]
2015年澳洲自由黨黨魁虛位英語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 leadership spills, 2015 澳大利亞 2015年9月15日 麥肯·騰博東尼·艾博特黨魁虛位之後成為澳大利亞總理 [183]
約翰·凱伊辭職 紐西蘭 2016年12月11日 比爾·英格利希約翰·凱伊辭職後成為紐西蘭總理 [184]
2017年紐西蘭大選 紐西蘭 2017年9月23日 紐西蘭舉行大選,沒有任何政黨佔多數,因此必須與紐西蘭第一黨進行談判才能執政。 10月19日,紐西蘭第一黨宣布與紐西蘭工黨組建聯合政府,得到奧特亞羅瓦紐西蘭綠黨的支持,傑辛達·阿德恩當選首相。 [185]
澳大利亞同性婚姻合法化 澳大利亞 2017年12月9日 該法於2017年12月9日生效,允許以前在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根據澳大利亞法律承認其婚姻。第一次同性婚姻於2018年1月9日在澳大利亞舉行。 [186]
2018年澳洲自由黨黨魁虛位英語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 leadership spills, 2018 澳大利亞 2018年8月24日 斯科特·莫里森繼承接任澳大利亞自由黨黨魁之後,前任黨魁麥肯·騰博遭黨內逼宮下台後,澳洲新總理莫里森宣誓就任。 [187]

經濟

希臘和歐元區在這十年的早期債務增加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88] 由於債務負擔,日本也在次年(2011年)評比下調。[189]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了挽救日本沉寂多年的經濟困局,在第二次安倍內閣任內提出安倍經濟學[190][191]

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始於2000年代,一直持續至2010年代,特別是,2009年開始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希臘政府承認,為了維護修正龐大的主權債務方面存在著困難。在2011年夏季和秋季,義大利西班牙的債券收益率飆升至6%以上。[192]2011年8月,標準普爾將美國的信用評級評級從AAA降至AA +。[193]同年,蓋洛普2011年的民意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該國仍處於衰退之中。[194]

儘管歐元區出現了債務危機,但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20世紀90年代科技繁榮以來的漲幅最大。[195]然而,包括通貨膨脹和商品價格上漲在內的經濟問題引發了許多低收入國家的動盪。在一些國家,特別是阿拉伯世界的國家,政治動盪演變為社會經濟危機。這引發了無數革命,包括2010年的吉爾吉斯斯坦革命茉莉花革命,其後的利比亞敘利亞葉門埃及也發生革命。2014年全球石油產量達到歷史最高峰,達到9300萬桶/天。[196]到了2015年,除了希臘之外,歐洲的債券利率已恢復到正常水平,希臘接受了另一項更為緊急的救助方案。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規模從4400億歐元增加到2萬億歐元。[197]

自2015年6月12日起,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一個月內損失了A股價值的三分之一,被稱為中國股災。印度成為2015年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超過中國。[198]2018年,隨著美聯儲提高利率,美國經濟衰退之前收益率曲線反轉的擔憂導致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幾個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率上升,其中利率達到4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發送緊急預備金。[199]

災禍

自然災禍

地震

2010年玉樹地震後扭曲的房屋
311大地震中遭到巨大海嘯摧毀的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市區
2015年沙巴地震後的京那巴魯山

水災

2016年中國南方水災湖北武漢市情況

風暴

在海燕颱風中遭受重創的菲律賓獨魯萬市

龍捲風

火山

寒流

熱浪

山火

恐怖主義

2010年莫斯科地鐵連環爆炸事件

槍擊事件

交通事故

打撈上岸後的世越號殘骸

瘟疫

網路安全及駭客

其他

氣爆過後的高雄市三多一路與武慶三路口

社會

人口老化

世界65歲以上人口的百分比

2010年代是大多數已開發國家戰後嬰兒潮退休的十年,戰後嬰兒潮對於養老金和其他安全網政策上施加壓力;許多國家報告指出2010年人口普查的生育率下降。[200]

社會老化的結果在歐洲日本中感受最為嚴重,這是第一個出現大量人口下降的情況。[201][202]日本超過20%的人口超過65歲,成為最老的國家。[203]因此,日本研究了包括機器人在內的老年人護理的替代解決方案。[204][205]在美國,修訂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的提案激增,包括提高退休年齡或調整福利金額。相反的,反對者希望提高福利水平。[206] 儘管在反對派中廣泛示威,法國在2010年辯論並提高退休年齡從60歲調整至62歲。[207] 幾年後,門檻降低到60歲。[208]

環境保護

在這十年中,氣候變遷成為一個日益受關注的話題,2015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將其視為「非常嚴重的問題」,並對溫室氣體給予限制排放,解決這個問題,受到廣泛支持。[209]

可再生能源由於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而受歡迎程度激增,比傳統化石燃料獲得更多投資。[210]2015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第一個通過頒布眾議院法案623 CD1正式承諾制定100%乾淨能源網計劃(100% clean energy grid)的州。[211] 2018年,加州州政府委員會批准了一項計劃,要求所有住宅和公寓大樓在2020年開始實施太陽能電池板,這是美國第一部此類法律。[212]在中國,隨著污染達到臨界點,政府開始投資替代能源和綠色政策,以改善空氣品質。[213]

大事件

威廉王子與凱特·米德爾頓的婚禮
通過巴黎協議

LGBT權益

2015年6月26日,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中,原告在美國最高法院外慶祝。

在2010年代期間,人們對於LGBT的接受程度在世界許多地方慢慢趨增。[216][217] 同性伴侶婚姻在許多國家都是一場持續的辯論,而共有18國同性婚姻立法,使同性婚姻合法化。[218][219]

2011年6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了聯合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項動議,制定譴責歧視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相關的報告。[220] 在2012年ABC新聞的採訪中,巴拉克·歐巴馬表達了他對同性婚姻的支持,成為第一位這樣做的美國總統。[221] 儘管許多國家允許同性戀和雙性戀者在其軍隊中服役,美國於2011年9月廢除了不問,不說政策,對於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22][223]

2015年,愛爾蘭的同性婚姻通過2015年憲法第三十四條修正案(婚姻平等法案),成為第一個使用公民投票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224] 2009年,冰島的約翰娜·西於爾扎多蒂成為首次已出櫃同性戀國家元首,接續2010年代,像是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塞爾維亞也選出已出櫃的同性戀國家元首。2017年,李歐·瓦拉德卡成為首位公開出櫃的愛爾蘭總理[225] 2015年4月,前奧運運動員凱特琳·詹納作為跨性別女人出現,後來被稱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開變性人。[226][227] 在2010年代,美國女童子軍[228]美國聖公會等組織宣布接受跨性別者。[229]

然而,在俄羅斯中國LGBT權利支持者面臨障礙,伴隨著實施遏制同性戀方面的法律[230][231][232], 相同地情況也出現在美國川普政府決定恢復禁止跨性別者在美國軍方任職,撤銷對跨性別學生的保護。[233][234]

年輕世代

網際網路使用已經廣泛存在於年輕人的整個生活中。[235]2010年代的年輕人被稱為「有史以來表現最好的一代」( best-behaved generation on record)。 2014年5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指出少女懷孕及其藥物酒精的使用達到了創紀錄的低點。[236] 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吸菸率下降至15.7%,青少年危險性行為的比例下降至34%,青少年參與體育鍛鍊的比例下降至25%,遠低於22年前的同齡人。[237]青少年使用電子菸沾菸的用量上升。[238] 社交媒體和網際網路使用的心理影響,對年輕人,特別是兒童的思想,在這十年間成為一個日益受到關注的問題。

大眾文化

建築

哈里發塔是為當前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

藝術

體育

競賽

倫敦奧運
2010年代競賽
賽事 舉辦地點 備註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倫敦
2016年里約熱內盧
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0年溫哥華
2014年索契
2018年平昌
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0年新加坡
2014年中國南京
2018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2016年挪威利勒哈默爾
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2011年中國深圳
2013年俄羅斯喀山
2015年韓國光州
2017年台灣台北
2019年義大利拿坡里
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2011年土耳其埃爾祖魯姆
2013年義大利特倫托
2015年斯洛伐克斯特爾布斯凱普萊索西班牙格拉納達
2017年哈薩克阿拉木圖
2019年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世界盃足球賽 2010年南非
2014年巴西
2018年俄羅斯
女子世界盃足球賽 2011年德國
2015年加拿大
2019年法國
洲際國家盃 2013年巴西
2017年俄羅斯
美洲國家盃 2011年阿根廷
2015年智利
2016年美國
2019年巴西
世界盃橄欖球賽 2011年紐西蘭
2015年英格蘭、威爾斯
2019年日本
亞洲運動會 2010年中國廣州
2014年韓國仁川
2018年雅加達-巨港
東南亞運動會 2011年印尼
2013年緬甸
2015年新加坡
2017年馬來西亞
2019年菲律賓
大英國協運動會 2010年印度德里
2014年蘇格蘭格拉斯哥
2018年澳大利亞黃金海岸
泛美運動會 2011年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
2015年加拿大多倫多
2019年秘魯利馬
非洲運動會 2011年莫三比克馬普托
2015年剛果布拉柴維爾
2019年尚比亞盧薩卡

出生

逝世

其他

註釋

  1. ^ Paul McDougall. iPad Is Top Selling Tech Gadget Ever. InformationWeek. [2013-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8). (英文)
  2. ^ Griffiths, David, 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Particles 2nd revised, WILEY-VCH, 2008, ISBN 978-3-527-40601-2 (英文)
  3. ^ NASA Spacecraft Embarks on Historic Journey Into Interstellar Space. NASA. [2013-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英文)
  4. ^ 全球首支3D打印金屬槍問世. 文匯報.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5. ^ Earth may have underground 'ocean' three times that on surface. theguardian. [201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英文)
  6. ^ More than half of global population now online: UN.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7. ^ 存档副本.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8. ^ Astronomers capture first image of a black hole. EurekAlert!. 2019-04-10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9. ^ 超越美 2050年陸將成最大經濟體. 中時電子報. 2017-02-15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5日). 
  10. ^ Kingsley, Patrick. "What caused the refugee crisis? You asked Google – here's the ans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Published 2015年12月9日. Retrieved 2018年1月17日.
  11. ^ Middle East review of 2012: the Arab Winter - Telegraph. telegraph.co.uk. [201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英語). 
  12. ^ Generic Congressional Ballot – Rasmussen Reports™. Rasmussenreports.com. [2011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8日). 
  13. ^ Jan Douwe Keulen. Who is a German?. [2015-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 
  14. ^ Why online Islamophobia is difficult to stop. 2014-11-02 [2015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15. ^ England, Paula. "The gender revolution uneven and stalled." Gender & society 24.2 (2010): 149–166.
  16. ^ Rivers, Nicola. Postfeminism(s) and the Arrival of the Fourth Wave.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4, 8. ISBN 978-3-319-59812-3. doi:10.1007/978-3-319-59812-3. 
  17. ^ Cochrane, Kira. The Fourth Wave of Feminism: Meet the Rebel Women. The Guardian. 2013年12月10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14日). 
  18. ^ Brooks, David. The Populist Addi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1-25 [2017年9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19. ^ Surowiecki, James. The Populist Problem. The New Yorker. 2010-02-15 [2017年9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20. ^ Fraser, Steve. The strange history of Tea Party populism. Salon. 2010-05-03 [201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21. ^ Thompson, Derek. 'Occupy Wall Street': What Should a Populist Movement Ask of Washington?. The Atlantic. 2011年10月4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1日). 
  22. ^ Barkin, Noah. After Trump and Brexit, populist tsunami threatens European mainstream. Reuters. 2016年11月9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23. ^ Roberts, Frank L. "Black Lives Matter: Race, Resistance, and Populist Prot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 York University. Fall 2015. Retrieved 2018年1月17日.
  24. ^ Wallace-Wells, Benjamin. Is the Alt-Right for real?. The New Yorker. 2016年5月5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4日). 
  25. ^ Wilson, Jason. 'A sense that white identity is under attack': making sense of the alt-right. The Guardian. 2016年8月23日 [2016年9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30日). 
  26. ^ Kazin, Michael. How Can Donald Trump and Bernie Sanders Both Be ‘Populis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年3月22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9日). 
  27. ^ Powell, Michael. Obama, The Populist. The New York Times. 2008年4月1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日). 
  28. ^ Fisher, Max; Taub, Amanda. How Does Populism Turn Authoritarian? Venezuela Is a Case in Point. The New York Times. 2017年4月1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日). 
  29. ^ Stille, Alexander. How Matteo Salvini Pulled Italy to the Far Right. The Guardian. 2018-08-09 [2018年8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7). 
  30. ^ Bulman, May. Who is Beppe Grillo and what is Five Star Movement?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biggest threat to Italy's status quo. The Independent. 2016年12月5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1日). 
  31. ^ Shuster, Simon. Populism: The Rise of This Political Trend in Europe. Time. [2017年9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2日). 
  32. ^ BBC中文網. 菲總統選舉:引爭議候選人杜特蒂遙遙領先. Time. [2016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33. ^ Stolberg, Sheryl Gay; Pear, Robert. Obama Signs Health Care Overhaul Into Law. The New York Times. 2010年3月23日 [2016年6月20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3月25日). 
  34. ^ Brazil elects Dilma Rousseff a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 BBC New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7日) (英語). 
  35. ^ "Elecciones Generales 2011: Ollanta Humala pasó a Toled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La República
  36. ^ Hundreds of protesters descend to 'Occupy Wall Street'. money.cnn.com. 2011年9月17日 [2011年9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24日). 
  37. ^ Desantis, Daniela. Paraguay's Lugo says only miracle can reinstate him. U.S. [2018-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英語). 
  38. ^ Ellingwood, Ken; Wilkinson, Tracy. Enrique Peña Nieto wins Mexico's presidency, early results show. Los Angeles Times. 2012-07-02 [2016年6月20日]. ISSN 0458-30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6) (英語). 
  39. ^ Obama reelected as president. Washington Post.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8日). 
  40. ^ 委内瑞拉查韦斯享年58岁. 英國廣播公司. 2013-03-05 [2013年3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英文)
  41. ^ Rachel Donadio. Cardinals Pick Bergoglio, Who Will Be Pope Francis. New York Times. 2013年3月14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10日). 
  42. ^ Watts, Jonathan. Brazil protests: president to hold emergency meeting. the Guardian. 2013-06-21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英語). 
  43. ^ The streets erupt. The Economist.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英語). 
  44. ^ 委內瑞拉抗爭第50天 20萬人街頭示威. 自由時報. [201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 
  45. ^ Catherine E. Shoichet. Venezuela cuts ties with Panama, calling country a U.S. 'lackey'. CNN.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23日). 
  46. ^ 前總統魯拉被控 主導巴西石油洗錢. 自由時報. 2015-06-21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7). 
  47. ^ UPDATE 4-Obama warns on Crimea, orders sanctions over Russian moves in Ukraine. Reuters. 2014-03-06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48. ^ Dilma é reeleita presidente e amplia para 16 anos ciclo do PT no poder. Eleições 2014. 2014-10-26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8) (葡萄牙語). 
  49. ^ Manifestação anti-Dilma entra para a história. epoca.globo.com.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50. ^ Mais de 1 milhão de pessoas protestam contra Dilma pelo país | EXAME. exame.abril.com.br.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葡萄牙語). 
  51. ^ Liptak, Adam. Supreme Court Ruling Makes Same-Sex Marriage a Right Nationwide.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6-26 [2016年6月20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6). 
  52. ^ Obama hails 'new chapter' in US-Cuba ties. BBC News. 2014-12-17 [2014-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7). 
  53. ^ U.S., Cuba restore full diplomatic ties after 5 decades. CBC News. 2015年7月20日 [2018年5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3日). 
  54. ^ Canadian election 2015 hands Justin Trudeau and the Liberals a majority government. National Post.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1月20日). 
  55. ^ Simon Romero and Jonathan Gilbert. In Rebuke to Kirchner, Argentines Elect Opposition Leader Mauricio Macri as President. 紐約時報. 2015年11月22日 [2015年11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23日). 
  56. ^ Vyas, Kejal; Luhnow, David. Venezuela's Opposition Secures Supermajority Against Ruling Party. Wall Street Journal. 2015-12-09 [2016年6月20日].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57. ^ Brazil's Dilma Rousseff to face impeachment trial. BBC News. [2016年5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13日). 
  58. ^ 2016 presidential elections. Peru Reports. [2016年5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13日). 
  59. ^ Colombia Farc: Ceasefire signed to end five decades of war. BBC News. [2016年6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英語). 
  60. ^ Donald Trump Wins the 2016 Election. Time. [2016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24日). 
  61. ^ Cuba's Fidel Castro, former president, dies aged 90. BBC News.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4). 
  62. ^ Rafael Romo. Venezuela's high court dissolves National Assembly. CNN. 2017-03-30 [2017-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63. ^ As Venezuela unrest spreads, Maduro presses on with plans to rewrite charter. Reuters. 2017-05-24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4). 
  64. ^ Sete de abril | Noblat. VEJA.com.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葡萄牙語). 
  65. ^ Moro decreta prisão de Lula. BBC News Brasil. 2018-04-05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9) (英語). 
  66. ^ Lula entra com último recurso contra condenação na segunda instância. Fausto Macedo.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葡萄牙語). 
  67. ^ Preso, Lula é levado para Curitiba. G1. [201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4) (葡萄牙語). 
  68. ^ 「巴西特朗普」博爾索納羅當選總統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BBC中文網. 2018-10-29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69. ^ Kyrgyz opposition seizes control. BBC News. 2010-04-08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70. ^ Carlos H. Conde. Aquino to Be Philippine President. New York Times. 2010-06-10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71. ^ Burma ex-Prime Minister Thein Sein named new president.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英語). 
  72. ^ Myanmar's Aung San Suu Kyi released. www.aljazeera.com.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18日). 
  73. ^ Two killed in Bahrain violence despite martial law – BBC New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英語). 
  74. ^ North Korean leader Kim Jong-il dead. ABC News. 2011-12-19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4) (英語). 
  75. ^ 小資料: 薄熙來事件回顧. BBC中文網. [2013年8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7日). 
  76. ^ 日國有化五年 中國船常態巡航釣島. 自由時報. [2017-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0). 
  77. ^ China new leaders: Xi Jinping heads line-up for politburo.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9月9日) (英語). 
  78. ^ Profile: South Korea'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Park Geun-Hye. Telegraph.co.uk.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22日). 
  79. ^ Fackler, Martin. Shinzo Abe Selected as Japan's Prime Minister. The New York Times. 2012-12-26 [2016年6月20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7). 
  80. ^ North Korean leader threatens strike on South island. AFP News. 2013年3月11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月29日). 
  81. ^ 政治分裂社會 微笑泰國哀歌. 聯合報. [2013年12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11日). 
  82. ^ 太陽花學運兩週年:邁向新公民崛起社會. BBC中文網. 2016年3月18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83. ^ Modi wave conquers all: What exit polls show in Haryana, Maharashtra. Firstpost. 2014-10-16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英語). 
  84. ^ Yingluck goes home from barracks. Bangkok Post. 2014年5月25日 [2014年5月26日]. 
  85. ^ Cochrane, Joe. A Child of the Slum Rises as President of Indonesia. The New York Times. 2014-07-22 [2016年6月20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86. ^ Hong Kong: Massive anti-government protests after attempted police crackdown. chinaworker.info.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30日). 
  87. ^ King Abdullah of Saudi Arabia dies. www.aljazeera.com.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88. ^ Remembering Lee Kuan Yew: The Straits Times' full print coverage. www.straitstimes.com. [2018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89. ^ Say goodbye to the weirdest border dispute in the world. Washington Post.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6日). 
  90. ^ 《华尔街日报》踢爆:7亿美金相信汇入纳吉户口. 星洲網. 2015-07-03 [2020-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0). 
  91. ^ President Ma to meet China's Xi in Singapore Saturday (update) | Most Viewed | FOCUS TAIWAN – CNA ENGLISH NEWS. focustaiwan.tw.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1月7日). 
  92. ^ Dinmore, Guy. NLD wins absolute majority in parliament. www.mmtimes.com.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2月5日). 
  93. ^ Saudi Arabia's allies Bahrain, Sudan and UAE act against Iran.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7日) (英語). 
  94. ^ Taiwan get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as DPP sweeps election. Channel NewsAsia.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16日). 
  95. ^ Nagorno-Karabakh Conflict Situation Report No. 1 (as of 03 Apr 2016). ReliefWeb. 2016年4月3日 [2016年4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4月4日). 
  96. ^ Gonzales, Yuji Vincent. Duterte, Robredo proclaimed new President, VP; Rody a no-show.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16年5月30日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97. ^ Phillips, Tom; Holmes, Oliver; Bowcott, Owen. Beijing rejects tribunal's ruling in South China Sea case. The Guardian. 2016年7月12日 [2016年7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7月12日). 
  98. ^ Perlez, Jane. Tribunal Rejects Beijing's Claims in South China Sea. The New York Times. 2016年7月12日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3). 
  99. ^ Thailand's King Bhumibol Adulyadej, world's longest-reigning monarch, dies. Reuters. 2016年10月13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22日) –透過The Hindu. 
  100. ^ 金正男. 星洲網.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101. ^ South Korean court throws president out of office, 2 dead in protest. Reuters. 2017年3月10日 [2017年3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25日). 
  102. ^ South Korea elects Moon Jae-in, who backs talks with North, as Presid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17年5月9日 [2017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4日). 
  103. ^ Qatar row: Six countries cut links with Doha. BBC News. 2017年6月5日 [2017年6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18日). 
  104. ^ China's Xi allowed to remain 'president for life' as term limits removed. BBC News. 2018年3月11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3月11日). 
  105. ^ North Korea's Kim Jong Un visited China's Xi, state media says. NBC News. 2018-03-28 [2018年3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106. ^ Hairenik. Breaking: Serge Sarkisian Resigns as Prime Minister. The Armenian Weekly. 2018-04-23 [2018-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英語). 
  107. ^ Roth, Andrew. 'He's not a populist, he's popular': Nikol Pashinyan becomes Armenian PM. the Guardian. 2018-05-08 [2018-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英語). 
  108. ^ North Korea's Kim Jong-un crosses into South Korea. BBC News. 2018年4月27日 [2018年4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24日). 
  109. ^ Netanyahu: Iran Nuclear Deal Is Based on Lies – Here's the Proof. Haaretz.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110. ^ Zurairi Ar. Pakatan takes Putrajaya, buoyed by 'Malay tsunami'. The Malay Mail. 2018年5月10日 [2018年5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2日). 
  111. ^ Malaysia's jailed leader-in-waiting has been released from custody and given a full royal pardon. Business Insider Malaysia. 2018年5月16日 [2018年5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11日). 
  112. ^ Trump-Kim Summit. straitstimes.com. [2018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9日). 
  113. ^ Is the Caspian a sea or a lake?. The Economist. 2018-08-16 [2018-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9). 
  114. ^ 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讣告 李鹏同志逝世. [2020-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115. ^ 李鹏:名望最低的中国总理.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9-07-23]. 
  116. ^ 美國認俄羅斯將履行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美國之音. 2018年2月5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16日). 
  117. ^ Italy crisis: Silvio Berlusconi resigns as PM. BBC. 2011年11月12日 [2011年1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28日). 
  118. ^ Hollande wins French presidency. www.aljazeera.com.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9日). 
  119. ^ Hada Messia and Michael Pearson. Too tired to go on, Pope Benedict resigns. CNN.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20. ^ Italian election results: gridlock likely – as it happened. Guardian. 2013-02-26 [201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1). 
  121. ^ Italy struggles with 'nightmare' election result. BBC News. 2013年2月26日 [2013年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2日). 
  122. ^ Margaret Thatcher: final moments in hotel without her family by her bedside. Telegraph.co.uk.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23. ^ Giorgio Napolitano, Italy's reluctant president. Reuters. 2013年4月20日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24. ^ The Netherlands' love and respect for Beatrix – BBC New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2月28日) (英語). 
  125. ^ Higgins, Andrew; Kramer, Andrew E. Archrival Is Freed as Ukraine Leader Flees.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4年2月22日 [2016年6月20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5月23日). 
  126. ^ Davies, Lizzy. Italian PM Enrico Letta to resign. the Guardian. 2014年2月13日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27. ^ Ukraine crisis: Putin signs Russia-Crimea treaty – BBC New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英語). 
  128. ^ Far-right National Front stuns French elite with EU 'earthquake'. Reuters. 2014-05-25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129. ^ Ukip and Front National lead populist earthquake. Financial Times. 2014年5月26日 [2014年5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5月31日). 
  130. ^ Scottish election: Salmond victorious after party's win – BBC News. BBC News.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英語). 
  131. ^ Scottish referendum: Scotland votes 'No' to independence – BBC New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1日) (英語). 
  132. ^ King Juan Carlos of Spain abdicate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17日) (英語). 
  133. ^ Greek leftist Tsipras sworn in as PM to fight bailout terms. Reuters. 2016年1月26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34. ^ Breakthrough in Minsk as leaders agree to ceasefire deal on Ukraine. euronews.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135. ^ Stout, David. Renewed Fighting Threatens Ukraine Truce. Time.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21日). 
  136. ^ Ireland says Yes to same-sex marriage. RTE.ie.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23日). 
  137. ^ Greece fails to make IMF payment as bailout expires. CTV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11日). 
  138. ^ Unity call as Pope Francis holds historic talks with Russian Orthodox Patriarch.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21日) (英語). 
  139. ^ Stewart, Heather; Mason, Rowena; Syal, Rajeev. David Cameron resigns after UK votes to leave European Union. The Guardian. 2016年6月24日 [2016-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0). 
  140. ^ British Voters Opt To Leave EU; Cameron To Resign.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016-06-24 [2016年6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英語). 
  141. ^ May to take over as UK PM by Wednesday. Financial Times. 2016年7月11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7月12日). 
  142. ^ Oltermann. 奧地利總統大選:獨立候選人險勝極右派. BBC中文網. 2016年5月23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4日). 
  143. ^ Matteo Renzi si è dimesso, è ufficialmente crisi di governo: al Quirinale al via le consultazioni.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144. ^ Paolo Gentiloni, chi è il nuovo presidente del Consiglio - Il Post. 2016年12月12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8日). 
  145. ^ Alissa J. Rubin. Macron Decisively Defeats Le Pen in French Presidential Race. New York Times. 2017年5月7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46. ^ Varadkar outlines his priorities after winning Fine Gael election.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6). 
  147. ^ Soares, Isa; Cotovio, Vasco; Clarke, Hilary. Catalonia referendum result plunges Spain into political crisis. CNN. 2017年10月2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24日). 
  148. ^ The Latest: German industry group calls for quick coalition. The Washington Post. 2017年9月24日 [2017年9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3日). 
  149. ^ Elezioni politiche: vincono M5s e Lega. Crollo del Partito democratico. Centrodestra prima coalizione. Il Carroccio sorpassa Forza Italia. 2018-03-04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150. ^ Sala, Alessandro. Elezioni 2018: M5S primo partito, nel centrodestra la Lega supera FI.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8). 
  151. ^ Сведения о проводящихся выборах и референдумах. www.vybory.izbirkom.ru. [2018-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5). 
  152.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rish Times, 2018-03-28.
  153. ^ Irish abortion referendum: Ireland overturns abortion ban. BBC News. 2018年5月26日 [2018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13日). 
  154. ^ Macedonia and Greece: Deal after 27-year row over a name. BBC News. 2018-06-12 [2018年6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155. ^ 巴黎騷亂:浪漫之都的黃背心和對總統馬克龍的憤怒. BBC中文網. 2018年12月4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56. ^ 鲍里斯·约翰逊将接任英国首相. 新華網. [2020-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157. ^ Tunisia: President Zine al-Abidine Ben Ali forced out – BBC New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11日) (英語). 
  158. ^ Kirkpatrick, David D. Egypt Erupts in Jubilation as Mubarak Steps Down. The New York Times. 2011年2月11日 [2016年6月20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2月11日). 
  159. ^ In swift, decisive action, Security Council imposes tough measures on Libyan regime, adopting Resolution 1970 in wake of crackdown on protesters. United Nations. 2011年2月26日 [2011年3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3月3日). 
  160. ^ 英報:西方準備要武裝利比亚反叛勢力. BBC中文網. [2011年3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9日). 
  161. ^ Over 99 pct in Southern Sudan vote for secession - USATODAY.com. usatoday30.usatoday.com.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162. ^ 卡扎菲在槍戰中被打死 – BBC News. BBC News. [2011年10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英語). 
  163. ^ 宗教種族衝突 中非共和國成煉獄. 風傳媒. 2014-01-09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164. ^ Mali and France 'push back Islamists' – BBC New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3月30日) (英語). 
  165. ^ Rebels captur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capital, president flees. Reuters. 2013年3月24日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31日). 
  166. ^ Ben Wedeman; Reza Sayah; Matt Smith. Coup topples Egypt's Morsy; supporters reportedly rounded up. CNN. CNN.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7月4日). 
  167. ^ South Africa's Nelson Mandela dies in Johannesburg.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日) (英語). 
  168. ^ Burkina Faso general takes over as Compaore resigns.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27日) (英語). 
  169. ^ Hosni Mubarak: Egypt court drops charges over 2011 uprising deaths. BBC News.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英語). 
  170. ^ Jason Hanna; Sarah Sirgany; Holly Yan. Egypt: Hosni Mubarak's charges for deaths dismissed. CNN. CNN.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71. ^ Nigeria's Boko Haram pledges allegiance to Islamic State. BBC News.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4日) (英語). 
  172. ^ Muhammadu Buhari claims victory in Nigeria'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Telegraph.co.uk.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日). 
  173. ^ Sullivan, Katherine; Bugesera, in. Burundi refugees say there is no turning back as fears grow of reprisals at home. the Guardian. 2015年5月19日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18日). 
  174. ^ Graham-Harrison, Ruth Maclean Emma. The Gambia’s President Jammeh to concede defeat in election. The Guardian. 2016-12-02 [2016年12月2日].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英語). 
  175. ^ 津巴布韋危機:穆加貝「拒下台」繼續與軍方談判. BBC中文網. [2017年1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5日). 
  176. ^ Zuma bows to party pressure and quits. BBC News. 2018年2月15日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177. ^ Julia Gillard 'honoured' to become prime minister as Kevin Rudd stands aside. The Australian. 2010年6月24日. 
  178. ^ 澳大利亞工黨推翻總理,陸克文捲土重來.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3年6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30日). 
  179. ^ 紐西蘭同性婚姻合法化. 中時電子報. 2013年4月18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9日). 
  180. ^ 澳洲大選變天 艾波特將任總理. 中央通訊社. [2013年9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12日). 
  181. ^ 斐濟將大選 兩名前政變領袖呼聲高. 今日新聞. 2018年11月11日 [2018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29日). 
  182. ^ Tonga formally crowns King Tupou VI. ABC News. 2015-07-04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6) (英語). 
  183. ^ Turnbull keeps same-sex marriage,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ABC News. 2015年9月15日 [2016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8日) (英語). 
  184. ^ Bill English will be next Prime Minister, Judith Collins, Jonathan Coleman stand aside. New Zealand Herald. 2016年12月7日 [2016年12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2月8日). 
  185. ^ Jacinda Ardern to be New Zealand's next PM after Labour coalition deal. The Guardian. 2017-10-19 [2017-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186. ^ 全球第26國! 澳洲國會通過同性婚姻合法. 自由時報. 2017-12-07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187. ^ 政治風暴落幕 莫里森宣誓就任澳洲新總理. 新頭殼. 2018-08-24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188. ^ Tomoko A. Hosaka. Japan confirms China surpassed its economy in 2010. Yahoo!. [2018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2月20日). 
  189. ^ Fujioka, Toru. Japan Unveils Billion to Fight Surging Yen as Moody's Lowers Rating. Bloomberg. 2011年8月24日 [2011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15日). 
  190. ^ ([//web.archive.org/web/20210116053933/http://webronza.asahi.com/business/2012112500001.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超金融緩和「新・アベノミクス」は良薬か、劇薬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朝日新聞社(WEBRONZA),2012年11月26日
  191. ^ 焦点:デフレ脱却目指す「アベノミクス」に潜む危うさ. Reuters. 2012年12月17日 [2018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2月3日) (日語). 
  192. ^ Bond market developments are deep concern, says Barroso. BBC News. 2011年8月3日 [2018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27日). 
  193. ^ United States loses prized AAA credit rating from S&P. Reuters. 2011年8月6日 [2018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194. ^ More Than Half Still Say U.S. Is in Recession or Depression. Gallup.com. [2011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1日). 
  195. ^ "When were the most prolific bull and bear market periods in the United Sta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2001. Web. 6 January 2015.
  196. ^ International Energy Statistics – EIA. www.eia.gov. [2016年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26日). 
  197. ^ Does debt deal solve euro woes?. CNN. 2011年10月27日 [2018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29日). 
  198. ^ India clocks 7.5% growth in January–March quarter, becomes world's fastest growing economy | Latest News & Updates at Daily News & Analysis. dna. [2016年3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30日) (英語). 
  199. ^ Argentina hikes interest rates to 40% amid inflation crisis. [2018-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200. ^ The end of population growth – Global Public Square – CNN.com Blogs. Globalpublicsquare.blogs.cnn.com. 2011年10月31日 [2011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4日). 
  201. ^ Japan's population faces dramatic decline – CNN.com. CNN. 2012年1月30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9日). 
  202. ^ Kotkin, Joel. What's Really Behind Europe's Decline? It's The Birth Rates, Stupid. Forbes. 2012年5月30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30日). 
  203. ^ World Brief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6年7月1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30日). 
  204. ^ 'A robot is my friend': Can machines care for elderly?. BBC News. 2013年11月16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30日). 
  205. ^ Japan pushing for low-cost nursing home robots to care for elderly – The Japan Daily Press. [2015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7日). 
  206. ^ Montopoli, Brian. "John Boehner: Raise Social Security Retirement Age to 70 – Political Hotshe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BS News. 2011年11月10日.
  207. ^ France raises retirement age despite protests. msnbc.com. [2015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20日). 
  208. ^ Rowley, Emma. French president Francois Hollande cuts retirement age.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2年6月6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9日). 
  209. ^ Global Concern about Climate Change, Broad Support for Limiting Emissions. Pew Research Center. 2015-11-05 [201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4). 
  210. ^ Hodge, Stuart. Solar energy on the rise as popular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renewables continues to increase. Energy Digital. 2018-08-06 [201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211. ^ HB623 CD1. capitol.hawaii.gov.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5). 
  212. ^ California poised to be first state to require solar panels on new homes. The Guardian. 2018-05-09 [201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7). 
  213. ^ China’s War on Pollution Will Change the World. Bloomberg. 2018-03-09 [201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9). 
  214. ^ INC centennial event sets world record: crowd at Bocaue said to have reached 2M.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14年7月27日 [2014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3日). 
  215. ^ Elpidio Quirino reinterred at Libingan ng mga Bayani. The Philippine Star. 2016年2月29日 [2016年2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22日). 
  216. ^ "Growing Support for Gay Marriage: Changed Minds and Changing Demograph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ew Research Center, 2015年1月7日.
  217. ^ Omaha World-Herald. Young people lead way in changing same sex marriage attitudes. Omaha.com. 2012年5月10日 [2012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31日). 
  218. ^ Weiner, Rachel. Republicans slowly warming to gay marriage. The Washington Post. 2012年6月25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0月26日). 
  219. ^ Inter-American Court endorses same-sex marriage; Costa Rica reacts. Tico Times. [2018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日). 
  220. ^ UN issues first resolution condemn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gay people. The Guardian (London). 2011-06-17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221. ^ Analysis: The global impact of Obama's support for gay marriage. GlobalPost. [2015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3月10日). 
  222. ^ Halloran, Liz. With Repeal Of 'Don't Ask, Don't Tell,' An Era Ends. NPR. 2011年9月20日 [2012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0月26日). 
  223. ^ O'Keefe, Ed; Whitlock, Craig. Pentagon ready to allow gays to serve openly.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年7月22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日). 
  224. ^ Ireland says Yes to same-sex marriage. RTE. 2015-05-24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3). 
  225. ^ McDonald, Henry; Correspondent, Ireland. Ireland's first gay prime minister Leo Varadkar formally elected. The Guardian. 2017年6月14日 [2017年12月18日].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28日) (英語). 
  226. ^ Collins, Kaitlan. "Magazine Lauds Caitlyn Jenner As 『Most Famous Transgender In The 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aily Caller. Published 10 December 2015. Retrieved 17 January 2018.
  227. ^ Ed Pilkington. Caitlyn Jenner: transgender community has mixed reactions to Vanity Fair reveal. The Guardian. 2015年6月2日 [2016年6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6月9日). 
  228. ^ Transgender children welcomed by the Girl Scouts of America. Imperfectparent.com. 2011-10-26 [2012年1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31). 
  229. ^ Kaleem, Jaweed. Episcopal Church Takes Bold Step On Transgender Priests. Huffington Post. 2012年7月9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8月20日). 
  230. ^ 存档副本.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0). 
  231. ^ Schwirtz, Michael. Anti-Gay Law Stirs Fears in Russia. The New York Times. 2012年2月29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9日). 
  232. ^ China bans same-sex romance from TV screens. CNN. [2018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9月10日). 
  233. ^ Trump bans transgender people in military. BBC News. 2017-07-26 [2017年12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英語). 
  234. ^ Trump and Transgender Rights, What Just Happened?. NPR. 2017年2月23日 [2018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9日). 
  235. ^ Generation X (and Y) Are History; What's Next?. CBS News.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3). 
  236. ^ Today's teenagers are the best-behaved generation on reco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x
  237. ^ News about Silicon Valley Companies, Technology Innovations, and Other Cool Stuff – Tech Times.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1). 
  238. ^ Teens fighting less, smoking less and having less sex, but some bad habits are increasing. Tech Times.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1). 
  239. ^ What Could the Next Decade Hold for Architecture? - Sustainability, Business, Technology - Architect Magazine. [2013-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8). 
  240. ^ Bjarke Ingels: Hedonistic sustainability | Video on TED.com. [2013-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3). 
  241. ^ Three Gorges to become center for China power grid in 2011: official. Gov.cn. 2006-05-19 [2011-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242. ^ The bold urban future starts now. [2015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