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撕裂地平線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撕裂地平線
Event Horizon
Picture of spacecraft with the text "Infinite size, Infinite Terror"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保羅·W·S·安德森
監製勞倫斯·哥登英語Lawrence Gordon (producer)
洛伊德·李文英語Lloyd Levin
傑瑞米·波特英語Jeremy Bolt
編劇菲力普·埃斯納英語Philip Eisner
主演勞倫斯·費許朋
山姆·尼爾
凱薩琳·昆蘭
裘莉·李察森英語Joely Richardson
配樂邁克爾·凱曼
攝影阿德裏安·比德爾英語Adrian Biddle
剪輯Martin Hunter
製片商派拉蒙影業
Golar Productions
Impact Pictures英語Impact Pictures
片長96分鐘
產地英國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97年8月15日 (1997-08-15)(美國)
  • 1997年8月22日 (1997-08-22)(英國)
發行商派拉蒙影業
預算US$6至7千萬[1][2]
票房US$4千7百萬[2]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黑洞表面
香港異煞
臺灣撕裂地平線

撕裂地平線》(英語:Event Horizon,新加坡譯《宇宙地府》,中國大陸譯《黑洞表面》,香港譯《異煞》)是一部1997年的科幻恐怖電影,由保羅·W·S·安德森執導,菲力普·埃斯納英語Philip Eisner編劇。主演是勞倫斯·費許朋山姆·尼爾凱薩琳·昆蘭裘莉·李察森英語Joely Richardson

故事以西元2047年為背景,主要敘述一班太空人受命令,前往偵查一艘失蹤七年後又再次出現的實驗式太空船之經歷。

劇情

政府秘密製造的「Event Horizon號」太空船,要以新研發的重力驅動系統,製造出人造黑洞以進行時空重疊,可瞬間跳躍至數光年甚至數千光年以外之地,用來縮短太空探索時間的新科技。但該船在2040年啟動首次的重力跳躍後,便一去不回,直到2047年才重新現身於海王星附近。

太空總署派遣引力系統的設計者,跟隨一批救難隊前往了解。在Event Horizon上發生一連串離奇事件,最後得知Event Horizon當初意外突破宇宙的次元,到達地獄。原有的船員全部發瘋,互相殘殺與自殘來解救彼此(以電影後來的說明,是進入地獄受苦),Event Horizon已成為有生命的物體,回來太陽系的目的是要讓所有人類都進入地獄。

演員

角色 演員 備註
米勒艦長(Captain Miller ) 勞倫斯·費許朋 (Laurence Fishburne) LEWIS & CLARK號艦長
威廉博士(Dr. William 'Billy' Weir) 山姆·尼爾(Sam Neill) 地平線(Event Horizon)號重力驅動系統設計者
彼得斯中尉( Lieutenant Peters) 凱薩琳·昆蘭(Kathleen Quinlan) LEWIS & CLARK號醫療技術員
史塔克中尉(Lieutenant Starck) 裘莉·李察遜(Joely Richardson) LEWIS & CLARK號大副
庫柏中尉( Lieutenant Cooper) 理查·瓊斯(Richard Timothy Jones) LEWIS & CLARK號搜救技術員
賈斯汀少尉(Ensign Justin) 傑克·諾斯沃迪(Jack Noseworthy) LEWIS & CLARK號輪機工程師
D.J少校(Lieutenant Commander D.J) 傑森·艾塞克(Jason Isaacs) LEWIS & CLARK號醫師
史密斯中尉(Lieutenant Smith) 西恩·帕威(Sean Pertwee) LEWIS & CLARK號艦駕駛員
基爾帕克艦長(Captain John Kilpack) 彼得·馬林克(Peter Marinke) Event Horizon號艦長
克蕾兒(Claire) 霍利·錢特(Holley Chant) 威廉博士的妻子,自殺死亡,威廉博士的幻覺
丹尼(Denny Peters) 巴克禮·萊特(Barclay Wright) 彼得斯中尉的兒子,彼得斯中尉的幻覺
燃燒的人(Burning Man) 諾恩·賀力(Noah Huntley) 米勒艦長在哥利亞號火災時遺棄的船員,米勒艦長的幻覺
搜救技術員(Rescue Technician) 勞勃·耶賽克(Robert Jezek) Event Horizon號船頭分離後的登艦搜救員

細節

LEWIS & CLARK號船員的制服,美國籍船員的美國臂章有55顆星星。歐洲籍船員的歐洲旗臂章有26顆星星,而不是原先的12星旗,但歐洲旗不會因為加入國家多寡而有所改變。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