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鶴北鎮

座標47°33′21″N 130°26′46″E / 47.55583°N 130.44605°E / 47.55583; 130.4460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鶴北鎮
鶴北鎮的位置
地圖
坐標:47°33′21″N 130°26′46″E / 47.55583°N 130.44605°E / 47.55583; 130.4460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蘿北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23 04 21 101
電話區號+86 

鶴北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行政區劃

鶴北鎮下轄以下地區:[2]

第一社區、​第二社區、​第三社區、​第四社區、​第五社區、​奮鬥村、​雙勝村、​九里莊村、​森山村、​新鶴村、​常勝村、​振興村、​金山村、​雲山合村和三雙村。

歷史沿革

一、鶴北鎮:

鶴北鎮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蘿北縣西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蘿北縣城31公里。現在所說的鶴北鎮是在2001年通過「撤鄉並鎮」由原鶴北鎮和原奮鬥鄉合併而來。蘿北縣鶴北鎮人民政府目前有兩處辦公地點:一處在原鶴北鎮辦公,主要管理鶴北鎮轄區內的5個居民委,蘿北縣鶴北鎮人民政府和中共蘿北縣鶴北鎮黨委兩塊牌子懸掛於此;另外一處辦公地點在原奮鬥鄉,此處為鎮政府主要辦公地點,多數人員在此辦公,此辦公地點懸掛蘿北縣鶴北鎮農村工作站牌子,負責管理全鎮工作,主要管理轄區內10個行政村的農村工作。鶴北鎮鎮直區域有一個被叫做聯合村的地方,聯合村並不是行政村,聯合村原為鄉企,鄉企存在時期人口大量聚集,鄉企撤銷後人口繼續居住於此,為便於管理取名聯合村,因不屬於行政村所以沒有村民委員會,目前在聯合村設立一個黨支部,行使村委會職責,管理聯合村事務。現鶴北鎮行政區劃內還有一個林場,為「漁米河林場」,漁米河林場歸蘿北縣林業局管理,前身為1970年在四方山林場施業區內建立的「五·七」農場,1972年改為煙囪山林場,1983年秋遷場址於漁米河畔,更名為漁米河林場。

二、原鶴北鎮

原鶴北鎮1981年2月設立,北傍小興安嶺,西臨梧桐河,東南為大平原,緊鄰鶴北林業局,此處在民國時被稱為關門咀子,系採金者及商賈旅人經西線進出各金溝的必經之地。

二、原奮鬥鄉

(一)奮鬥鄉:原奮鬥鄉的前身是蘿北縣小三線(小三線:三線,指國家的戰略後方,1969年在「準備要打仗」的口號下建立本縣在戰爭情況下的後撤基地,冠之以「小」乃區別於國家之「大」)。1971年9月正式成立奮鬥公社,1975年從奮鬥公社劃出一部分成立環山公社,1984年改為奮鬥鄉。在撤鄉並鎮前,奮鬥鄉下轄奮鬥村、金山村、雙河村、煙囪山村、雙橋村、雙泉村、雙山村、振興村、常勝村、工農村、創業村、創西村、森山村、泉勝村、永勝村。除金山村、雙河村、煙囪山村、奮鬥村、振興村在平原地區外,其餘均在山區,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作物產量甚低,農民「花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糧食生產開始達到自給有餘。1981年,雙山大隊在全縣第一個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包產到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後在全鄉推廣,糧食產量大為提高,結束了吃返銷糧的歷史。

2001年「撤鄉並鎮」後,在原鶴北鎮設立5個居民委,分別為第一居委會、第二居委會、第三居委會、第四居委會、第五居委會,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居委會地處原鶴北鎮,第四居委會距離原鶴北鎮較遠,在現寶泉嶺火車站西側。原奮鬥鄉所轄的15個村撤併為10個行政村,分別為金山村、雲山合村、奮鬥村、三雙村、振興村、常勝村、新鶴村、森山村、雙勝村、九里莊村。雙河村和煙囪山村合併為雲山合村;雙山村、雙橋村和雙泉村合併為三雙村;常勝村和工農村合併為常勝村;創業村和創西村合併為新鶴村;泉勝村和永勝村合併為雙勝村;新增一個九里莊村九里莊村原屬蘿北縣太平溝鄉管轄,因交通不便,在「撤鄉並鎮」中劃歸鶴北鎮管轄。撤鄉並鎮之前的煙囪山村原本不是村,最早建點時叫做煙囪山青年生產隊,1973年9月設立,直到1986年才劃歸當地政府。

(二)原奮鬥公社[3]

奮鬥鄉的前身是奮鬥公社,原奮鬥公社位於蘿北縣城西北33公里的小興安嶺山麓,東與尖山公社接壤;東北與太平溝公社相連;西以梧桐河為界,與鶴崗市毗鄰;西南鄰寶泉嶺農場;南接向陽農場。

奮鬥公社地勢北高南低,四方山縱貫南北4公里之餘,山西側系嘟嚕河沖積平原,山東側為雲山河沖積平原,公社社址位於嘟嚕河與雲山河之間。

奮鬥公社原是蘿北縣的三線。一九七一年改建為公社,命名奮鬥公社。公社下設十三個生產大隊,一個良種場,一個社辦企業。公社直屬單位有供銷社、醫院等二十五個,共十四個自然屯,1092戶,4946人,大多數為漢族,僅有幾乎滿族。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有大豆、小麥。

奮鬥公社地處山區,總面積9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萬畝,占18%,山地面積0.5萬畝,占34.5%。

奮鬥公社氣候具有山區特性,無霜期為100天左右,年降雨量為550毫米左右。

奮鬥公社在1977年以前花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1980年開始達到糧食自給有餘。主要作物為大豆、小麥,大豆播種面積為0.9萬畝,總產量143萬斤,小麥播種面積為1.3萬畝,總產量為143萬斤,奮鬥公社靠近山區,盛產木耳、蕨菜等。

文教衛生事業也有一定發展,奮鬥公社有中學、小學、醫院,入學就醫較方便。

大事記(1971-2001年)[4]

原鶴北鎮大事記

1981年

1981年2月,鶴北鎮在尚志村北2公里成立。

1981年11月1日,鶴崗至鶴北鐵路通車。

2001年

2001年,鶴北鎮與奮鬥鄉合併,合併後名為鶴北鎮。

原奮鬥鄉大事記

1971年

1971年9月16日,1969年在四方山林場南面建立的蘿北縣「小三線」經過籌建,正式成立公社,命名「奮鬥」。奮鬥公社成立初期,辦公地點設在現森山村,下設4個生產隊,分別為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一隊為現在的森山村,二隊為現新鶴村創業組,三隊為現新鶴村創西組,四隊為現奮鬥村。

1975年

1975年9月16日,從奮鬥公社劃出部分生產大隊,成立尖山公社。

1981年

1981年春,奮鬥公社雙山大隊在全縣第一個開展包產到戶,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

1983年

1983年3月,奮鬥公社森山大隊社員曲雲發首創全縣第一個家庭農場,承包780畝耕地,秋後獲豐收。

1983年6月,奮鬥公社森山大隊社員馬連生自籌資金開辦家庭發電廠,向全村供電。

1984年

1984年,奮鬥鄉工程隊承建蘿北縣第四小學樓。

1985年

1985年,奮鬥鄉成立本鄉第一個敬老院,奮鬥敬老院,當時入院老人7人。

2001年

2001年奮鬥鄉與鶴北鎮合併,合併後名為鶴北鎮。

地理環境

1、地勢

鶴北鎮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13米至480米。北面是小興安嶺余脈,南面是三江平原北部邊緣。由北向南依次可分為低山,丘陵、山前漫崗、平原四種地貌類型。

2、氣候

鶴北鎮地處黑龍江邊陲,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熱,春季少雨乾旱,秋季降溫迅速。年平均氣溫為-0.5至3.5℃,7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21℃,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21℃,全年平均溫差12℃,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時間一般在4月10日前後,穩定通過10℃時間一般在5月10日前後。初霜日一般出現在9月10日至25日。終霜日一般出現在5月1日至5日。無霜期115天左右。有效活動積溫年平均1900—2300℃。全年日照時數為2600—2700小時,農作物生長季(5—9月)日照時數為1200小時左右。日照隨晝夜長短變化而變化,1月份日均日照為7.5小時,7月份日均日照為1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2月至4月降雨不足全年降雨量的15%,夏季降雨多,5至9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80%。

3、土壤和水域

鶴北鎮土壤以暗棕壤為主要土壤種類,主要分布在地勢較平坦地帶,少許低洼地帶有沼澤土種類。鶴北鎮內有嘟嚕河、雲山河,水資源豐富。地下水含水層30—50米,單井出水量120噸/小時。地下水化學類型為重型碳酸鹽型水,礦化度小於0.2克/升。鎮屬水域面積為3.075萬畝,地表徑流量為2.5億立方。

人口情況

截至2015年底的統計數據,鶴北鎮總人口8727人,其中農業人口5840人,城鎮人口2887人,鶴北鎮所轄10個村的人口為農業人口,所轄5個居委會的人口為城鎮人口。

農業情況

鶴北鎮耕地面積103107畝,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因氣候原因,只能種植旱田作物,主要種植作物為玉米和大豆,少數耕地種植芽豆、紅小豆、芸豆、白瓜子等經濟作物。畜牧業以家庭養殖為主,養殖牲畜包括肉牛、奶牛、山綿羊、豬等,在山區村屯也有農戶養殖鹿、貉子。因地處山區,鶴北鎮林下產業發展較好,種植食用菌的農戶很多,食用菌以黑木耳和靈芝為主,部分農戶發展養蜂產業。

道路交通

鶴北鎮有鐵路火車站一個,站名鶴北站,為鶴北鐵路的北部端點站。鶴北站位置在原鶴北鎮境內,原鶴北鎮政府辦公樓東側,1981年11月1日建成通車,現在每天有開往哈爾濱的列車2列。

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通往縣城、雲山鎮和鶴北林業局均為水泥路,2008年國家開展村村通建設工程後,除九里莊村外,所有自然村的通村公路均建成水泥路,通往九里莊的水泥路到雙勝村中斷,剩餘路段為砂石路。村屯道路硬化工程進展較慢,多數行政村村屯內道路硬化率偏低,只有森山村和常勝村的常勝組村屯道路實現了硬化率100%。鶴北鎮鎮內沒有固定的客運站,乘客沿路等車,每天有通往蘿北縣、鶴崗市和鶴北林業局的客車。

參考資料

  1. ^ 2023年萝北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23年鹤北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黑龍江省蘿北縣地名領導小組. 黑龙江省萝北县地名录. 蘿北縣. : 17 (中文). 
  4. ^ 學禮, 趙. 萝北县志. 蘿北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中國人事出版社. 1992年9月: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