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楞嚴塔
雞足山楞嚴塔 | |
---|---|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 |
座標 | 25°58′24″N 100°21′31″E / 25.973406°N 100.358595°E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第二批 |
認定時間 | 2003年8月22日 |
楞嚴塔,位於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雞足山天柱峰頂的金頂寺內,是一座密檐式佛塔,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2003年公布為第二批大理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天柱峰頂在明朝之前已有一座方塔,名為放光塔,後傾頹[1]。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御史孫愈賢捐資修建光明寶塔[1]。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寺內大火,除金殿和塔外均被燒毀;次年雲貴總督范承勛、提督諾穆圖問起火災原因,有僧人言建塔以來屢次發生火災,請求拆除光明寶塔,范承勛同意拆除,並建起天一閣[1][2]。民國十八年(1929年),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遊覽雞足山,應僧人、士紳之請,籌款在光明寶塔原址建楞嚴塔。1932年動工,1934年建成,耗資100萬元滇幣。[1]在抗日戰爭時期,楞嚴塔成為駝峰航線的重要航標[2][3]。「文革」期間,雞足山的金頂寺等各寺廟遭到嚴重破壞[1],紅衛兵曾計劃炸毀楞嚴塔,但未能實施[4][5]。1983年,政府撥款維修[1]。2006年12月至次年3月,進行大規模維修裝飾,耗資100萬元[6][1]。
建築
楞嚴塔為十三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通高42米,邊長6.4米,塔內分為七層,第一層中央立中心柱,以木梯盤旋而上。二層四周設有外迴廊,圍鐵護欄。其餘各層間設木隔板,一角有爬梯供登臨,各層四面設券頂窗洞。塔剎為葫蘆寶頂。[7][2][8][9]一層外壁上鑲嵌著周鍾岳撰文、陳榮昌書《雞足山楞嚴塔碑銘》,二層外壁上鑲嵌著龍雲題「法相莊嚴」碑[1]。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賓川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 鸡足山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2: 129-131. ISBN 978-7-222-10355-9.
- ^ 2.0 2.1 2.2 大理州文化體育局 編; 王崢嶸 主編.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6: 237–238. ISBN 978-7-5367-7247-2.
- ^ 洪永忠. 宾川鸡足山楞严塔. 大理日報. 2013-05-15 [202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8).
- ^ 周元川著. 蹉跎 漩涡.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16: 187. ISBN 978-7-5126-4390-1.
- ^ 趙守值著. 赵守值文选集 散文卷.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3: 106. ISBN 978-7-222-11285-8.
- ^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云南小康年鉴 2007.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7: 421. ISBN 978-7-222-05310-6. CNKI N2016120315002043.
- ^ 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 云南艺术特色建筑物集锦. 昆明: 雲南美術出版社. 2010: 54. ISBN 978-7-5489-0143-3.
- ^ 夏光輔著. 云南科学技术史稿.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6: 290. ISBN 978-7-222-14564-1.
- ^ 陳雲峰,張俊編著. 云南古塔建筑 上. 昆明: 雲南美術出版社. 2008: 146. ISBN 978-7-80695-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