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鳳山八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鳳山八社,是台灣南部平埔族的分類之一,八社指屏東平原上的上澹水下澹水阿猴塔樓、茄滕、放索武洛力力[1]

1603年與明將沈有容同行,前往台灣追擊海盜的陳第東番記〉有記載「小淡水」。[註 1] 鳳山八社的各社社名,在十七世紀荷治時,1635年聖誕節搭加里揚之戰前後,次年2月各社向荷蘭大員當局求和,以及接受荷蘭統治各社長老參加的地方會議,1646年贌社拍賣的村落名,即各自出現在荷蘭文獻的記載中:1634年堯港附近岡山平原有搭加里揚社荷蘭語Taccariangh);1635年聖誕節大員當局發動搭加里揚之戰,高雄平原的搭加里揚社與附近部落撤退遷逃到屏東平原,荷軍清空高雄平原;1636年2月4日,已遷逃到屏東平原、勢力最強大的搭加里揚社與附近部落大木連(荷蘭語:Tapolingh,即上淡水社)、麻里麻崙(荷蘭語:Vorrevorongh,即下淡水社)、搭樓(荷蘭語:Zoatalau[註 2])等三分社投降認錯求和;1636年2月10日,未與荷蘭人衝突、在更南方海邊的放索社(荷蘭語:Pangsoia)與附近的七個村落主動來求和;《熱蘭遮城日誌》1636年12月20日記載搭加里揚社東邊山區有七村落主動向荷蘭人談和,其中有一村落記載為Dedakiang,簡炯仁認為此即為清代文獻的大澤機社;1637荷軍由放索登陸,造訪放索社、茄藤社(荷蘭語:Catcha)、力力社(荷蘭語:Netnee)、下淡水社、上淡水社、搭加里揚社及塔樓社;1646年出現了大澤機社(荷蘭語:Tedackjan)、搭加里揚社在記錄中消失、出現了阿猴社(荷蘭語:Akauw),學者呂自揚認為阿猴社是原搭加里揚社改名。[2][3]

推定1680年前後成書的明末清初航海人針路手冊《指南正法》描寫福建沿海往呂宋東洋針路,途中經過台灣西南沿海航標,記載淡水、放索。[註 3] 清領台設府次年1685年啟纂的《台灣府志》蔣志、《康熙福建通志》記載鳳山縣轄社十二,扣除外島與山區的四社不計,其餘的就是屏東平原的八社:下淡水社、力力社、茄藤社、放索社、上淡水社、阿猴社、搭樓社、大澤機社,又記載各坊里社鎮名號皆明鄭時所遺。郁永河在1697年前往台灣採硫的記錄《裨海紀遊》〈卷上〉記載「鳳山縣……自臺灣縣分界而南,至沙馬磯大海,袤四百九十五里;自海岸而東,至山下打狗仔港,廣五十里。攝土番十一社,曰:上淡水、下淡水、力力、茄藤、放索、大澤磯、啞猴、答樓,以上平地八社,輸賦應徭」。1718年啟纂的《鳳山縣志》,仍延續相同的記載。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啟纂的《重修鳳山縣志》,列出鳳山縣轄下暴增到一百二十三社,其中多出的社都是在山區,如卑南覓分出65社、琅𤩝18社、山豬毛5社、傀儡山番27社等,而平地的平埔熟番仍為同樣八社不變。故到乾隆年間之前的一百多年來,屏東平原上有固定的八社平埔族群,所在地也沒有太大變動。[5]

將此八社分於一類源於巡臺御史黃叔璥始於1722年的《臺海使槎錄》,將台灣平埔族分為「北路諸羅番十種」及「南路鳳山番三種」,其中〈番俗六考·卷七〉「南路鳳山番一」列名上澹水(一名大木連)、下澹水(一名麻里麻崙)、阿猴、搭樓、茄藤(一名奢連)、放䌇(一名阿加)、武洛(一名大澤機,一名尖山仔)、力力,[6]文獻上稱為「鳳山八社」。在此之前的清代文獻都將鳳山八社中的武洛社記載為「大澤機(磯)」;之後漸漸改用「武洛」一詞。[5]〈番俗六考〉又記載,茄藤、放䌇、力力三社有穿耳以木貫之的習俗,與他社不同。1992年,中央研究院語言學者李壬癸則提出七族十四支的新分類法,將鳳山八社歸為馬卡道族,屬西拉雅族之亞族。[7][8]

屏東平原的住民長期以來原以自給自足式經濟,狩獵採集及游耕為主要的生產方式,農耕以每歲一年一易之粗耕,主要種植亢稻、黍、荳及番薯,只供當年自用,並不買賣交易。荷治時,《熱蘭遮城日誌》1634年有戎克船從下淡水進口鹽、稻子、蘿藤、鹿皮等物資到大員的記載;1640年代前後,荷蘭人將水田稻作技術強行引入,強命族人從事米作,至荷治末期,鳳山八社已逐漸捨棄傳統的狩獵和游耕,轉向水田稻作的生產型態。十八世紀早期,有鳳山八社更為窮苦,男、女社眾須終年從事捕鹿、耕種供賦的記載。至晚至清康熙末期,鳳山八社已在屏東平原上發展出雙冬稻作,如《台海使槎錄·卷三·物產》記載:「鳳山澹水等社近水陂田,可種早稻……鳳山八社水田,收雙冬早稻」。在十八世紀中期的《重修鳳山縣志》,記載鳳山八社即已完全從事定居農耕之生產型態,不以狩獵為生,與漢人鄉井無異。[7]

註釋

  1. ^ 東番記〉: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雙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幫坑,皆其居也。
  2. ^ 巴達維亞城日記》郭輝將「Zoatalau」漢譯為「三貂嶺」
  3. ^ 指南正法·東洋山形水勢》記載:蚊港亦稱台灣,係是北港,往南為打狗子,東南邊有海灣,東去有淡水,又稱放索。[4]:27

參考文獻

  1. ^ 關於屏東市. 屏東市公所. 2015年8月12日 [2021年1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2日). 
  2. ^ 簡炯仁. 高雄濱海及丘陵地區的平埔族群 (PDF). 高市文獻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2010-06, 23 (2): 4–34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20). 
  3. ^ 施雅軒. 17世紀高雄搭加里揚地域的重構 (PDF). 高雄文獻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18-11-01, 8 (3): 7–30 [投稿2018-06-27 接受2018-09-10]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7). 
  4. ^ 陳宗仁. Selden Map 有關台灣與琉球的描繪及其知識淵源:兼論北港與加里林的位置與地緣意涵. 台灣史研究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2020-09, 27 (3): 1–42 [202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指南正法》亦載:澎湖暗澳……乙辰五更取蚊港,蚊港亦叫台灣……下打狗子……東南邊亦灣,東去有淡水,亦名放索番子 
  5. ^ 5.0 5.1 李國銘. 鳳山八社舊址初探 (PDF). 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臺北: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1993-03, (26): 79–87 [2022-04-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4-28). 
  6. ^ 臺海使槎錄·卷七·番俗六考
  7. ^ 7.0 7.1 楊鴻謙; 顏愛靜. 清代屏東平原鳳山八社地權制度變遷之研究. 國史館學術集刊. 2005-03-01, (第五期): 頁37–38 [2021-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 
  8. ^ 李壬癸:〈臺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臺灣風物》,第42卷第1期( 民國81年3月),頁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