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甸
馬甸是中國北京市海淀區東南部的一處地名[1][2]:114。
歷史
馬甸元朝時在大都城內。大都仿金中都,將街巷以「坊」命名,全大都城分為50坊。其中在健德門內,東為善俗坊,西為可封坊。如今的馬甸地區元朝時屬於可封坊。明朝時,北城牆向南移5里,到達如今的德勝門、安定門一線。原先的大都可封坊變成了郊外。明廷經常與蒙古開展茶馬交易,此處成為季節性販馬的集散地。清朝康熙時期,此處形成村落。乾隆時期,自蒙古進貢的馬匹全都圈養在該地,供上駟院官員從中挑選,挑選之後剩下的馬匹大部分就地出售。這裡形成了許多「馬店」,是一種為馬匹買賣者服務的旅店,人住店內客房,馬入旅店的馬圈中。嘉慶、道光時期,部分馬店南遷到關廂一帶,此處變成了販羊業的中心,羊存欄總數萬餘頭,但是這裡的地名仍然稱為「馬店」[3]。中華民國時期,「店」字衍為「甸」(加兒化音),稱為「馬甸」[1]。「甸」指都城郊外,比如海淀也寫作「海甸」。當時這裡尚有馬店一、二十家[3]。馬甸南村在清朝是京營正黃旗騎射校場,並且設有管考武舉的官廳[1]。
1984年,吉林、山東、江蘇、江西、浙江、湖南、福建7省在馬甸南路聯合興建駐北京辦事處,1985年竣工,俗稱「七省大院」[4]。在其350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中,各省分別分得辦公用房4000平方米、接待用房2000餘平方米,1990年,湘贛吉閩浙魯蘇7省建成駐京集中辦公樓後,原七省大院全部用於接待[5]。2002年前後,江蘇、浙江、福建駐京辦從馬甸遷出。
自1990年代起,馬甸這一地名逐漸演變為泛指跨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的一大片地區。20世紀90年代,隨著北京三環路和八達嶺高速公路的建設,馬甸因區位優勢開始形成商圈[6]。1998年8月18日,大中電器在馬甸橋東開設其首家連鎖店[7],此後宜家家居於1999年1月13日在大中電器西側的商房大廈開設其在中國內地的第二家分店,馬甸一帶的車流量開始增加,周末更是頻繁擁堵[8]。2006年4月10日,宜家馬甸店關閉[9],遷至新建的四元橋標準店,國美電器隨後進駐宜家馬甸店原址,同年蘇寧電器的進駐更使「後宜家時代」的馬甸逐漸演化成家用電器商圈[6]。
周邊
從馬甸向東不遠便是六鋪炕[1]。海淀區花園路街道和西城區德勝街道在馬甸交界。因馬甸而得名的有:馬甸橋、馬甸清真寺、馬甸小學(今名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馬甸中學(後名北京市陶行知中學,2015年併入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馬甸官廳、馬甸路、馬甸西路、馬甸南路、馬甸西村、馬甸南村、馬甸公園、馬甸月季園、馬甸玉蘭園等等[3]。北京地鐵12號線在馬甸橋東設馬甸橋站。
馬甸是回民傳統聚居區,有馬甸清真寺[2]:115。還有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10](原名「馬甸小學」,2004年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11])。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朱小平. 马与胡同不了情. 北京日報. 201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 ^ 2.0 2.1 Wang, Wenfei, Shangyi Zhou, and C. Cindy Fan. Growth and Decline of Muslim Hui Enclaves in Beij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EN), 2002(43)No. 2, pp. 104-122.
- ^ 3.0 3.1 3.2 影像四合院——马甸的变迁. 首都之窗. [2017-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3).
- ^ 思良. 中国独有的驻京办现象. 領導文萃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 2000, (10): 32. ISSN 1005-720X.
- ^ 李建軍. 调查驻京饭店“军团”. 飯店現代化 (全國服務科技信息中心; 商業科技質量中心). 2003, (04): 4–6. ISSN 1672-4399.
- ^ 6.0 6.1 卖场聚马甸 挤出家电商圈. 法制晚報. 2006-11-29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 ^ 大中电器开进望京宜家 希望复制马甸商圈. 北京青年報. 2006-07-13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 ^ 马甸桥宜家门前易堵车. 北京青年報. 2003-11-23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7).
- ^ 宜家马甸店正式关张. 京華時報. 2006-04-11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
- ^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 [2017-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 ^ 北京市海淀区特色校推荐:民族小学. 搜狐. 201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