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強烈颱風妮妲 (2009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強烈颱風妮妲
Typhoon Nida(英文)
強烈颱風妮妲
強烈颱風妮妲
路徑圖
強烈颱風妮妲的路徑圖
強烈颱風妮妲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2009年11月21日
消散日期2009年12月3日
最低氣壓905 hPa
瞬間最大陣風305 km/h
影響
財產損失很小
死傷人數
影響地區密克羅尼西亞
備註妮妲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之責任範圍前即已減弱,因此其提供之數據並不齊全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強烈颱風妮妲英語Typhoon Nida,國際編號:09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6W),是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也是該年最強的颱風。「妮妲」(นิดา)一名由泰國提供,是婦女的名字[1][2]

發展過程

2009年11月21日,一熱帶性低氣壓在西北太平洋中形成,向西北西方移動。翌日,由於此熱帶氣旋已增強成一熱帶風暴,所以日本氣象廳把此氣旋命名為「妮妲」。翌日再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轉為向西北移動。後來,熱帶氣旋增強速度變快,在24小時內由強烈熱帶風暴增強為5級颱風;由颱風眼出現至變得清晰渾圓只需要3小時。幾小時後,美國颱風聯合警報中心一度把此颱風的風速評為160節(295公里每小時;185英里每小時),但最終妮妲最新的強度定在155節(285公里每小時;180英里每小時),與東太平洋的颶風里克同為155節,成為2009年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不過妮妲氣壓略低里克一個百帕而已。

強度比較

下表為颱風彩雲、芭瑪、米勒、盧碧及妮妲五者之強度比較:

熱帶氣旋 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 德沃夏克分析法
「T指數」
日本氣象廳 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 香港天文台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中國中央氣象台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妮妲 10分鐘平均:215km/h 10分鐘平均:210km/h 10分鐘平均:210km/h 未進入其責任範圍 2分鐘平均:250km/h 1分鐘平均:285km/h T7.5
盧碧 10分鐘平均:175km/h 10分鐘平均:185km/h 10分鐘平均:205km/h 10分鐘平均:185km/h 2分鐘平均:215km/h 1分鐘平均:260km/h T7.0
米勒 10分鐘平均:205km/h 10分鐘平均:210km/h 10分鐘平均:205km/h 未進入其責任範圍 2分鐘平均:235km/h 1分鐘平均:280km/h T7.3
芭瑪 10分鐘平均:185km/h 10分鐘平均:190km/h 10分鐘平均:195km/h 10分鐘平均:195km/h 2分鐘平均:200km/h 1分鐘平均:250km/h T6.5
彩雲 10分鐘平均:195km/h 10分鐘平均:190km/h 10分鐘平均:210km/h 未進入其責任範圍 2分鐘平均:235km/h 1分鐘平均:260km/h T6.9

防災措施和影響

密克羅尼西亞

強烈颱風妮妲正經歷眼牆置換

11月24日凌晨,位於關島蒂揚國家氣象局天氣預報辦公室(NWS Guam)將法勞勒普島、在那天早上晚些時候發布了Fais烏利西環礁的熱帶風暴預報。隨著妮妲被JTWC升級為颱風,NWS將法勞勒普島的熱帶風暴警告升級為颱風警報.當天晚些時候,他們報告說由於妮妲正從法勞勒普向西北方向移動,法勞勒普島的颱風警報已被取消且第二天早些時候法伊斯和烏利西的熱帶風暴警報也被取消了。

內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6-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5-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5月31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