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原康修爾猿
非洲原康修爾猿 化石時期: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靈長目 Primates |
科: | †原康修爾猿科 Proconsulidae |
屬: | 原康修爾猿屬 Proconsul |
種: | 非洲原康修爾猿 P. africanus
|
二名法 | |
Proconsul africanus Hopwood, 1933
|
非洲原康修爾猿(學名:Proconsul africanus),又名原康修爾猿非洲種,是首個屬於中新世時期的靈長目化石。牠是由Arthur Hopwood於1933年所命名,其後亦有發現很多被指是非洲原康修爾猿的化石,但都被編入了不同的物種中。
非洲原康修爾猿可以追溯至1800萬年前,可能是類人猿、小猿及人類的祖先。古人類學家路易士‧利基(Louis Leakey)指非洲原康修爾猿有猿及人類的特徵,其犬齒像猿,而前肢則像人。[1]他最初認為非洲原康修爾猿並非猿及人類的祖先,而是同時擁兩類特徵的分支,但是後來卻就其準確分類改變了好幾次意見。現時相信非洲原康修爾猿是介乎猴及猿之間。
分類
有很多化石過往都被認為是屬於非洲原康修爾猿。路易士‧利基於1947年至1948年在肯尼亞維多利亞湖魯辛加島發現了更多的原康修爾猿化石,而瑪麗‧利基(Mary Leakey)於1948年亦發現了一組完整的骨骼,並將之編入非洲原康修爾猿中,但後來於1993年被重新分類為P. heseloni。於1951年,路易士‧利基及高斯克拉爵士(Sir Wilfrid Le Gros Clark)將Arthur Hopwood的Xenopithecus koruensis亦編入非洲原康修爾猿中。同年,Thomas Whitworth亦在魯辛加島發現更多的原康修爾猿化石,並認為是屬於非洲種的,但後來與1992年發現的化石一同被編入heseloni種中。
形態
非洲原康修爾猿的上下顎齒式都是2:1:2:3。臼齒有薄的琺瑯質覆蓋,且有明顯的舌面隆突。牠的顴骨粗壯,鼻嘴突出。牠的眶間區很闊,額竇及上頜竇細小。牠有一個像現存猿及舊世界猴的聽覺區,外鼓管發達。牠沒有尾巴,而犬齒是兩性異形的。頭顱骨缺乏眶上圓枕,有一些下頜前突。牠的顱腔約有167立方釐米大,而大腦化指數為1.5,故牠的外腦表面可能像長臂猿及舊世界猴。牠的手腕很像猴的,而距骨滑車很曲及有深坑。牠的腳有足橫弓,踝臂指數為96,與現今的黑猩猩相似。牠的整體骨骼都很粗壯,估計平均重約18公斤。
食性
非洲原康修爾猿的牙齒形態顯示牠們是吃果實的,且是在樹枝以下吃食的。[2]
棲息
根據非洲原康修爾猿的顱後骨骼,估計牠有可能是棲息在樹上,且是四足行走的。
參考
- ^ Virginia Morell. Ancestral Passions: The Leakey Family and the Quest for Humankind's Beginnings. Touchstone. 1996. ISBN 978-0684824703.
- ^ L.C. Aiello. Locomotion in the Miocene Hominoidea. C.B. Stringer (編). Aspects of Human Evolution.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81: 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