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雙色鯨鸚哥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雙色鯨鸚哥魚
上:終端型;下:初始型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隆頭魚目 Labriformes
科: 鸚哥魚科 Scaridae
屬: 鯨鸚嘴魚屬 Cetoscarus
種:
雙色鯨鸚哥魚 C. bicolor
二名法
Cetoscarus bicolor
Rüppell, 1829
異名
  • Bolbometopon bicolor Rüppell, 1829
  • Callyodon pulchellusRüppell, 1835
  • Cetoscarus pulchellusRüppell, 1835
  • Chlorurus bicolor Rüppell, 1829
  • Chlorurus pulchellus Rüppell, 1835
  • Pseudoscarus nigripinnis Günther, 1867
  • Scarus bicolor Rüppell, 1829
  • Scarus pulchellusRüppell, 1835

雙色鯨鸚哥魚[1],又名青鸚嘴魚,俗名青衣、鸚哥魚、蠔魚、菜仔魚(雌),為條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馬爾地夫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洲新喀里多尼亞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3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牙齒完全癒合,外表面具顆粒狀突起及具有相當長且尖的頭部。背鰭前中線鱗約5至7列;頰鱗3列,鱗片小型,最下方列具鱗3至7個;間鰓蓋具2列鱗。幼魚體白色,除吻部外之頭部形成一寬的橘紅色斑紋;背鰭前方有一黑色大斑點。開始型的雌魚體為棕紅色,軀幹部分的的鱗片具有2至3條暗色短斑紋。終端型雄魚體為深藍綠色,軀幹及尾部的鱗片後緣有橘紅色斑紋;頰部有橘紅色斑點;背鰭及臀鰭為藍深綠色,基部為橘紅色。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70公分[2]

生態

本魚幼魚喜獨立生活。成魚具有領域性,一尾雄魚及數尾雌魚,雄魚是由體型最大的雌魚性轉變而來,喜棲居於有珊瑚分布的陡峭斜坡。以啃食活珊瑚為食。

經濟利用

大型食用魚類,可切塊,再加以蔥絲、味噌,做成美味之味增湯。

參考文獻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 ^ Bicolor Parrotfish - Cetoscarus bicolor - Details - Encyclopedia of Life. [2024-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7). 
  2.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9). Cetoscarus bicolor. FishBase. Version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