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雅仁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雅仁德(愛德華·路易•阿恩特,Edward L. Arndt;1864年12月19日—1929年4月18日)美國密蘇里路德會差會中美信義會(福音道路德會)的先鋒傳教士。

生平經歷

1864年12月19日,雅仁德出生於波美拉尼亞(波蘭走廊)布科溫(Bukowin)的一個路德宗家庭。他們前往美國,以提高生活水平。他們定居在芝加哥的西邊,那裡的土地很便宜。他的父親費迪南德·約翰·阿恩特基本上沒有受過教育,不會拼寫。他是一個鞋匠,很快就學會了如何建造房子。他希望他所有的兒子都接受教育,成為牧師,甚至希望雅仁德能擔任他的牧師。

雅仁德就讀於堂區學校,他的老師準備讓他進入印第安納州韋恩堡的協同學院(Concordia College)。1865年,19歲時畢業於聖路易斯協同神學院(Concordia Seminary)。在韋恩堡學習理科時,他對昆蟲學產生了興趣,想去巴西。最終他成為了一名理科教授。

雅仁德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丈夫和父親。1887年5月1日,在印第安納州韋恩堡,他與約翰娜·瑪麗·卡羅琳·所羅門結婚。他在13歲讀書時與她相識,一直是朋友。他們生了八個孩子:約瑟夫(1888-1906):莉迪雅(1889-1971);保羅(1891-1969);艾格尼絲(1893-1974);沃爾特(1897-1943);克里斯蒂安(1899-1966);卡爾(1903-1991);愛德華(1909-)。

接觸神學

雅仁德第一次侍奉是在密西根州,在那裡他創立了東薩吉諾(East Saginaw)的三一路德教會(Trinity Lutheran Church)。他在那裡住了十二年。

1897年,雅仁德前往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剛成立三年的協同學院(Concordia College),被任命為第一位理科教授。他為這所大學服務了十三年。在保持學院的學術水平方面,他毫不不妥協。1908年夏天,他要求密蘇里大會主席弗里德里希·普福滕豪爾的兒子馬丁·普福滕豪爾留級,引起了一場爭議,後來又與協同學院的創始人之一的兒子卡爾馮申克發生衝突,他沒有得到教職員工的支持,最終於1910年2月20日被解僱。

雅仁德參加了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芝加哥舉行的幾次傳教會議,開始對中國感興趣。當時中國仍然由衰落的滿清帝國統治。1912年5月,他創建了中國差會。僅僅兩個月後,雅仁德在新烏爾姆按立為傳教士。他自費出版了兩本布道書籍,一本英文,一本德語。出售所得用作差會基金。他還編輯了一本差會通訊,收費25美分,讀者定期付款,用於維持差會運轉。差會度過了五年的困難歲月,直到1917年8月31日,被密蘇里路德會接納。

在中國傳教

1913年(民國二年)1月24日,雅仁德牧師與妻子和七個孩子中的四個,離開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2月28日,抵達中國上海,接著又沿長江西上,於3月3日抵達當時中國內地主要的國際港口城市漢口。雅仁德精通德語和英語,雖然他這時已經49歲,但還是掌握了漢語。9月14日,他在漢口華清街建立了第一座禮拜堂錫恩堂。1914年3月29日,施行了第一次洗禮。1920年,在湖北施南府(今恩施)設立了教堂。1922年,在漢口成立協同神學院,校內設有協同堂。1932年遷渣甸路(今解放公園路)怡和村,院址現為育才幼兒園租用。在中國,他與所有路德宗差會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幫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滯留在中國的德國傳教士。戰爭期間,他在德國教堂講道。

這個年輕的差會關於對上帝漢語稱謂的術語問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雅仁德堅持使用「上帝」的稱呼,而他的對手黎立德(George Lillegard)則認為「神」更適合描繪聖經之神。即使在1926年聖路易斯協同神學院的教職工堅決反對他之後,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在1926-1927年,雅仁德在革命黨執政期間,拒絕離開漢口的崗位。兩名由他訓練的傳道人受到錯誤的指控,如果不是他去證明他們的清白,他們將面臨處決。在這場騷亂中,雅仁德採取了一些措施,在必要時放棄了美國公民身份,以留在他的信徒中。他去世的謠言傳開,連卑微的人力車夫也知道大鬍子死了。1929年4月18日,雅仁德在漢口去世,安葬在漢口萬國公墓,享年64歲。他的墓地可能在1931年的毀滅性洪水中倖存了下來,但政權變動後,所有墳墓都被夷為平地。1981年,他的兒子愛德華去到墓地,發現沒有留下任何痕跡。